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娜, 左双双
(1.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2.辽宁师范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树立了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和人民民主的伟大旗帜,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发扬党内民主对于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直以来,党内民主都是学术界重点而持续关注的研究课题,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现就现有成果进行梳理,以期推动相关研究。
1937年5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所作的总结性报告《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指出了党内民主问题,讲话强调:“党内的民主是必要的。要党有力量,依靠实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去发动全党的积极性。”同时强调:“用民主制的实行,发挥全党的积极性。”“团结全党像钢铁一样。”(1)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M]∥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8.这是毛泽东首次正式使用“党内民主”这一概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党内民主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的重要论断。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再次指出:“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党内民主更加广泛。”同时指出:“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党内民主是由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和党的世界观决定的,党要实现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和完成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就必须充分发挥全党的积极性,也就是必须要依赖党内民主。
对于党内民主内涵的界定,目前学术界还尚未有统一定义。主要分歧在于党内民主是一种制度要求,还是一种民主作风,学者的看法不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内民主基本内涵的论述是:每个党员和党组织,在党章面前一律平等,在党内政治生活中一律平等,都有权力平等地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表决和管理党内事务,履行相应的义务和权利(2)曲金华.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内民主建设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
许耀桐认为:“党内民主,是指把民主运用到党内来,在党内实行民主。具体地说,就是在党内一切活动中,都要树立民主的思想理念,遵从民主的原理原则,建立民主的制度机制,按照民主的程序规则办事。”(3)许耀桐.党内民主探索的三次热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4):4.杨平认为:“党内民主是党基于自身的性质、任务和宗旨,依据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对党的组织、体制和过程所做出的民主的制度规则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党内政治生活。”(4)杨平.党内民主: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途径[J].理论探讨,2018(1):120.王利认为:“党内民主是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在党内生活的体现,是在以党内民主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政治原则的机理上,构建了以政党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以及党内集体领导制度为基础的政治制度。”(5)王利.权力规约视阈下党内民主的发展逻辑[J].求实,2017(2):25-33.何影认为,“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广大党员行使应有的民主权利,参与党的建设和领导。”(6)何影,李伟.党内民主建设:执政党利益整合的路径选择[J].唯实,2012(6):14-16.倪国良、张伟军认为,党内民主基本制度形态是民主议事制,实践机制是党内事务通过会议集中决策,民主议事制保障了执政党的合法性和决策的科学性,应当重视并发展以民主议事为基本形式的党内民主建设(7)张伟军,倪国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制度形态及其实践机制[J].岭南学刊,2018(1):61.。
由于学术界对于党内民主的内涵界定不一,因此,对其内部结构的组成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靳呈伟认为:“党内民主包括实行竞争性的选举、改善党代表大会的运作、用发展党内民主推动党政关系的调整。”(8)靳呈伟.中国的民主治理理论与实践——党内民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1.何毅亭认为:“党内民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活动,党内民主制度就是规范这些党内民主活动的制度体系。”(9)何毅亭.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N].人民日报,2016-12-02(7).马国钧认为:党内民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实质性内容和技术性问题,前者如协商民主和竞争民主、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后者涉及总体布局和战略安排、程序选择和组织实施等(10)马国钧.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78-81.。对于党内民主制度体系,肖湘认为,“主要由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委议事决策制度、党内基层民主制度等子系统组成。这些子系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11)肖湘.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2):88-92.。常黎峰认为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民主科学决策、改善党内选举制度、有效权力制约监督四个方面。其中,核心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维护全体党员平等、直接或间接参与决定党内重大事务,保障党员对党内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12)常黎峰.刍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现实路径[J].理论导刊,2016(6):43.。
