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华,张凤良
(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小学)
朝阳市龙城区长江路小学始建于2016年。建校以来,学校以“幸福教育”为核心理念,以“建设幸福学校,成就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辐射幸福家庭”为工作目标,让“幸福教育”惠及师生、惠及家长;让“幸福教育”从校园延伸到家庭,肩负起教育人的使命与责任。历经四年的努力与沉淀,作为“全国幸福教育(龙城)示范区实验学校”,走出了一条“幸福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幸福教育”其内涵:一是为了学生的今天——学生正在接受的教育过程本身是幸福的;二是为了学生的明天——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幸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是把幸福贯穿于教育始终,让师生体验、感受、分享教育的全过程。
教育增进学生的幸福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通过教育功能的发挥,提高学生的社会地位;另一种则是通过教育过程来实现,即把幸福人生作为教育的目标之一,在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幸福,并且通过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幸福提供基础。其中,树立正确幸福观是前提,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是关键,形成学生的幸福品质是目标。
“幸福教育”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成就幸福教师,培育幸福学生”是其实施的根本;为师生搭建幸福体验平台,努力提高师生追求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是其主要途径;让师生获得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激发师生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达到即时幸福与未来幸福,是其主要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师生体验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使幸福能力由自我主体走向交互主体和社会主体,是其重要方式;满足师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培养能够创造幸福、拥有幸福、传递幸福的学生,是其关键。
我校以教师发展为路径,以学生成长为主体,以共育未来为目标,“三翼”齐飞,实践统领,探索出一条创建“幸福教育”特色发展之路,为进一步实施“幸福教育”的研究及实践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持久性价值”。教师幸福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和育人成功后获得的一种偷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能力包括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我校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成就幸福教师。
学校党支部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于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坚持“双培养”模式,将业务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教师,将党员教师培养为优秀教师,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建设幸福学校,教师是关键。只有教师享受到教育的成功和幸福,才能让学生在“幸福教育”中享受到成长的快乐。为此,学校着眼于成就幸福的教师,倡导教师“努力工作,幸福生活”,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主张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引导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积极倡导构建教师“乐教、善教、博学、博爱”、学生“乐学、善思、竞争、合作”的教学环境,使教师在培养学生中成就自己。2018年,学校被评为“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基地校。
为教师搭建幸福体验平台,从感受“做教师的幸福”到“幸福地做教师”,最终“做最幸福的教师”。学校定期组织开展讲课比赛、读书交流、期末汇报总结大会、撰写心得体会、外出培训、拓展训练、主题党日、党员先锋示范岗、优秀班级评选等活动,让教师找到归属感、认同感,进而热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工作。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怎样做既能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又不加重班主任的负担?这是班主任工作面临的一个难题,也是一个课题。为此,我校创办了“班主任沙龙”活动,为班主任创造了多元的交流平台,解决了班主任在工作中的难题和困惑,提高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幸福教育”发展的生长点和落脚点,是培育具有终身创造幸福能力的学生。为此,学校从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这三个层面入手,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一系列高质量的“幸福教育”活动,为学生形成体验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是师生双方创造幸福、体验幸福的过程。因此,学校以课堂为主阵地,在开足开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课程改革的新路。从导学案与思维导图相融合的大胆尝试到语文主题学习和群文阅读的实验研究,从多种创新形式并行的校本研修到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实施,注重小组合作探究,注重合作展示,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
在课程构建上,开发了以学科为中心的基础课程、以社团为中心的拓展课程和以活动为中心的综合课程,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幸福课程体系。其中,以社团为中心的特色课程分为五类(艺术创作类、阅读写作类、表达交流类、体育运动类、思维拓展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十会”的培育目标,即会健体、会学习、会合作、会表达、会倾听、会阅读、会思辨、会审美、会探索、会创造,引导学生形成良好习惯。
学生跟环境互动所产生的体验或经验,可以被内化建构成为人格中的一部分,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为此,学校在校园环境建设方面,统一规划,精准定位,设立了以经典教育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浮雕艺术墙,以崇尚健康为主题的体育文化,以四大文化、母亲河、古诗文为主题的大厅文化,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走廊文化,以文化浸润为主题的专用教室文化。让校园环境不仅做到了绿化、净化、美化,还做到了“文”化,使每个学生徜徉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学习环境中,时时处处感受到“幸福教育”的文化气息。
以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国旗下演讲、入队仪式、党史知识进校园、毕业生典礼、征文、绘画、演讲、朗诵比赛、小导游大赛等活动为载体,把“幸福教育”融入到养成教育中,让学生在良好的习惯养成中体验教育的幸福。
一是加大艺术工作力度。在创新文化教学的同时,学校始终把艺术教育作为特色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连续三年成功举办“优秀学生表彰大会暨庆六一艺术展演”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收获了仪式感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升人文素养、实现自我、贡献社会奠定了基石。
二是开展校园足球运动。学校把发展校园足球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确立了“小足球,大教育”的校园足球理念,把校园足球作为育人的载体,作为提高学校内涵建设的一种重要方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通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学校将校园足球活动纳入课堂教学、大课间、体育社团和课题研究活动中,普及到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名学生,实现了全员足球、全程推进、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学校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校园足球艺术节。
三是打造独具特色的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活动能体现一所学校人文管理和办学特色,是学校精神和文化内涵的集中展现。学校的大课间由足球特色活动展示、经典诵读与五步拳相融合的校编操、广播体操、校园集体舞等四部分构成,力求将幸福理念渗透学生心灵,内化为自我认同。经典诵读与武术相伴、运动与欣赏相合、健身与审美相融的魅力大课间,充分体现了德育、体育与艺术三结合的艺体特色,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幸福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尊重被管理者和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探索不同人群的幸福观,带给教师幸福、学生幸福、家庭幸福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是有温度、有人性、有故事、有美感、有品质的教育。学校、教师、家长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只有家长与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成就他们的未来。
因此,学校注重家校合作。一是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建立班级微信群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二是开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和帮助。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为家校合作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有效实现了家校合作共赢的态势。
学校依托全国“幸福教育”发展共同体和龙城区“幸福教育”示范区建设,对整体发展进行理性思考,对教育规律、教师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深入探究。学校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对教育问题深度思考与改进,探索开创班级小品牌、学校大品牌齐头并进的“幸福教育”发展新模式;不断唤醒团队的创新激情、探究欲望,从一班一品的生态班级建设入手,归于学校“幸福智慧”的大格局,让“幸福教育”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