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云
(长春大学管理学院,长春130000)
新形势下,我国的主要特征如下。就国际地位而言,中国是货物贸易、外汇储备、制造业第一大国,经济增速位居世界前列,2018 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30%。可见我国处在从经济大国向全球性经济强国转型阶段。其次,就经济发展而言,经济结构处于转型升级中,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可知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期。再则,就战略目标而言,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2020 到2025 年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从2020 到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势下,我国基本国情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后,就国际形势而言,国际联系史无前例的紧密,国际关系复杂微妙,国际形势紧张多变,全球经济低迷乏力。新形势下,我国发展将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砥砺前行。在此新形势下,将阐释食品供应链如何作用于助力东北地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释放出我国食品供应链发展新动力。为此,按照如下顺序展开:首先提出我国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模式、共性问题、强大功能,其次从东北地区的实际现状分析新形势下食品供应链的四个主要主体发展的新态势,最后倡导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需要被进一步深刻认识,深入挖掘,从而产生更好的社会发展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了将产品或服务交付给最终用户,有上游与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的需求链状网”[1]。马士华,林勇[2]认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料开始到最后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所有节点企业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工程。结合权威解读和现实情况可知,供应链是从生产端开始,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作用机制将产品或服务整合,达到最终用户满意的程度从而销售给消费端而形成的一个网状结构,以达到互利互生、合作共赢的结果。
Zuurbier 等[3]学者于1996 年在一般供应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的概念。慕静和贾文欣等[4]认为,食品供应链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批发零售业和物流配送业等相关企业构成的食品生产和供应网络。Rolf Meyer[5]认为,食品供应链除了是由农业、食品加工业、批发零售等共同性的因素构成,还应受到技术、生产系统、政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结合相关文献对食品供应链的认识和新形势下的发展趋势,食品供应链是食品行业在供应链上的实际运用,即将食品生产端、服务集成端(将来自生产端的产品/服务进一步加工、存储再销售给消费端)或移动互联网端、消费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构成的网状结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图一为食品供应链结构图。
图1 食品供应链结构图Fig.1 Structure chart of food supply chain
在食品供应链中,生产端的选择比较多,根据其自身情况,它可以选择以下三种方式:①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传递给服务集成商,通过服务集成商进一步的加工、存储再销售给消费端;②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直接销售给消费端,或是其自身具备精/粗加工的能力从而提供给消费端满意的产品或服务;③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端销售给消费端。
食品供应链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效果不是很显著,许多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分析。夏英,宋佰生[6]通过对欧洲供应链综合管理的模式分析借鉴,提出我国供应链在法制、行业标准、生产设备以及行业规模等有待完善。魏新强[7]从道德风险角度综述分析了我国食品供应链管理从初级生产到营销以及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既源于主观利益趋势,也有客观法制及标准体系建设问题。同时他也对国外食品供应链风险从道德角度进行分析,认为食品供应链进行风险管理在于维护消费者、供应者以及社会利益,同时管理风险的有效途径也在于三者之间的有效作为,积极主动[8]。何静等[9]认为,国内部分新闻媒体不公正、不客观的报道制造了不好的营商环境,损害了部分食品供应商的积极性。
基于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和新形势下现实状况,主要从食品供应链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大环境两个方面简概其在我国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具体如下。
1.3.1 食品供应链的内在共性问题
由于食品供应链是一个由生产端、服务集成端或移动互联网端、消费端在一定机制下构成的网状结构,任何一端都会对整个链条产生重要影响。首先,我国食品供应链生产端很大一部分由分散的农户、不成规模的小作坊、众多的小公司组成,他们在市场经济中抵御风险能力不足,提供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市场竞争力。其次物流方面,由于鲜果、蔬菜、奶制品、生鲜肉制品等的存储、运输缺乏相应的技术设备,造成经济损耗严重、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最后就整个食品供应链而言,利益相关者众多,各端点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造成食品供应链整体效率降低,效益不高。
1.3.2 食品供应链的外在共性问题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生活有了更美好的追求,更高质量的需求,更重视食品的丰富性、安全性。但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食品生产、食品监管、食品安全等相关的法律滞后,相关机构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这从外部环境和内生动力方面严重阻碍了我国食品供应链地搭建、应用。同时由于食品供应链结构复杂,缺乏相应的引导鼓励政策,缺乏相应的信用评价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最后一公里的交通设施。由于这些“软件设备”未能为食品供应链在我国的建设提供保障,致使我国食品供应链的发展举步维艰。
新形势下,面对国内外严峻的发展局势,要保持我国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发展助推器。发展助推器需要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转变低效供给模式,提升供给质量;二是要具有可持续性、开放性、共享性特征。而食品供应链作为新形势下我国的发展助推器,发挥具体如下的作用。
新形势下,食品供应链创新了产业的发展模式。传统产业发展注重独立行业发展、竞争发展,自负盈亏、利益独享;而食品供应链注重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强调上下游节点企业协同发展,利益共享。新形势下食品供应链主要形成了“生产端+服务及成端+消费端”模式、“生产端+消费端”模式、“生产端+移动互联网端+消费端”模式。该模式满足人们多样化、高质量的需求,缩短了中间环节降低总成本,协同应对且分散了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工业、旅游业等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其他派生经济。显然食品供应链转变了低效供给模式,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增长社会效益。
