浅析“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2020-03-04 09:04:34谢正兰
科学咨询 2020年43期
关键词:讲授法对分课堂内化

谢正兰

(重庆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物联网学院 重庆 400056)

对分课堂是一种中国原创、普适应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创设的一种强调师生双方主体性发挥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把课堂教学过程分解为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法(Presentation)即精讲留白、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简称为PAD课堂。

一、传统教学模式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对比分析

(一)讲授法的优缺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精讲,对所授知识点的框架及重难点把握准确,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系统性和高效性。但不足之处在于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动参与太少,处于被动接收状态。从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训练实验室学习效果金字塔模型可以看出,以讲授法为主的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如图1所示。

图1 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训练实验室学习效果金字塔模型

(二)讨论法的优缺点

讨论法将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将课堂的主角变成了学生。但讨论时学生发散思维可能偏离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知识不系统、不高效。因此,在实施讨论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这样讨论时才会有目的、有聚焦、有针对性,讨论才会有深度[1]。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讲授法及讨论法各自的优缺点互补,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创设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他强调讨论一定是在有备而来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内容。但对分课堂的核心不是讨论,而是学生的内化吸收过程。在学生讨论之前内化,通过做作业、测试、查资料等自主独立学习,然后将独立学习的收获、疑惑在小组间分享,使得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思想交锋和观点碰撞,在交锋和碰撞中解决问题,得到成长[2]。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对分课堂可以按如下步骤实施课堂教学:

(一)精讲留白阶段

教师将知识点框架及重难点透彻解析,做充分而不过分的讲解,充分是指不能不讲,不过分是不能讲得过多,特别是一个问题的结论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兴趣,一步一步逐渐解决问题。

(二)独学内化阶段

教师精讲完成后,给学生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习,通过做测试、作业等,总结自己的收获在哪里,困惑在哪里,哪些已经知道,哪里还没学会。

(三)小组讨论阶段

小组讨论以ABBC的方式建立小组,即1位对本门课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2位中等学生、1位较弱学生组成,小组成员间有一定差异,相互借鉴,组间较均衡。讨论时由每个人展示自己独立学习后感受最深、收益最大的成效,即“亮闪闪”;然后考考别人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方,即“考考你”;最后提出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请同伴帮助,即“帮帮我”。人性最深层次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充分拉近同学间的距离,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能够重塑课堂价值和班级文化。大家在讨论中思想可以交流和碰撞,同伴间的互相讨论启发,思想更加灵活,在小组内部解决疑难,把低层次的问题解决掉[3]。

(四)师生对话阶段

在前期低阶问题已得到解决的基础上,由教师分别抽取讨论较激烈的问题或仍然未得到解决的略高阶的问题,统一分析拓展,学生同教师一道参与分析讨论,得出问题的最终结论,学生从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分课堂强调一定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成错误、暴露错误,并在思想的交锋、观点的碰撞过程中更正错误,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个生生互动环节是对分课堂的精髓。其本质区别是,传统教学就是向标准答案集中的过程,教师希望讲完后学生作业无错误就很有成效,不太容忍错误。但不出现错误,不能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的能力,学生都是在不断的犯错、不断的修正中得到成长[4]。

三、对分课堂强调的观点和解决的问题

对分课堂的成功强调超越自我而不是横向比较,超越自我指教师比昨天教得更好,学生比昨天学得更好。

学生层次的不同(双一流高校学生、普通本科学生)并不影响能否实施对分。普通本科学生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动机没那么强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现状适当降低难度、减少内容,让学生能跟得上,学生才愿意学习。教学大纲及进度计划也应该依据学生的现状做相应的调整。

讨论占用时间完不成进度。一方面是教的进度、另一方面是学的进度。教师都很注重每堂课必须完成的进度计划。但如果学生大多数都没学懂,即使进度与计划保持一致,教学也是失败的。因此,教师不能自欺欺人,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作适当调整,不需要把每个知识点让每个学生都学会,只要保障所教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内容学生掌握了,这就是教学的成功。

对分课堂解决了大班讨论问题。不管是100人的大班教学,还是50人的小班教学,都以4人一组,各小组同步讨论,解决一些基本的问题,教师只来回巡查。组内不能解决的焦点或难点问题,还可小组间交流碰撞,此过程中教师及时点评指导,最终解决难点、焦点问题。

对分课堂调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的话语权太强了,在尊重教师权威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更容易形成师生之间愉悦和谐的关系,在此关系之下学习,学习将更有活力。

四、结束语

让学生爱学习,教他们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和最艰难的挑战。对分课堂有效应用了传统讲授的高效及讨论的思想交流和碰撞,是对有效教学的一种必要尝试。在互联网+教育如此发达的今天,“对分课堂+智慧教室”的经典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或“对分课堂+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更值得教师去探索和实践。

猜你喜欢
讲授法对分课堂内化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2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活动(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运用讲授法的辩证认识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36:11
讲授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研究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 17:28:25
高职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改革探讨
外国文学史课程的“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