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旅游:理论的缘起与文献述评

2020-03-03 21:50娜,王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包容性旅游经济

郭 娜,王 超

(贵州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在我国古代已经存在了“包容性思想”的基础,为现代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包容性增长”由亚洲开发银行提出,其目标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内各界对“包容性增长”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这一理念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2011年,国内学者将“包容性增长”引入旅游研究领域,包容性旅游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参与、 机会均等、 成果共享、 共同富裕,包容性旅游逐渐成为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

一、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了文献分析法和规范研究法两种方法,对“理论梳理”部分采用文献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既有研究成果的梳理、 归纳,进行概念、 内涵、 要素的界定和分析,为理论框架构建奠定基础。采用规范研究法以多学科视角,通过核心概念和逻辑线索界定、 现状分析、 比较研究、 主要观点阐释等,构建包容性视角下旅游开发模式。

(二)数据来源

研究资料中文部分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期刊论文数据库,英文部分主要来源于百度学术数据库、 谷歌学术数据库。

首先,按照选取规则确定需要分析的文章,建立包容性增长与包容性旅游的数据库。其次,对现代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形成进行分析,包括实施包容性增长的意义、 包容性增长的现有文献概况两方面,对国内外研究动态进行综合评述。再次,对包容性旅游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包括国外、 国内两个方面,对研究动态进行综合评述。

二、 包容性增长的形成

(一)实施包容性增长的意义

首先,包容性增长有利于社会和谐。包容性增长强调利益主体共享成果,经济发展的过程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建设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共同分享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成果。其次,包容性增长有利于效益均衡。包容性增长强调政治、 经济、 生态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追求提高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目标。再次,包容性增长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包容性增长理念将公平纳入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政策支持创造区域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社会公平性。

(二)包容性增长的文献概况

1.国外研究动态

一是包容性增长内涵的研究。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的目标,需要建立长效的经济增长机制,以保证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正常使用,那么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重视教育的投入和高新科技的发展。同时,激励政策和保护创新政策必须落地实施,实现社会协调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问题将会造成社会发展停滞的后果,包容性增长旨在提升人民自身发展的能力条件,提高劳动力价值,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经济增长可共享。包容性增长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的同步,强调公平性和共享性。

二是包容性增长的实践研究。最早研究经济增长的不平等现象的是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他提出随着收入增加会加深“不平等现象”的观点。早期学者分别从政策因素、 影响因素、 理论模型等方面对经济增长和不平等关系的理论进行了完善。研究内容包括:包容性增长的理论框架、 包容性增长与充分就业和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 劳动力市场的个人准入制度等。包容性战略包括加强治理、 控制腐败、 提高政府效能、 促进经济公平。实现包容性增长需要更广泛地关注社会发展,包括教育、 卫生保健、 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1]公众政策要为新的经济创新提供可发展的空间,注重监管金融服务,为人民带来真正的利益。[2]信息和通信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包容性增长的实现也是至关重要的,应加大对电信行业和其他相关行业的管控,助力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包容性增长有助于提供就业机会、 减少人才外流、 强化产品竞争力。[3]

2.国内研究动态

(1)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与发展目标的研究

其一,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包容性增长”理念为贫困治理提供了新视角,在包容性视角下经济的增长与相应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脱贫减贫、 共享发展成果的目的。包容性增长是一种公平的增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特点在于从个体、 组织、 社会等层面共同产生良好成果,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二,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目标。“包容性增长”标志着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受到重视,其目的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差距缩小、 促进公平、 机会均等的良性循环。包容性增长涉及机会平等、 成果共享、 资源环境等方面,通过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创新技术和模式,实现政治、 文化、 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统一。在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规划作用,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2)包容性增长的对策建议与未来研究展望

包容性增长的实现应完善收入分配机制,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实现路径有:强调权利保障、 创新供给方式,构建风险补偿机制,激活要素资源,增强财政支出的支撑作用,确立“多元、 复合、 容纳”的思想。同时要高度关注生态环境和政策规制,促进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包容性增长的实施将会促进世界走向共同繁荣,构建复合型合作机制,提供广泛的机会,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障形式公平与实质公平。构建生态导向的产业发展模式、 完善共享的产业收益分配机制,增加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

(3)包容性增长实证案例的研究

已有学者对泰国、 南非、 印度等欠发达国家和日本、 美国等发达国家进行了实证研究,学者们对中国进行了以下研究:通过对淘宝村的研究,剖析了内生包容性增长机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陕西省包容性增长情况进行了评价。在实际操作中应该实施高效的包容性社会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提高包容性发展水平,加快市场化进程。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优势,促进包容性增长理念惠及全球。构建一个相互包容的制度,使绿色包容性经济发展能力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因素,建立城市间的协调机制,实现城市的包容性增长。

3.包容性增长的研究述评

(1)研究的优点

第一,关于包容性增长的研究层次不断深入,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逐渐丰富。第二,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包容性增长的实践研究成果已经逐渐丰富,对于地区和区域的发展不平衡、 不平等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此基础上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了针对性或普遍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对策。第三,包容性增长基本内涵的界定逐渐明确,包容性增长理论不断完善与发展。

