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分析

2020-03-03 05:05刘菊影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文物管理实施路径博物馆

刘菊影

摘 要:现代社会的基础文化服务大多由博物馆提供,伴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博物馆的展出方式也需要契合时代的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同时借助高效的网络资源平台,以更高的覆盖范围发挥对优秀文化的传承作用。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时代思维,借助网络技术建立获取资讯的渠道,帮助数字博物馆以更加灵活的运营方式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完成数字博物馆对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使命。文章对现阶段博物馆已经开展的数字化建设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其现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展开探讨,重点围绕数字化博物馆建设过程中的必要性和侧重点展开论述,希望借此帮助当代博物馆实现管理方式现代化和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博物馆;数字化;文物管理;实施路径

0 引言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中最为基础、分布最为广泛的基层单位,博物馆不仅承担着面向社会公众展出和展示历史文物的责任,也肩负着传播优秀历史文化的职责,应该以具有时代特色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信息化的多媒体文化服务。通过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综合运用,对传统的文物展览和文化传播方式进行升级,创新再造博物馆管理理念。借助数字化的高效传播手段,让文化传承的效果在现有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从更加符合公众实际需求的特色化文物管理手段着手,持续扩大传统历史文化的吸引力和作用范围,激发公众了解和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

1 数字化建设对博物馆的意义与重要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博物馆作为直接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文化活动的场所,其在运营和管理方面的先进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势必会体现在参观者的实际感受和文化服务质量等层面。博物馆最为核心的业务类型就是文物的保护和展示,如何在保留和发扬历史文化价值的同时改善文物保护的现状,是文物管理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中可能涉及的文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文物的保管和修复。在现实环境中,文物很容易受到诸如气候、温度、湿度、人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对其保存效果甚至是完好程度带来负面作用。考虑到文物的珍贵价值,并且任何形式的破坏都是不可逆的,加上后续涉及的修复操作实施困难,实际效果也并不会理想。所以,这种存在干扰因素和不稳定的传统文物管理方式亟待改善。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和领域的今天,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文物资源,能够将实物的文物资料以数字化数据文件的形式整理、分类并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这不仅保证了文物资源和信息不会受外界环境的改变而遗失或损毁,也降低了后续文物数据资料整理的成本消耗。对现有博物馆的文物及各类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数字化转型存储之后,博物馆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规模的数据库,并在其内部建立互联网通信接口,实现云端共享博物馆数据。利用便捷的资源共享平台,让文物研究学者或历史文化研究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轻松地获取相关数据资料。对于一些爱好历史和文物的公众而言,博物馆则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观赏和参观途径。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固化的文物展出和展览形式严重限制了博物馆的参观方式与流程。观赏文物必须要亲自到博物馆内,这不仅增加了参观者和文物研究人员的路途时间消耗,也会影响文物展出及观众参观的实际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文物资源发挥其应有的历史文化价值。

数字化的文物管理模式和在线展览等先进的多媒体资源平台,能够为参观者增加一项全新的选择,公众通过各类网络终端和智能App就能够实时地参观文物,实现逛“云上博物馆”,不会限制参观博物馆的时间和方式,也能够让参观者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除此之外,博物馆可以在现有各类数字化资源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化的展览技术,比如全息投影、虚拟现实、3D成像等新兴技术,进一步丰富文物的展出和参观形式。博物馆在互联网端凭借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展品本身的优秀历史文化价值遗存吸引更多的参观者,进而达到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目的。从另一方面看,上述这些现代化的展览方式也便于文物展出过程中的统一管理和保护,有效避免各类人为因素对文物造成的破坏,降低了文物保护和修复成本,形成了更加可靠安全的文物保存方式。

