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梅
(江苏省睢宁县人民医院,江苏 睢宁 221200)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为口腔护理不当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临床预后。口腔清洁是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手段[1]。通过护理敏感指标的建立与管理,每日落实查检表(吞咽障碍的评估、登记、口腔护理、口腔卫生评估、口腔抑菌剂的应用、健康教育等)中的提高口腔清洁度的措施,减少患者口腔中特别是咽部的致病菌。有效预防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本文探讨敏感指标在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口腔清洁率中应用效果。
将113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神志清醒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56)与试验组(n=57)。在对照组中,年龄40~85岁,平均(62.12±4.39)岁;女25例,男31例。在试验组年龄41~84岁,平均(61.52±4.51)岁;女24例,男33例。两组上述数据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每天三餐后护士按照口腔护理操作流程进行常规口腔护理, 实验组将口腔清洁率纳入敏感指标管理,落实护理敏感指标中查检表中措施,利用敏感指标中的口腔卫生评估表进行评估口腔的清洁度,不合格再次落实口腔护理。
分析比较两组口腔清洁率:(1)口腔卫生敏感指标将口腔卫生状况好、一般、差分别记为1分、2分、3分,分值为12分~36分。分值越高表明口腔卫生状况越差,越需要加强口腔护理,(2)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引起的肺部感染:痰量增多,发热,肺部CT 或X线检查显示存在肺部感染改变。
通过SPSS 20.0分析,用x2值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值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试验组口腔清洁率为98.25%(56/57),对照组口腔清洁率为87.50%(49/56),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P<0.05)。
试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口腔卫生评估表的指标情况(±s,分)
表1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口腔卫生评估表的指标情况(±s,分)
组别 牙垢情况 气味情况 舌及硬颚 唾液性质及量试验组(n=57) 0.30±0.08 0.41±0.11 0.24±0.07 14.25±1.68对照组(n=56) 0.89±0.10 1.01±0.15 0.87±0.11 20.16±2.06 t 34.66 24.28 36.69 16.73 P<0.05 <0.05 <0.05 <0.05
试验组肺部感染率为3.51%(2/57),对照组肺部感染率为14.29%(8/56),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P<0.05)。
口腔直接和外界连通,经常成为病原微生物寄居与繁殖的场所。正常情况下,口腔中各菌群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呈现一种平衡状态,加之进食、饮水、刷牙等,能够有效清除细菌,很少引发严重感染[2]。对于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来说,2019版的“卒中相关性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明确指出:加强口腔护理及其综合管理可以减少口咽部条件致病菌、避免其移位和异位,减少和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
口腔护理是非常重要的构成环节,通过口腔护理的实施,能够有效保持患者口腔清洁,预防肺部感染[3]。必须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患者的口腔清洁率,从而有效清除细菌。本文研究表明:试验组口腔清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牙垢情况、气味情况、舌及硬颚、唾液性质及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有关文献[4]报道基本一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口腔清洁十分重要,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口腔清洁度十分重要,通过将口腔清洁率纳入敏感指标进行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口腔清洁率,同时还可以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原因多为误吸,所以,口腔卫生程度直接影响着肺部感染预防效果。本文将口腔清洁率纳入敏感指标进行管理,是提高患者口腔清洁率,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措施。
对于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来说,如何预防误吸还要加强进食护理及康复指导和锻炼。主要包括:进食的速度、食物的粘稠度、进食体位,侧方吞咽、一口量进食、生物电刺激等。当患者每次吞咽食物之后,还要在空吞咽几次,确保食物完全咽下;叮嘱患者进食过程中,不可讲话,避免呛咳。倘若患者呼吸困难,应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进食后及时清洁口腔。在日常护理中还要教会患者或家属在家如何处理误吸和提高口腔清洁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