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荟
(浙江省永嘉县第二职业学校 浙江 永嘉 325100)
学生在学习会计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想要掌握会计知识、熟悉财经法规、熟练账务操作,前提是学生对财会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自身的高水平学力。当前中职财会课堂中,学生的自觉性不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高。如何改变当前课堂现状,并逐步增强学生课堂学力,是我们应该思考并着力解决的教育难题。
“学力”作为教育术语最早在日本被使用。日本对“学力”提出来精细化的概念界定,并不断探索和研究;欧美国家早期将“学力”划分为“读、写、算”的能力,后期在欧美教育学家的推动下有了突破性进展。
我国古代便出现了“学力”一词,近代以后,才开始重视对“学力”的研究。我国现代学者提出学力不是知识的积蓄和量的累积,它是通过能动的创造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主体的内部所形成的能力,重点强调学力除知识外, 还包括技能、态度这一类能力概念,把它们作为学力的三个要素构成三个侧面。
钟启泉教授认为,学力一般是指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校内外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能力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每一个国民必须共同拥有的基本素养,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基本指标。
国务院2019年2月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要求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全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教学诊改。《方案》针对职业教育的核心无疑是产教融合这一关键点,提出人才培养方向应用型转变的要求。
当前为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够,“学校很愿意与企业合作,但‘剃头挑子一头热’,这种现象的背后,有多种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职业教育的受众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用人标准存在过大的脱节。社会对职业教育有着很高的素质要求,但是传统的中职课堂过于强调理论的教授与学生毕业证书过关考试的成绩,忽视了中职学生文化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兴趣的培养、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所学专业的认知及职业生涯的规划,导致学生理实相分离,逐渐出现了“毕业即失业”的社会现象。中职学生进入社会后,其各项能力较弱,不能在工作中脱颖而出,甚至有些学生中职毕业后,求职时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
上述现象表明中职教育的关注点应向“学力”进行转移,我们不难发现中职财会学生学力提升的迫切性。
提升学力策略应是有法可循,学力的提升离不开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需要学生主动的进入,教师适时的介入,师生合力互助,达成学生学力提升的目标。
3.1 从学生主体层面探究提升课堂学力。所谓“三学”分别是先学、研学以及拓学。那么,以学生为主体的“学”,自然需要老师的大方向引导,在老师预设的范围内,学生发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已达到自主发展、探索求知、迁移应变三大能力的提升。
(1)“先学”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能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课堂开展前,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本能。在某个新知识点上,学生不受固定学法的干预,通过自己的发散思维,寻求合适与自己的方式厘清新知。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中,学生将获取更多的与本次课堂相关的知识点,无形中增强学生的学力。
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一节为例,在课堂开展前,教师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同一品牌的电子产品的当前市场价值,让学生思考市场价值下降的原因。以合理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产品价值的下降源于产品本身通过使用的磨损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贬值,由此,使得学生对折旧这一概念有更加生活化的理解,并非纸质教材当中的一个概念。
(2)“研学”促进学生探索求知的能力。所谓研学,是指学生在课堂开展中心环节时,自我深剖。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一节为例,教师在结束折旧概念学习时,抛出“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如何进行”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联系之前的知识点,并查阅相关教材资料,深入研究,从而达到此项经济业务账务处理的分录模式。在研学的过程中,是对先学的延伸与深入,学生探索求知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加深。
(3)“拓学”增强学生迁移应变的能力。何为“拓学”,从字面理解便是拓展学习,结合教育理念就是知识的深化与迁移。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一节,同学们尽管掌握了账务处理的分录模式,也不能代表大家胜任该项业务的处理。如遇到折旧额需要计算,或者固定资产的增加并非恰巧年初购置,那么,在加速折旧法下,如何计算当月的折旧额。那么,就需要同学们进行拓学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计算折旧额。在此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学习加速折旧法的概念与计算。
3.2 从教师主导层面探究提升课堂学力。优秀的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研透”教材,依据学生的学情整合教材,做到教材在心中,教案有灵魂,教法有温度。课堂中,教师是课程“引导者”,课堂的走向、课堂的风格、课堂的情怀需要教师大局引领。当然,张弛有度,教师课堂中需要“放开”教学,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共生者”,教师应该因“生”施教。以下是从教师主导层面探究课堂学力提升的有效教法。
(1)合作式教学,挖掘课堂学力。企业财务上的事永远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就可以的,经济业务的处理需要层层递进,账务处理需要相互监督。因此,财务人员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同学间互助,取长补短,拉近了课堂与企业实务的举例,同时挖掘学生课堂学力。
角色扮演合作式教学在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为,根据学生当前的理论、技能水平,综合考虑,分成小组,再根据组内性格特征给予不同的财务人员角色。角色合作教学,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学习。学力除知识、技能以外,还包括态度这一类概念。而角色体验,使得学生在课堂中感受不同财务人员的职责,由此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项目化教学,助推课堂学力。所谓项目教学法,是将教材内容分解重新整合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再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教法。项目化教学的初衷旨在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学生全范围、全过程的融入该项教学内容中,从而助推课堂学力的提升。
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该门课程而言,教师可将整门课程作为一个大的经济业务教学项目,项目为企业日常的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对企业的认知以及本土特色产业,将课程打造成一系列仿真的日常经济活动。根据学生的当前学情融合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项目的总体任务,并将大项目再次项目化。例如,以《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为一个大项目进行教学,那么,可以划分为企业从零开始,依次为筹集资金、供应过程中采购物资、生产过程进行产品制造、销售过程出售产品、利润结算盈亏这五大二级项目。二级项目还可以划分为三级项目,以供应过程这一二级项目可以再次细分为原材料的采购、委托加工物资的核算等等三级项目。每一层级的项目,设计匹配学情的任务要求、任务程序、考核与评定的标准。
无论是传统实体课堂的教学还是虚拟网络的线上教学都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独特的认知方式以及现有生活经验建立知识体系、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同学们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交往互动不断提升自我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