(2)研究的不足

第一,包容性增长现有研究成果往往局限于某一个观点,未能很好地将包容性增长在实际过程中确定具体框架。第二,包容性增长理论的研究多是从物质贫困视角出发,对物质因素的过度关注导致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忽视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求。第三,在包容性增长的已有研究中,研究方法多采用定性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包容性增长相关研究的成果还很少。

三、 包容性旅游的文献述评

(一)国外文献述评

国外关于包容性旅游的重点放在了扶贫旅游的研究上。国外包容性旅游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关于旅游脱贫及现实问题的研究

一是旅游脱贫。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使游客成为了文化的传播者,对弘扬乡村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旅游脱贫中应根据经济环境条件设计旅游战略,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旅游目的地形象、 旅游产品质量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是否忠诚的直接原因,旅游业可以为社会带来高效益,在发展旅游中应该引进高等教育人才,注重旅游人才的对口培养。乡村遗产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随着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起,民族地区旅游发展更加迅速,经济增长也更加多元化。

二是旅游脱贫的现实问题。旅游业的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将当地贫困人口纳入决策过程之中,旅游业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但旅游利益分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旅游业的确对贫困人口很重要,但其潜力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脆弱的宏观环境阻碍了旅游业的脱贫力度与进程,旅游业的发展使资源向旅游业转移,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减少贫困人口、 降低贫困率起正向作用。在发展欠发达地区旅游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避免因私家车过多导致的破坏环境行为影响旅游的发展成果。

2.关于如何实现包容性旅游的研究

包容性旅游的目标是在深化民族地区旅游地居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提升自我效能,加强对乡村地区旅游目的地生态和文化环境的保护,保证民族地区旅游脱贫的可持续性,旅游政策应与其他宏观经济、 环境或互补政策相结合,以确保旅游业增长惠及更多贫困人口。包容性旅游需包括政府机构、 公民、 旅游经营者在内的所有旅游参与者应该共同努力,创新贫困地区旅游战略,形成一种可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脱贫的自我组织性和旅游脱贫的可持续性。欠发达地区旅游的相关组织间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和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为旅游脱贫的可持续性做出了贡献。

(二)国内文献述评

国内关于包容性旅游的探讨起步较晚,起始于2011年,在包容性旅游的理论体系、 实证调查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

1.包容性旅游概念内涵的研究

将包容性增长理念引入旅游研究领域,其目的是让各主体平等参与旅游,共享旅游发展成果。从利益相关者平等参与和公平分享旅游效益的视角对包容性增长进行理论探讨。[4]旅游包容性发展公共政策认同感高,是一种效益均衡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包容性旅游强调机会均等、 利益共享。包容性旅游基本内涵包括产业均衡、 机会均等、 财政包容、 权利保障四个方面,是一种旅游战略规划发展的理念,以旅游企业为客体,政府政策为保障,社会各界为参与者,所有人员参与旅游机会均等。[5]包容性旅游强调旅游的发展要促进社会公平,通过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增加生产性就业岗位,缩小贫富差距。

2.包容性旅游发展路径的研究

包容性旅游有利于促进地区旅游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旅游经济质量。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旅游地品牌建设、 落实环境保护制度等方面推动包容性旅游发展。走经济与社会、 政府与群众包容性的发展模式,开发生态旅游、 有效利用当地的人文资源打造生态旅游链。打造包容性旅游增长模式,缩小地区贫富差距;基于产品特色、 游客偏好、 市场需求等因素,形成政府、 企业、 居民、 游客共同参与的包容性旅游发展。做好包容性旅游顶层设计、 确保包容性旅游系统良好运行、 构建农村包容性旅游发展的基本模式、 引导居民积极参与旅游开发。[6]政府为旅游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是实现包容性旅游的前提,旅游企业提高服务水平是实现基础,居民参与旅游项目是包容性旅游的保证,游客身心愉悦是核心基础,最终实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持续增长。[7]

(三)包容性旅游的研究述评

1.研究的优点

第一,已有研究成果对包容性旅游的基本内涵进行了界定与阐述,对包容性旅游的基础理论研究进行了详细研讨,为未来研究奠定了前期基础。第二,基于不平等理论、 包容性增长理论发展起来的包容性旅游较好地借鉴了包容性发展思想理念,已有研究成果为社会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方案,能够为地区的经济、 社会、 生态等方面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2.研究的不足

第一,包容性旅游宏观界定的概念较为笼统,尚未形成科学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其科学性有待进一步研讨。第二,包容性旅游的实践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具有针对性的研究还比较匮乏,虽已有部分学者选取案例地进行了包容性旅游的研究,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三,包容性旅游尚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还有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不足,研究理论较少等问题尚未解决。

包容性思想在中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的包容性思想起源于1955年的经济学家西蒙教授的研究,从不平等理论的研究一直到形成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包容性增长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和各组织部门的高度关注。包容性旅游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包容性旅游概念的探讨、 包容性旅游的实现目标、 包容性旅游发展模式的开发、 包容性旅游的成本与效益、 包容性旅游的发展路径等方面。包容性旅游的理论内涵是借鉴包容性增长理论的概念,发展起步较晚,尚处于发展初期,国外包容性旅游起始于1999年,国内2011年以后开始逐渐出现包容性旅游的研究,研究成果较少。

猜你喜欢
包容性旅游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旅游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