新形势下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成为影响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而新形势下的食品供应链注重规模化、一体化发展,信息是决定其命脉的关键因子。食品供应链的三种发展模式“生产端+服务及成端+消费端”模式、“生产端+消费端”模式、“生产端+移动互联网端+消费端”模式呈现出扁平的锥形或直线形,一方面减少了信息传递的层级,有效地保持信息的原发状态从而被及时有效接受,加快了对食品供应链不同节点间的异常变化,市场变化、消费端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增进了食品供应链主体的有效沟通,提高了事前、事中风险预防机制的实际效果,加快了各主体间信息流通速度,提高食品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
新形势下,食品供应链优化了供给拉动需求的发展方式,使生产端与消费端都参与在食品供应链的产品设计中,以更加开放的方式为消费端提供体验式、个性化消费体验,同时线上线下的体验模式,将拉动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企业出于培养自身核心能力的考虑,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扩大了利益共同体的范围,促进相关企业协同发展;亦或是出于规模化、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考虑,而加强自身的综合协调发展能力,大大缩短了产品或服务流通环节,减少了物流运输、能量损耗,提供更加绿色、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新形势下,外在环境的变化迫使食品供应链的主体在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忽视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其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利益必将承受更大风险。在此背景下,食品供应链不是追求某个节点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不是追求独立于消费端之外的利益,而是着眼于生产端、服务集成端、消费端和物流等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同时食品供应链从系统的角度不断优化各主体之间提供的产品服务,增强系统抗风险的能力,保持并提高系统供给在市场中的占有率。新形势下食品供应链形成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整个过程互利共生、合作共赢,共享最终优质服务产品利益新态势。
以东北地区为例,透过这个视角从而进一步窥视新形势下我国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2016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以其为发展指南,在2020 年东北地区的发展目标将与完成我国第一个百年目标目标有机统一。在此过程中,食品供应链在助力经济发展时也将获得自身发展的新态势。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我国食品供应链生产端既有众多成规模的企业、也有零星独立的农户,而东北地区兼备这两方面特点。就其规模而言,2017 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粮食产量达到2 375 亿斤,约占全国(66 160 万t)的17.9%;2018 年三省粮食总产量达到2 666.4 亿斤,约占全国(65 789 万t)的20.3%[10-13]。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比大,集中度高,这逐步形成我国食品供应链生产端规模化发展的新态势。另一方面蔡依明,孙莹[14]指出依托区位、通道、政策、市场优势,与俄远东地区开展大豆及油料作物、生猪与肉牛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等具有互补性产业的合作,提升规模经济发展质量。目前,我们在俄远东地区已形成具有规模化、产业化、一体化的公司例如鼎联合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侨兴公司等。通过不断的优化生产端,增加产品附加值,食品供应链多元化协同发展的新态势也将越来越凸显。黑龙江省是世界公认的“黄金奶牛养殖带”,有利于形成规模化、一体化的“鲜乳生产端+消费端”模式,直产直销,减小中间环节,提质增效。利用并提升生产端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推动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加快助力高质量经济。
但针对生产端分散,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效益低,食品供应链对经济及其自身健康可续发展不稳定。关于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可以从政府报告、政策方面得到启发援助。李克强总理在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15]。此外,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中也提到要“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6]。2016 年1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中写道,“引导农户承包地经营权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17]。通过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户联合起来或发展家庭农场形成“生产端+服务集成端+消费端”模式。这种模式不仅创造出规模化发展主体,产质效益高,还利于组织学习,集中提供技术辅导,同时进一步反作用促使食品供应链获得自身发展的新态势,展现自身助力经济的强大生命力。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命名2017年度百强县级社、基层标杆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农村综合服务社星级社的决定中,东三省有基层社标杆社8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5 个,1 个五星级、2 个三星级供销合作社、农村综合服务社。可见东三省有发展壮大生产端的政策和能力。新形势下,应该充分认识食品供应链生产端优势和政策引导优势,促使食品供应链生产端释放新动力,从而充分把握利用食品供应链发展新态势,使其在更大程度改善民生发展问题。
服务集成端主要为解决生产端弱小分散,消费端需求多样等问题,显然不仅东北地区,我国普遍存在这个发展瓶颈。刘宏研,张玉鸿等[18]指出食品从源头、加工、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问题。而食品供应链服务集成端集加工、存储、销售于一体,减少食品安全风险,形成一种“生产端+服务集成端+消费端”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为弱小的生产端提供产品/服务对接口,优化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将解决生产过程链条多、风险大问题,形成一种健康的产业发展新态势。食品供应链服务集成端的优化模式,给食品供应链的发展带来了新态势,这种蓬勃发展的新态势在于它对民生经济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既是民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也是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