对于党内民主特征,多数文献未有明确论述,通过分析,可以将党内民主特征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必要性。诸多学者都在其研究成果中论述了党内民主发展的必要性,这是时代的要求和政党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党内民主对于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意义。第二,渐进性。孙来斌、王晓南认为发展党内民主受内外各种因素制约,必须逐步推进、渐进发展(13)孙来斌,王晓南.近年来关于党内民主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理论探讨,2016(5):120.。伊娜、胡国栋根据路径依赖理论,提出我国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选择渐进改革的方式,任何无视文化心理与潜规则的硬性突变都会遭到强烈抵抗而难以奏效(14)伊娜,胡国栋.党内民主选举的路径依赖理论透视[J].理论界,2012(7):24.。第三,系统性。持有该观点的学者较多,以马国钧为代表的学者普遍认为党内民主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关联性,需要系统布局,科学设定路径。例如,马国钧认为党内民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加以推动。孙功也认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已转向制度的整体建构,而这种制度应该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15)孙功,颜杰峰.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科学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
对于党内民主建设的意义,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作出了论述。
首先,从党内民主建设的时代要求和政党使命出发,提出了党内民主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党内民主保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进步的建设意义。针对拥有9 059.4万党员的大党和长期执政的实际,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至关重要。王长江曾形象地描绘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必要性,他说,“民主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断无想发展就发展、想不发展就不发展,也断无想让它停下来、它就停下来的道理”。执政党如能看清这一趋势,主动提供民主发展渠道,民主就会设置好并在体制内发展;反之,民主则会溢出体制之外,对现有制度构成威胁。所以,党内民主必须向纵深发展(16)王长江.党内民主须向纵深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6):4-6.。许良英、许成钢提出,“作为历史动力的民主——科学和民主的社会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民主是现代化的关键,现代国家的立国之本”(17)许良英,王来棣.民主的历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13.。
其次,从党内民主建设和政治生态构建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党内民主建设是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途径。杨平认为,党内民主对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具有根本性,党内民主建设好,我们党便更具凝聚力、更赢得民心。犹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的养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可以让党内民主滋养党内政治生态;又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的养分与农药对有病虫害的农作物的生长都必不可少一样,全面从严治党,才能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发展党内民主是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最根本的途径(18)杨平.党内民主: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根本途径[J].理论探讨,2018(1):120.。
再次,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党内民主思想维度进行研究后,提出了党内民主是促进反腐倡廉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杨伟宾提出,党内民主一方面激发了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意识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实行党务公开,将权力置于阳光下,使得党员干部在广大党员的民主参与、民主监督下不敢腐,阻止腐败滋生,促进全面从严治党标本兼治(19)杨伟宾.论习近平党内民主思想的三个维度[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1):54.。刘京希认为腐败对于执政党的合法性伤害极大,对于党内政治生态造成的严重损毁,将无法在短期内治愈,因此,要筑牢党内政治生态的两大制度基石,即民主与法治(20)刘京希.民主与法治:构建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两大制度基石[J].理论与改革,2018(1):20.。吴琼华在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对推进党内民主进行了思考,提出党内民主在从严治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制度安排(21)吴琼华.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推进党内民主的思考[J].理论导刊,2018(6):26.。
第四,从党内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的关系出发,提出了党内民主建设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金太军认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由其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内在运作程序和基本架构看,党的制度建设对党的执政体制改革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因此,党要实现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关键在于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关于党的领导制度,金太军认为包含领导制度、干部制度、选举制度和决策制度。领导制度是核心,干部制度能够促进党内民主制度发展,选举是党内民主的最直接体现,民主决策对党内民主建设具有积极作用(22)金太军.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系统分析[J].理论探讨,2006(4):108.。
