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宁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特别重视党的建设,从严治党始终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保障,而自我革命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通过不同的形式从严治党,使党组织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并伴随党的发展全过程。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条件下治国理政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一,具有重大意义,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着力做好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建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和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过程中,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并在斗争中以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指导实践,形成了从严治党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党的性质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共产党的先进性。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一方面它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利益”;〔1〕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2〕共产党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其先进性表现为:一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3〕另一方面,他们的理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工人运动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及其先进性,并在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从严治党思想,为保证党的先进性提供保障。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创建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过程中,结合俄国革命的实际,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创建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并在领导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从严治党的思想,从而创立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学说。
在共产主义者同盟和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思想斗争,保持思想上的统一。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初期,马克思在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表十余场演讲,向盟员阐释科学的理论,统一盟员思想,与当时同盟内的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最终赢得了胜利,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得以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明了共产党是以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后来他们在各民族国家范围内建党的过程中,进一步坚持了这个思想,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捍卫党的科学世界观。为了捍卫马克思主义这一无产阶级唯一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潮划清界限。在第一国际、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同机会主义、宗派主义、工联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等派别做坚决斗争,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各种社会思潮划清界限,在斗争中加强思想建设,从而保持党的先进性。
列宁在创建和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过程中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首先,列宁特别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俄国工人运动和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必须坚持革命理论的指导作用,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要求俄国社会民主党发挥先进战士的作用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那么,如何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工人头脑?列宁提出了著名的“灌输论”,认为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意识不能自发地产生,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社会主义意识必须靠党在有组织地批判和抵制资产阶级思想意识的过程中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在执政党建设时期,列宁要求党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把人民的思想集中到党的战略策略上来,强调共产党员要“谨慎地进行思想领导”,〔6〕当党的战略策略制定以后,党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耐心说服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7〕从而带领他们为之奋斗。
一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重视党纲及其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特别重视党的纲领的制定及其作用,强调党的纲领就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是外界判断党的性质的标志,也是党是否成熟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8〕因此,在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纲领,成为无产阶级政党革命斗争的指南。二是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政治纲领和根本原则上始终一致,捍卫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在充满机会主义的《哥达纲领》发表后,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深刻阐述了完备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的重要性,强调党的纲领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党的无产阶级性质,绝不能将为资本主义辩护的东西写入党纲,党要率领全体党员为实现纲领而奋斗。这表现了马克思对党的纲领的极端重视。
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上从严治党的学说。一是在政治建设上,强调党的领导地位是在历史中形成的,执政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组织纪律性,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而党的领导“是靠这个先锋队所实行的政治领导正确,靠它的政治战略正确,而最广大的群众根据切身经验也确信其正确”。〔9〕二是不仅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而且要坚持党对政治经济工作的总的领导。在探索适合苏俄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列宁认识到,要解决先进的社会政治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方面赶上并超过先进国家。俄国共产党在一个落后国家领导人民开展社会主义建设,首要任务就是领导经济建设,党员要成为建设的内行,管理的内行。这体现了列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三是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一个集中的、组织严密的、纪律严明的政党,这是党实现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全党要统一意志,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在政治上取得一致。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把作风建设看作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
首先,要正确处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关系。恩格斯认为,工人政党内部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只有进行正确的党内斗争,才能真正实现党的团结和统一。无产阶级政党是在党内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党内团结是政党力量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保证。恩格斯认为,党内团结和斗争的关系,一是团结是有原则的团结,是在共同阶级利益基础上的团结;二是正确的党内斗争是达到党内统一的手段,要执行党的章程,反对分裂主义和非组织活动;三是党内斗争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要讲究斗争的艺术和方法,坚持政治原则。
其次,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个人迷信和个人突出,防止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庸俗作风的侵蚀。马克思、恩格斯在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但他们始终看轻这些,并禁止歌功颂德的活动。恩格斯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甘当“第二小提琴手”,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迷信,反对以党的名义谋取个人私利的恶劣作风,避免使群众产生有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危害党的事业的发展。