2 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方式与实施路径

根据博物馆的类型不同,其展出的文物种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目前我国大多数博物馆中保存的文物和标本都是按特定的周期进行展示、保养和维护的。建立数字化博物馆管理模式,主要目的是通过更加高效和低成本的手段,提高馆藏资料科学管理的效率。通过数字化模拟手段,利用3D扫描、3D模拟、数字化拍摄和模型重建等技术,将文物按照1∶1的比例真实还原,之后进行数据的转存,并录入到博物馆的文物数据库中。对文物有参观或研究需要时,就可通过电脑实时读取相应的存档文件,通过全息投影等技术进行360度的全角度展示,在为参观者提供多角度观赏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文物的展出方式,提高参观者的参观体验。

另外,还可以通过具有创意性的文物动画讲解,向参观者生动地介绍文物背后的典故或历史文化故事,再结合语音讲解,使博物馆的参观过程和文物展出过程更加丰满和立体。将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征融入文物中,赋予文物新的文化价值。

2.1 结合博物馆特色创新建设思路

推进博物馆数字化建设首先要从技术和思想等方面进行转变。在应用各类先进科技手段和信息化技術之前,先要明确博物馆的核心展览方式及文物的主体文化导向。通过对文物数据进行统计和归类,可以大体统计出博物馆的自身特色类别,并由此规划数字转型的整体思路。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管理应从数据模型的建立和文物数据的采集两个层面入手,确保在文物数据采集的过程中不会对其本体造成损坏,同时所获得的数据资料又能够准确地还原文物的所有文化特征和艺术价值。

博物馆并不是保管文物的仓库,其肩负着面向公众提供基础文化服务的职责,承担着传承与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精神的使命。为此,在对博物馆开展数字化转型与管理模式升级时,要优先尊重博物馆原本的文化特质。在对传统管理模式进行保留和继承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科技手段进一步丰富文物的管理和展出方式。

我国不同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下产生的文化类型也存在着鲜明特征,彼此之间也会有内部的关联或差异。不同地区的博物馆不管展出形式还是文物本身的文化价值层面,都注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与建设的过程中,要首先考虑这些差异,充分尊重区域文化的基本特色。可以根据地域文化属性,在展品展出的过程中配合播放方言版的语音讲解,为参观者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沉浸式参观体验,进一步完善博物馆的文物展出形式。

2.2 合理规划和制订数字化建设内容

博物馆中保存和陈列的展品种类繁多、数目较大,且多数都对保存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博物馆推行数字化转型和变革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提前规划好数字化建设路线,并对建设的总体规模和投入做出客观评估,以便于各类资源的有序分配和高效利用。数字化建设内容的推进应该坚持以文物管理相关事务为主线,其他相关的辅助文化服务工作紧密配合,协同精准地完成转化和过渡的重要阶段。现阶段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工作主要可从两个方向入手。

第一个方向,需要收集文物的各类数据信息,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编码和录入。除了文物的外观照片外,还需要对其实体进行信息采集,包括测量尺寸、重量和确定材质等步骤。相应的文物档案建立完成后,需要将这些文物数据录入,并进行编码和分类。

第二个方向,对已获取的文物信息进行录入和整理。文物信息收集到位后需要上传到网络端指定的路径下,确保后续的文物数字资料能够进行网络分享。另外,部分多媒体数据资料还需要进行后续的编辑和加工,影像资料、音频资料等还需要剪辑或整合,进而保证文物管理数字化转型后的文物展示和文化交流能够得以顺利地开展。

2.3 科技手段丰富文物数字化展览形式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公众早已习惯利用网络等便捷的渠道查询和搜索数据资讯。将博物馆中的文物资料与数字化手段相结合,能够彻底改进文物的展出形式,也能够创新观众的参观形式。博物馆网站即可作为线上参观的主入口,使参观者或研究人员可以随时随地参观博物馆,方便他们了解相关的文物知识。同时,博物馆网站需要定期更新博物馆的内部展览动态和最新活动,比如馆藏变化、历史文化、文物的研究进展以及近期即将举办的展览活动预告等。而在博物馆内部的场馆实地规划方面,可以增设视频互动、VR模拟、全息投影等体验区,为观众提供直观立体的参观环境。