目前在东北地区,长春市实施鑫达农牧科技等重点农业产业化的项目有14 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到6 个;在黑龙江省最大的玉米深加工项目——齐齐哈尔龙江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00 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于2017 年正式投产,整个项目将于2020 年建设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玉米生化企业。东北地区服务集成端已有集加工、储运、销售于一体的趋势,这将在一定程度加大发展食品供应链的需求动力,加深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2019 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食品加工业转变,发展精深加工,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打造农产品加工业大省和食品工业大省。在政策的鼓励带动下,还将有更多的服务集成端企业形成,促使加快食品供应链的发展。新形势下,食品供应链“生产端+服务集成端+消费端”模式,不仅弥补了产品单一附加值低,产品质量参次不齐等劣势,也促进了中国制造2025 的实现,提高了我国发展质量。因此,从食品供应链服务集成端的优化模式角度看,食品供应链将越来越大的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也将越来越深入的迎来自身发展的新态势。
新形势下随着5G 的到来,世界经济又进入了新一轮的发展浪潮。“移动互联网+”将更进一步从交通、医疗、农业、教育、金融等各方面改变我们的生活。通过“互联网+”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商业生态,沈铁松[19]认为“互联网+”有助于解决生产端农户零星分散、抵御风险弱的问题,直接满足远距离、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端需求,使消费端参与到供应链过程中,提高满意度,进一步促进产业的联合发展。可见,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食品供应链移动互联网端势必会一直保持优化升级的态势,食品供应链的发展也将更加优化。
根据黑、吉、辽三省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黑龙江省提出加快信息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光纤快带和移动4G 信号覆盖,加强下一代互联网改造升级,推进5G 网络商用进程,扩大农产品“互联网+”营销。吉林省提出搞好5G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百兆乡村”示范及配套支撑工程。辽宁省提出加快5G 商用步伐,提升信息网络现代化物流等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线下线上融合发展。东三省政府工作报告同时重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可见其对拉动东三省经济发展的作用非同小可。借此,食品供应链的“生产端+移动互联网端+消费端”模式,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将进一步扩大利益相关人群,创造以消费端为主导的拉动型经济,提供及时采摘供应的新鲜类食品,降低生产端的存货损耗成本,促进经济高效发展。毫无疑问,这将势必带来食品供应链的蓬勃发展的新态势。因为这种新态势的出现不仅在于技术的成熟、应用的推广,更在于助力东北经济的振兴,助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新形势下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其强大的生命力在于促进民生经济与自身发展的耦合效应。
在食品供应链的三条路径中都离不开物流。而目前物流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总量大、成本高、速度慢、技术弱,最后一公里是阻碍。基于近两年,东三省政府工作报告,将有关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整理如表一所示。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发展食品供应链提供了基础保障,逐步消除最后一公里障碍,为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制造了机会。此外,2018 年长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复;辽宁省已建成众多地有影响力港口,例如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等,进一步扩大了陆海空物流联动运输能力,便利往来贸易流通,扩大了食品供应链中的利益共同体,增加了食品供应链的发展价值,推动形成其发展新态势。同时通过陆海空交通联合发力,食品供应链的物流运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运输效率将极大的提高,这进一步展现了发展食品供应链的动力。
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将陆续被建成陆港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丹东、延边、黑河、牡丹江等将被建成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对于东三省的物流而言,这无疑深化了食品供应链辐射地深度、广度和高度,迎来了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一轮浪潮。2018 年9 月,沈阳相关部门签署了沈阳跨境电商国际物流产业基地项目,将建设智能仓储和分拣中心、通关辅助系统、海关监管系统,推动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全面整合。2019 年,吉、辽两省也将进一步降低公路、机场等收费,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速度。张平等[20]在研究黑龙江乡村社区基础建设时发现,黑龙江省乡镇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各地还在积极探索农业、供销、邮政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农村物流发展。新形势下,通过降低运输成本、完善基础设施、物流设备,食品供应链借助越发完善的设施设备,聚焦于振兴东北经济,迎来自身发展更好更优的新态势。
表1 2018~2019 年东三省新增交通基础建设情况Table 1 New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three northeast provinces of China in 2018-2019
从客观看,食品供应链在中国的发展起步晚,其实际应用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应看到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时期,挑战与机遇同在。一方面东北地区承载着振兴东北、2020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另一方面食品供应链能优化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的协调速度,促进融合发展,提升发展的综合效益。通过综合分析、阐述,新形势下我国食品供应链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耦合效应,既作用于东北特定的历史使命,又展现了自身全面发展的新态势。彭建仿[21]认为,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转变,以服务为纽带,构建“整合集成、协同响应、价值共创、共生共享”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生态系统。新形势下,瞄准我国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即构建一条类似于“整合集成、协同响应、价值共创、共生共享”的价值链。
纵观我国目前的发展,新形势下不变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变化的是发展形势、发展方式、发展观念、发展要求。我国食品供应链在新形势下发力于东北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出具有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态势,这对于食品供应链在全国的应用很具有代表性。因此,根据各地食品供应链各端点集中体现的优势,因地制宜选择食品供应链的“生产端+服务集成端+消费端”模式、“生产端+消费端”模式、“生产端+移动互联网端+消费端”模式,重点模式突出发展,辅助模式协同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发展方式转型升级,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深化合作共享发展观念,进一步扩大、延伸我国食品供应链发展的新态势——广泛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