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

2020-03-03 08:58张海波
师道·教研 2020年1期
关键词:品德教育礼貌品德

张海波

在小学品德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如何才能真正有效加强德育的实效性?作为一名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尝试体验中,我深刻认识到让品德教学“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重要举措。而要使品德教学“回归绿色生活”,教师注重活动细节的实施,无疑是落实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根本。

一、回归生活,培养道德

品德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又始终以生活为原点。由此说来,思想品德课堂原本是一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体现着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然而,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却过于理性化,片面强调道德观念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偏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因而教育要还原生活才能迸发力量,成为真正的影响生命的道德教育,而生活又是由许许多多的细节组合而成的。所以,在构建思品学习的课堂中,注重回归生活细节,对调节师生关系、深化品德教育教材、促进教学活动有效的重构,影响深远,这也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要求。

鉴于此,我们的品德教学必须适时走进社会,融入生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道德修養。可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到基地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课前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部署,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江子上市场,有礼貌地问问物品的价格,多走几间商店,同一物价进行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还让学生自主组织参与了一个“跳蚤市场”,把自己家里用不着的物品拿出来卖,到批发部购买一些物品自己摆摊卖,学学怎么卖东西,怎么推销商品,怎么热情地对待顾客,在实践中寓教于乐,懂得热情服务、诚实守信的重要。

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贯穿在儿童的生活中,我们在实施品德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亲身感受事情的本质,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二、融入生活、重在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相信思品教学的老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肯定是深有感触。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不可能靠讲些大道理就卓有成效的。而是要靠老师们做一个工作生活上的有心人,处处以身作则,不厌其烦地、周而复始地引导学生,才有望实现的艰辛过程。儿童思想道德教育要“儿童化”,一切工作都要结合孩子的年龄、心理以及思想上的特点出发,以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形象直观的引导,使之耳濡目染,心悦诚服,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言行举止,细节导行

小小的一声“谢谢”“对不起”“不好意思”,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我常常向学生说礼貌用语,向他们借小件物品时说声谢谢,他们帮我捡起跌落在地上的红笔时说声谢谢,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谢谢,教室里巡视不小心碰到课桌对学生说声对不起。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会说礼貌用语的也多了起来。 常用的礼貌用语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懂得坚持挂在嘴边的却寥寥无几。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要长期引导才能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习惯。

总之,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活动性极强的科目。这种性质,决定了它不受时间、地点、形式、内容所约束,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也应该多种多样。教师除了在课堂中灌输乐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也应该在活动中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热爱生活的价值观。我们应该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因地制宜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生动性,从而提高思品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高尚品德形成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李少杰

猜你喜欢
品德教育礼貌品德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当诚实遇上礼貌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小猴买礼貌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暗恋是一种礼貌
中小学生品德教育分类指导探究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