3 数字化文物管理的特点与优势

3.1 全面覆盖馆藏文物

借助现代化手段和数字化的管理思想,能够对现有的传统文物管理方式进行升级,提高效率。利用数字化管理手段,通过数据、文档等形式存储文物信息,不仅能够降低文物管理过程中的人力和成本消耗,也可以提升管理的精细程度和整体的质量,有效规避文物遗失或遭受意外损毁等情况的出现。此外,还能扩充文物数据信息体量,例如将文物的进出馆和流通记录关联到文物管理数字档案中。考虑到博物馆经常会出现文物借展或文化交流的情况,文物特征、实体状况、交流时的去向以及归还时间等都需要存储在定向的数据库中。管理人员只需登录数字化文物管理系统,即可快速查询文物当前的具体位置和展出情况,从而对所有文物进行无死角、全方位的监控,提高文物管理的效率,这种透明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也有助于促进文物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3.2 保障博物馆文物研究工作有序推进

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建设和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将文物管理的过程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数字化的便捷管理方式也能够提升文物的实际管理效果。在数字化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博物馆中的文物研究工作者和文化研究员会陆续接触诸多先进的科研工具和装备,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研究方式,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提高文物研究的实际效果和工作效率。得益于文物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各类文物的数据和资料都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进行管理,并且可以随时读取、调用,这就为文物研究工作的成本控制带来了诸多益处。同时,使文物资源数字化也便于进行整理和统计。在有研发需要时能够快速查询,并且新资料、新项目和新类别的增删和修正也不会涉及过多的流程与成本开销。

3.3 博物馆实行数字化管理

对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的转型与升级后,还要着手利用数字化管理逻辑对博物馆的整体运营和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结合目前的博物馆展览模式来看,利用云端架设的服务器和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对博物馆信息进行实时备份,这不仅能够保障文物的信息安全,也便于实现网络端文物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常规文物图片和视频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影音资料和文字介绍等多种形式让存储的文物数据类型进一步丰富,这样也能为参观者和研究人员了解文物信息提供帮助。伴随着各类研究工作的推进,文物信息可能会有所改动,馆内工作人員应配合对文物资料进行修改。这些数字化的便捷管理工具让博物馆的文物管理工作整体变得更加轻量化,也同步提升了博物馆运营的现代化水平。与此同时,掌握了数字化技术和信息化开发能力的工作人员,在核心业务水平和专项能力方面也获得了一定提高。

4 结语

在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博物馆进行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转型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将传统文化、文物保护和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能够有效拓宽文化传播的渠道,并借助互联网端的多媒体平台,为更多的参观者带来高质量的文物展览和基础文化服务。相较于传统的博物馆参观方式,现代人往往更容易接受这种数字化的参观模式。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馆藏文物种类、文化内涵及特征,避免出现同质化的发展形势,有效规避文化传播中的各类阻碍。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和模式升级,让博物馆的整体运营和管理方式变得更加高效,进而促进我国博物馆持续向数字化和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永刚.对于博物馆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的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8):94-95.

[2]周俊祺.浅谈中小博物馆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以惠州市“一普”藏品管理系统为例[J].客家文博,2019(2):36-39.

[3]何文韬.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文物管理特点研究[J].新智慧,2017(22):82.

[4]刘健.博物馆大数据运用初探—以上海博物馆数据中心项目为例[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7(3):97-103.

[5]龚花萍,胡春健,刘春年.数字文物博物馆信息资源分类与元数据设计研究[J].情报杂志,2014(1):183-189.

[6]杜雪莹.小议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博物馆建设中的应用[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5):130-131.

猜你喜欢
文物管理实施路径博物馆
博物馆
试析文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新时期文物创新管理模式探析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关于文物管理工作的探究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露天博物馆
我国文物保护政策执行力薄弱的主要表现及对策分析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