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雪锋,丁克云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江苏 镇江 212000)
梅毒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传播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梅毒螺旋体,累及范围很广,一旦感染可以危及全身各个脏器,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此外还可以通过孕妇经胎盘传播给胎儿,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分泌物、体液以及血液也可以造成感染[1]。因为梅毒的传播方式多样、传播能力极强,导致近年来我国梅毒患病人群逐年上升,全世界每天大约有超过3.5 万人感染此病,不发达国家比发达国家发病率更高。梅毒螺旋体只感染人类,传染源为梅毒螺旋体的显性和隐性感染者,患者体液中梅毒螺旋体浓度很高,尤其是在患者感染的前2 年,传染性极强,2 年之后性传播能力会减弱,但是依然可以通过破损皮肤以及胎盘等继续传播。早期梅毒常有多种形态梅毒疹等,容易和其他皮肤病混淆,造成误诊,导致患者身体受到严重损害[2]。随着梅毒病人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梅毒的关注度日渐提高,临床医师致力于寻找更好更快的治疗途径来控制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本次研究对本院60 例早期梅毒病人进行了对比治疗,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梅毒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 例,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37.23±3.23)岁;实验组30 例,其中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38.83±4.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用苄星青霉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头孢曲松联合治疗。连续治疗1 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症状体征,抽取血液进行检测分析并进行记录和比较。
1.3 评价指标 根据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按照临床疗效的不同,进行分级:如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皮疹等完全消失,血清特异性抗体转为阴性则为显效;如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血清特异性抗体有所下降但是没有完全转为阴性,则为有效;如患者没有明显好转,甚至有加重倾向,血清特异性抗体没有明显下降甚至有上升趋势,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实验组显效22 例,有效7 例,无效1 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显效16 例,有效6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77.33%。应用头孢曲松联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缩短,血清特异性抗体大部分都有降低,比单独使用苄星青霉素效果好(P <0.05)。
2.2 两组RPR 转阴率对比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联合治疗后,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浓度明显降低,RPR 转阴率显著提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血清固定率的比较 实验组30 例,发生血清固定2 例,血清固定率6.67%,对照组30 例,发生血清固定10 例,血清固定率33.3%。实验组的血清固定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表1 两组患者RPR 转阴率的比较(n,%)
近年来,世界各国梅毒发病率均有不用程度上升,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梅毒不仅可以通过两性关系传播,还可以通过胎盘由孕妇传染给婴儿,导致先天性梅毒的发生,出现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不良结局。早期梅毒主要指的是一期梅毒和二期梅毒,患病时间大多在2 年以内,治疗的首选用药为苄星青霉素。苄星青霉素具有活性高、价格低、方便使用等优点,最重要的是不容易出现耐药性。头孢曲松能够通过胎盘,在血浆中有很高的浓度[3],并且能够停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可以针对梅毒的血液传播途径和胎盘传播途径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是反映梅毒进展程度的有效指标,越大则说明危险程度越高,临床检测梅毒,主要依靠RPR 试验。RPR 试验不仅操作简便而且方便快捷,能够反映体内梅毒的活动性强弱。为寻求更好的诊疗方案,笔者对我院患有早期梅毒的60 名患者,对其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区别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苄星青霉素治疗法,实验组患者加用头孢曲松。一个月后观察发现,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早期症状,降低血清固定率,并且实验组RPR 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梅毒患者使用苄星青霉素和头孢曲松联合治疗,能够使药物穿透能力更强,浓度更高,从而更好地杀灭梅毒螺旋体,使RPR 转为阴性,有效降低血清固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