最后,更多的是从党内民主建设与执政党能力提升的关系出发,提出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可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宋月红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基本政治原则和行动准则,是党的生命”(23)宋月红.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线[J].中国报道,2011(7):83.。常黎峰指出:“发展党内民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条件和途径,是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主要保证。”(24)常黎峰.刍论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的重点任务和现实路径[J].理论导刊,2016(6):43.肖湘同样认为,“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更好地推进党内民主发展,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和执政能力,已成为当前和今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亟须研究和落实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25)肖湘.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2):88-92.。何影、李伟从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角度阐述了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意义,“事实证明,要巩固中国共产党在国家中的核心地位,就必须畅通政党的利益表达渠道,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而有效整合利益,就必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26)何影,李伟.党内民主建设:执政党利益整合的路径选择[J].唯实,2012(6):14-16.。
首先,从对党内民主的认知理解上,看党内民主的现实困境。高兰从政治文化角度分析了党内民主制度运行的困境,认为党内民主在制度运行中出现的诸如潜规则、形式化等困境,基础原因是封建传统专制政治文化的影响以及民主文化的缺乏,直接原因是党员民主意识欠缺。解除困境一方面要充分重视政治文化对党内民主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党员民主文化素养,以观念的彻底更新解除党内民主的现实困境(27)高兰,李娟.党内民主制度运行困境的政治文化思考[J].理论探讨,2010(3):103.。周福振以《党章》为基点进行考察后认为,党内民主的现实困境还包含一些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党内民主建设规定的诸多制度并没有得到充分落实,因此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将党内民主制度内化为党内民主文化,养成民主的生活方式(28)周福振.论党内民主文化的养成——以《党章》为基点的考察[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7):13.。
其次,从对党内民主实践的探索上,看党内民主的现实困境。前些年,基层党组织积极探索“公推直选”“党代会常任制”“全委会票决制”等党内民主改革实践并取得了重要成果。然而,探索尚未形成气候,没有起到引领人民民主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难以推进、缺乏激励、进退两难、矛盾增多等。晏东认为,党内民主在实践探索上面临的困境,涉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既需要地方从策略上寻求突破,也需要党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从整体上改革推进(29)晏东.党内民主制度创新:生成机制与现实困境——基于浙江、四川两地的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2):38.。
再次,从党内民主发展的动力上,看党内民主的现实困境。党内民主发展需要制度,更需要动力,如果动力匮乏,发展只能虚置空转。曹峰旗指出,党内民主发展动力在实践中遭遇了现实困境,表现在:党员主体地位虚化、历史传统压抑、现实利益掣肘与生态结构缺陷等。党内民主动力来自内部与外部生态要素之间的互动,解决困境的路径只有植根于良好的政治生态,消除组织权力与党员权利互动的封闭性增加政治生态的开放性,大力增强党内生态的修复功能达到政治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以竞争性选举激发党内民主的活力以促进政治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此解决党内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30)曹峰旗.困境与路径:党内民主动力的政治生态学分析[J].理论与改革,2013(7):65-68.。
最后,从对党内民主的综合作用上,看党内民主的现实困境。诸多学者认为党内民主发展的困境不是某一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系统中若干显性或隐性要素综合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包括封建特权观念的沿袭滋生、党员领导干部思想道德水平的滑坡、权力过度集中等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西方思潮文化的侵袭等。
综上,党内民主在实践探索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改革需要深化,党内民主的探索需要从系统上提出党内民主政治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王长江指出,“民主具有系统性”,“由授权(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民主及民主监督等一系列环节环环相扣连接而成的一套闭合系统”,(31)王长江.党内民主须向纵深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6):4-6.党内民主也是如此,需要对党内民主进行“系统设计、系统布局”。王长江以中国村民自治实践中出现的拉票贿选、家族控制、黑恶势力等为例,他认为是只重视选举环节、而忽视了决策监督环节导致。也就是说,没有把民主作为一个系统予以整体性考察和建设。在党内民主建设方面,可以引借政治生态学相关理论和方法,把党内民主内生态系统和外生态系统诸多要素统筹关联、系统建设,这才能建立起党内民主良好生态系统,促进执政党建设。
