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浪娟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多在气管插管全身醉麻下进行,可有效避免胃镜操作造成的反流误吸[1],保证患者安全。气管插管操作一般是在平卧位下完成,然后再根据手术需要更换体位。ESD患者常规手术体位为左侧卧位[2],相比于平卧位行气管插管后再摆放患者成左侧卧位,直接左侧卧位插管提高整个工作效率、医护满意度和患者满意度,本研究针对两种不同体位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的影响做出研究[3]。
选取2019年至2020年间我院进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手术的患者120名,其中包括60例平卧位插管和60例左侧卧位插管,其中女患者有68人,男患者有52人,年龄介于20~70岁之间,体重介于40kg~80kg之间,身高介于155cm~183cm之间,其中在这些患者中患有胃早癌的有16例,食管早癌的有12例,患有糖尿病的有18例,其手术的平均时间在1.4小时至2.28小时之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将使用左侧卧位插管的60名患者列为观察组,使用平卧位的60名患者列为对照组。
1.2.1对照组在患者入室后做好常规术前护理评估,选择常规麻醉方式,平卧位做麻醉准备,三方核查后开始取平卧位行气管插管全麻,气管导管固定后,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工作人员开始摆放患者手术体位,固定体位后开始手术[4]。
1.2.2观察组在患者入室后做好常规术前护理评估,做好麻醉前准备,选择优化方案,指导患者自主摆放手术体位,调整自身体位舒适度,同时根据患者主诉调整体位垫位置,提前适应体位,跟患者及手术医生确认体位后,固定体位,三方核查后开始行左侧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气管导管固定后,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开始手术。
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包括:
1.3.1体位管理指标:麻醉后体位摆放平均时间、体位摆放访视、是否二次摆放体位,摆放体位人力成本;
1.3.2体位安置并发症发生率;
1.3.3气管插管麻醉技术难度指标:平均插管时间、以此插管成功率。
1.3.4医护满意度。
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手术期患者安全进行讨论,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本次实验中,针对手术体位管理、体位安置并发症、插管麻醉技术难度上则为计数统计,分别实施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针对两组患者的手术体位管理中的体位摆放方式,摆放用时以及人力成分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以观察组患者表现结果更优。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体位管理结果对比
针对患者的体位安置并发症情况开展统计分析,重点问题发生在皮肤软组织损伤、耳廓损伤[4],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即观察组发生率为2.5%,对照组则为15.0%,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体位安置并发症发生率(例,%)
从技术难度对比中,两组对比差异不大,不具有可比性,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者手插管麻醉技术难度对比分析
针对两组采取不同体位下行气管插管的患者,采取问卷形式,分别调查麻醉医生、手术医生、配台护士满意度,表格分值范围均在0~100分间,高于80分为满意,低于80分为不满意,分数越高表明医护人员满意程度越高。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如表4所示:观察组满意度更高,即观察组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满意度分别为98.3%和100%,对照组则为93.3%和86.6%,而配台护士的满意度中,观察组为100%,对照组则为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医患护理满意度
围术期手术护理不容小觑[5],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更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能促进患者更好的术后康复。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中的临床表现都优于对照组,节省了麻醉后体位摆放时间;节约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6];提高了医护满意度。在临床治疗中,侧卧位体位本身就易引起体位性损伤[7],在麻醉前按需摆放体位,患者能在清醒状态下自主配合,减少了麻醉后患者搬动次数,可以降低体位性损伤的发生的机率,从而减少了体位安置并发症的发生;随着气管插管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于侧卧位插管的研究越来越多,侧卧位气管插管较平卧位插管可避免喉结松弛梗阻,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减短了术前麻醉时间[8],减少了患者麻醉后体位搬动而影响气管插管导管移位脱出、循环波动、医源性损伤的风险;更好的保证围手术期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能更好的促进患者康复。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患者左侧卧位下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比平卧位插管效果更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帮助,给医护工作中减轻一定工作量,提高了医护满意度,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