第三,反对教条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同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 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0〕在批评英美工人政党时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1〕恩格斯在晚年提出各国党和无产阶级要因地制宜地决定本国的革命策略。这些思想体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以及马克思主义在各国运用的策略。
第四,各国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恩格斯在其他的文章和信件中,强调各国社会主义政党之间建立独立、自主和平等的关系,反对任何一个党代表欧洲无产阶级讲话,不承认哪个党享有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长子权”,反对任何一个党的领导人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者发号施令。一个党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地位,不取决于这个党的领导人的主观愿望,而取决于它在工人运动中所起的客观作用。
第五,倡导清正廉洁,做人民的公仆。在《法兰西内战》中,马克思提出了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宰的路径,一方面,政府官员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而且规定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另一方面,所有公职人员,不论职位高低,都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
列宁针对布尔什维克党执政以后随着党的地位的根本性变化所出现的骄傲自大的情绪,提出了作风上从严治党的制度措施。一是严格立法,密切联系群众,指出执政党出现严重脱离群众的状况是十分危险的,对共产党来说是最可怕最危险的。列宁通过制定严格的立法制度惩治脱离群众之风,“不管他是什么‘级别’”,〔12〕都要严肃处理。二是把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应有的作风。“公开承认错误,揭露错误的原因,分析错误产生的环境,仔细讨论改正错误的方法——这才是一个郑重的党的标志”。〔13〕三是通过制度建设反对官僚主义。执政后的布尔什维克党出现了严重的官僚主义倾向,列宁通过精简机构、选拔人才、建立工作责任制、实行监督检查、改革工作作风等工作安排,克服官僚主义。
首先,要确立重要组织原则和纪律规范。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发扬党内民主,又要实行集中。马克思、恩格斯虽没有提出“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但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却体现了这一原则,并阐明了共产党的组织活动和党内生活的基本准则。从支部、区部到中央委员都由选举产生,并可以随时撤换。中央委员会对全党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各级组织必须服从党的中央委员会和代表大会,全体成员必须服从党的一切决议,无条件执行。每个盟员必须定期同所在地区、支部联系,接受组织的领导。《同盟章程》还规定了组织结构和各级组织的任务,规定了盟员的条件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违反纪律的盟员,会受到应有的处分。其次,要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无产阶级政党是独立政党,在工人运动中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都成为工人协会的中心和核心,在这种工人协会中,无产阶级的立场和利益问题应该能够进行独立讨论而不受资产阶级影响。”〔14〕同时,无产阶级政党在工农联盟和与其他力量的联盟中,也要发挥领导作用。
组织上从严治党是列宁党的建设思想的突出特点。一是严把党员质量关。“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15〕通过清除不合格党员、加强党员教育制度、实践制度、学习制度等提升党员质量,要求每个党员必须自觉地无条件地遵守党的铁的纪律。二是通过党内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党的监督作用。成立监察机构,行使监督职责,目的在于“形成一个紧密的集体,这个集体应该‘不顾情面’,应该注意不让任何人的威信,不管是总书记,还是某个其他中央委员的威信,来妨碍他们提出质询,检查文件,以致做到绝对了解情况并使各项事务严格按照规定办事”。〔16〕三是严格干部选拔标准。挑选干部必须通过各种考试,从政治立场、业务知识、管理才能、群众威信等方面考察那些“具有真正现代素质的人才,即同西欧优秀人才相比并不逊色的人才”,〔17〕“宁可少些,但要好些”。〔18〕四是坚持民主集中制,认为只有按照集中之原则组织起来的党,才能确保是一个统一的、有战斗力的党。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是保障性制度,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纯洁。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十分重视党的建设,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党建任务提出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积累了丰富的从严治党经验,形成了由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以及保障党内法规得以实现的体制机制的基本制度构成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基本架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根据时代要求,针对党的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围绕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出了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并将此写入修订的党章总纲,这既是对过去党建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根本方针。为什么要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方针?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对党的建设现实需求的回应。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分析、对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忧患意识、对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担当以及对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的深刻把握而提出的。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首先是党应对国内外复杂严峻考验的需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极为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新科技革命正在重塑世界,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特别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世界性爆发,历史合力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的深刻变革,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只有加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才能“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19〕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治国理政战略布局的核心和根本。“四个全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现实提出的治国理政的全新战略布局。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其他“三个全面”的根本和核心,实现了治党和治国的有机融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共产党人具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需要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方式解决党面临的突出问题,用精准扶贫这一制度安排解决全面小康路上“啃硬骨头”的问题。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依法治国的前提,而且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是依法治国、依宪执政的基础。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建设是党进行伟大斗争的首要前提。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20〕只有具有严明纪律、强大斗争精神的党才能领导人民赢得伟大斗争的胜利。当前正在进行的伟大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必须依靠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赢得这场伟大斗争的胜利。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动力。改革是一个动态过程,只有改革方能不断进步、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牢牢把握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根本遵循,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其中。政治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要注重体现政治方向,坚持“两个维护”,站稳政治立场,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提升干部的政治能力;思想建设体制机制要体现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强化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崇高政治理想和高尚政治追求,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组织建设体制机制改革要体现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把好党员质量关、干部质量关,突出政治标准,培养忠诚担当精神;作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应体现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让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心灵,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依规治党,彰显党章权威,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布了180 余个与全面从严治党密切相关的党内法规,涉及党章、准则、条例等方面。这些党内法规以宪法为准绳,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体现了党的统一意志,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确立起来,也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得以确立。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遵循党的根本大法——党章。