战略目标至关重要,目标是前进的方向。战略目标不明晰,则方向不定、路径不清、措施不准。党内民主的战略目标是指党内民主想要达到的水平或标准。谭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视角分析判定党内民主的发展目标:第一,从党内民主提出和发展的“历史性”把握,党内民主一开始并不是目的,不是为民主而民主,更多的视为一种手段,使党更坚强有力,更团结统一。第二,从党内民主在党内的地位和作用的“规定性”把握,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既体现了党内民主的重要性,又隐含了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发展目标。第三,从党内民主的“边界性”即发展限度把握,其发展不能动摇和削弱党的领导权与执政权,高线或理想状态是要极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32)谭建.关于党内民主若干重要问题的探析[J].理论学刊,2016(11):34-36.。对于党内民主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目标,肖湘明确提出了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总目标有两个:“一是推动民主集中制具体化、程序化,真正把民主集中制重大原则落到实处,切实增强党的创造性,全面提高党的建设制度化、科学化水平;二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体目标是:“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33)肖湘.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2):88-92.王利认为,30多年来党内民主历经恢复、发展、创新和深化,目前发展的更高目标应该是构建一个层次结构合理、权力配置均衡、内容协调耦合、链条环节承续的科学完备的党内民主制度体系(34)王利.权力规约视阈下党内民主的发展逻辑[J].求实,2017(2):25-33.。
路径是从理论到实际,从目标到实践的实现方式和途径。路径选择的正确与否决定着转化是否有效,根据道格拉斯·C·诺斯提出的“路径依赖”理论,路径一旦被锁定,再发生改变原有路径的变迁将非常困难,因此,路径选择的科学与否决定着转化的方向是否正确。党内民主建设若要实现预期的目标任务,正确的路径设计和科学的路径选择尤显重要。近年来,围绕党内民主发展的路径选择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现梳理概括如下。
第一,系统路径。诸多学者认为党内民主具有系统性、复杂性、逻辑性和关联性,需要系统布局,科学设定路径。马国钧认为党内民主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实施该复杂工程,需要选择科学的发展路径加以推动:延伸共时性系统选择路径、扩大历时性双向选择路径以及扩展交时性开放选择路径。总体思路是:科学布局,着眼解决长远问题,统筹党内民主建设布局,增强党内民主建设绩效;夯实基础,优化党内民主结构,夯实党内民主基层基础,强化高层民主引导势能;有序推进,关注国内国外环境,考虑改革可遇成本风险,走出科学持续发展之路(35)马国钧.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78-81.。杨小东则从民主意识、民主制度、民主程序和民主环境四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性的层面,系统阐述了党内民主发展的途径。首先,他认为发展党内民主的重要前提是增强党内民主意识。党内民主意识的增强是落实党内民主制度的思想基础,也有助于抑制领导者的集权专断,可以从消除封建文化影响构建新型民主法治文化、克服组织本位思维强化全体党员意识、推进市场经济建设促进民主意识内生发展三个方面加以解决。其次,发展党内民主的关键所在是完善党内民主制度。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就必须改革完善党的各种制度,包括:领导体制、决策、选举、监督制度以及党员权利保障制度等。再次,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载体是健全党内民主程序。党内实体民主是实体内容,党内程序民主是实现民主的有效载体,二者构成了党内民主的统一。亟须从提高党内民主程序意识、贯穿公开平等原则于程序设计之中、加强党内权力产生行使监督程序建设三方面发展党内民主程序建设。最后,发展党内民主的必要条件是优化党内民主发展环境。党内民主的建设脱离不开具体的发展环境,即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环境以及内部环境。为此,要以推动人民民主建设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社会环境;要以坚持依法执政原则提供党内民主发展法治环境;要以科学界定派别活动促进党内民主发展内部环境(36)杨小东.新时期新阶段党内民主发展途径研究[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2(3):4-11.。孙功、颜杰峰也认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已由单项制度突破转向制度的整体建构”,“制度应该是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应当从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党代会制度、党委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37)孙功,颜杰峰.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科学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对于党内民主的系统路径选择,发掘和培育民主动力同样重要。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构建和运转都会受到影响制度运转和绩效的动力性因素影响,都不可能脱离现存社会基础而处于抽象社会中,赵大朋、王建国正是基于此种观点,提出在构建一种制度体系包括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同时,也必须发掘和培育支撑这种制度运行的动力性因素。根据执政党发展民主的逻辑过程,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发展的动力定义为:党员和各级党组织在执政党自身组织属性的基础上,根据执政环境和组织自身状况的变化,不断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及在此基础上采取的相关行动。党内民主发展的动力分为以下三类:原生性动力(为实现自身转型产生的自觉性)、压力性动力(为增强执政合法性推动的积极性)以及主体性动力(党员主体地位的确立和作用发挥产生的推动力)。我们要做的是纠正泛制度化的问题,引导和规范这种动力,为此动力的发挥提供合理有效的制度化社会空间,做到构建制度与发掘培育动力并重,推动党内民主有效有序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发展党内民主包括发掘民主运行动力和健全制度机制两大路径,前者是前提和支撑,后者是手段和保障(38)赵大朋,王建国.论党内民主发展的动力系统[J].社会主义研究,2010(5):88.。
综上,持有此观点的学者较多,且多为本研究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普遍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关联性、复杂性等特点,需要多措并举,互相联动,科学布局,才能找到有效的路径选择,实现党内民主建设的预期目标。