党章“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21〕在所有党内法规和制度中具有最高效力。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用严明的纪律维护党章权威,把党章明确的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路线、纲领落到实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进行了性质界定,他们是一个有机整体,囊括党的建设制度的方方面面,具有政治性、引领性和前瞻性,展现了党对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但是,党的建设必须直面问题,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必然要不断根据党的建设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而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成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也是党的政治路线。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它反映党的纲领,决定党的发展方向。党的组织路线就是根据党的政治路线而制定的一定时期内党的组织工作的根本方针和准则。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党的组织路线,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组织路线永远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面对决胜全面小康面临严峻考验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际形势变幻莫测的诸多不确定性,需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以党的斗争精神、革命精神、创新精神发挥组织的力量,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提供组织保障。
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目的是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首要和核心问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因此,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22〕干部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23〕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从培育、选拔、管理、使用等方面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养,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的知事识人体系,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事相宜的选拔任用体系,全方位管理的从严管理体系,构建崇尚实干、带动担当的正向激励体系。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即党管干部原则,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原则,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注重实效、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一定要树立政治为先的理念,把好政治、品行、作风关,把政策和制度执行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一贯要求,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占据根本性地位,发挥统领性作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把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真正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党的团结和统一。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历史表明,没有党的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会导致党的分裂。严明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全党步调一致向前进的重要保障。首先,要通过思想教育加强对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重大意义的认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要同向发力。围绕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开展专项学习活动,从理论上、思想上提高认识。其次,要消除特权意识,在铁的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形成执行机制。要深化认识纪律面前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的思想理念。通过思想教育使党员对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心存敬畏,在任何时候都要把政治纪律放在前面,让纪律真正成为刚性约束,成为党员行为的“高压线”,让长期坚持并坚决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行为自觉,将党章和党内法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次,真正落实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要求,特别是抓好“关键少数”,防范政治风险,形成长效机制。抓“关键少数”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一大显著特点。领导干部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具有强大的辐射作用,他们在政治立场、道德表率等方面具有导向作用。防范政治风险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而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对于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和防范政治风险起到表率作用。
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要培育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党政治文化是一个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标识,是一个政党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支撑,是一个政党党性的反映。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党内政治文化对规范党内政治行为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首要问题就是培育党内价值观。要弘扬党的精神文化,把党的革命精神、斗争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发扬光大。其次,要推动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培育什么样的政治文化,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4〕两者互为因果关系,能够相互转化。
全面从严治党,说到底是管党治党真管真严的问题。管、严如何体现,关键在于责任的落实。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一句空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紧紧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但是部分党员干部责任意识不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现象依然存在,导致有些地方和部门出现风气不正,政治生态不正常,腐败现象突出等问题。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
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习近平强调,从严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障。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讲认真就是严字当头。管党治党成于严,习近平坚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看问题,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实现了政绩观的新飞跃。习近平提出的“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的新的政绩观,是在深刻总结上述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政绩观,是对党的政绩观的创新和发展。
要进一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将党委认真履行主体责任,纪委认真履行监督责任,作为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的根本遵循,推进党的建设内容从“虚”到“实”的转变。实践中,人们往往认为党的建设工作如果没有实际工作为依托就是虚的,所以造成管党治党的意识和责任不明确。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要把从严治党责任承担好、落实好,……把每条战线、每个领域、每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25〕从此,从严治党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这种由虚到实的转变,凸显了党的建设理论的新突破。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一是要解决主体认识不到位问题;二是完善考评机制,提高其科学性、规范性;三是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要落实到位,发挥好党内监督作用。
问责制是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加强问责制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问责是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效监督手段。为了规范和强化党的问责工作,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这些党内法规为追究全面从严治党失责行为提供了根本依据。一方面,要通过在问责内容、对象、主体、程序、方式的制度化、程序化方面下功夫,做到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推动纪委监察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建立容错机制,鼓励干部在改革中先试先行,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与违反党纪党规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领导干部放开手脚,鼓励他们大胆试、大胆闯,为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