第二,文化路径。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民主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设定科学的党内民主发展路径,离不开政党文化的内在支撑。张志明认为,党内民主与党内政治文化在政治伦理上是通约的,党内民主与党内政治文化能够联系起来,是基于最基本的政治伦理的一致性。为此,要发挥党内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对广大党员进行民主知识和民主意识的培育,并让党员在党内民主的实践中获得认知、养成情感,同时,要切实完善诸如党务公开等党内民主制度和运行机制(39)张志明.党内民主与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理论视野,2017(5):26.。王未强、张平认为,政党文化既是维持党内民主制度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为此,在培育政党文化推动党内民主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把握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做好配套的民主制度的建设(40)王未强,张平.浅析邓小平对党内民主与政党文化关系的论述[J].邓小平研究,2017(5):119.。李娟、高兰认为,党内民主意识既受到主导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又受到非主导政治文化的双重影响。据此,党内民主发展的路径要立足于我国政治文化,合理扬弃传统政治文化,科学借鉴西方政治文化,坚持以主导政治文化为引领,发展党内民主意识,创新主导政治文化(41)李娟,高兰.政治文化视角的党内民主意识[J].理论探索,2010(5):59.。
第三,理论路径。依托科学理论体系,指导党内民主建设,设置党内民主发展科学路径。对于党内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党内选举的路径选择,伊娜、胡国栋基于道格拉斯·C·诺斯的“非正式规则与意识形态对制度的变迁有重要影响”的路径依赖理论提出,我国的历史文化因素等对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的改革与演变形成双重障碍,突出表现为,文化心理对党内选举制度的锁定以及潜规则对党内选举制度的侵蚀。可以从路径的利用、打破与巩固三个角度探索加强党内民主选举制度改革的相关措施及其政策走向(42)伊娜,胡国栋.党内民主选举的路径依赖理论透视[J].理论界,2012(7):24.。
第四,主体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为深入推进党内民主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此,王利认为,要不断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使党员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凸显,党内的选举任用、决策供给、监督制约和凝聚协调等方面都能尊重党员权利,发挥党员的主体性,使之成为促进党的政治平等性、组织规范性和保持党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最终实现权利对权力的制约并预防腐败。党内民主发展的逻辑起点是尊重党员权利,这不仅是因为党员主体价值的实现是党的选举的基础,是党内决策的智慧源泉,还因为党员主体价值的实现也是权力监督的根本保障,是党内力量凝聚的动力基础。党内民主发展的演进逻辑是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制度建设能够保障党内权力保持规范性、党内民主参与有效性、党内权力运行约束性。党内民主发展的现实延展是有效规约权力。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规范机制以及程序机制。党内民主发展的终极指向是实现执政为民,这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必然性选择(43)王利.权力规约视阈下党内民主的发展逻辑[J].求实,2017(2):25-33.。
第五,利益路径。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巩固领导核心地位、有效整合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党内民主建设的路径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巩固其在国家的核心地位,就必须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而有效整合利益,就必须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何影、李伟从执政党利益整合的角度提出了党内民主建设的三条路径:完善权利保障制度,为党员参与政治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党代会和委员会制度,为执政党的利益整合提供组织保障;完善民主集中制,防止党员利益因权力专断而受损(44)何影,李伟.党内民主建设:执政党利益整合的路径选择[J].唯实,2012(6):14-16.。李创、牟文谦认为,发展党内民主,要大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即生活水平,这是党内民主发展的坚实物质基础(45)李创,牟文谦.党内民主选举四十年的主要成就、现实困境与机制完善[J].理论导刊,2019(4):44.。
第六,参与路径。针对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瓶颈,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推进党内民主发展路径。宗刚认为,首先,党员是党内政治生活参与主体,受中国几千年“官本位”封建思想的影响,若要提高民主建设水平,需多举并进提高党员的民主参与意识,提升民主觉悟,强化权利意识,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其次,参加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员充分行使权利的有效途径,要多措并举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行使。一方面要提高党员对党内生活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创新党员参与党内生活的新形式新路径,把党务公开落到实处,切实保障党员权利的充分行使。再次,要推动党代会制度的完善。最后,要提高党内监督的效力(46)宗刚.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和发展路径探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4(2):14-17.。
第七,技术路径。即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党内民主渠道,开辟党内民主发展新路径。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正广泛而深刻影响着政治、经济、社会各个方面。这就要求党内民主发展也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创新发展方式,开辟新的发展路径。屈晓华认为,党组织要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媒介或客户端,建立网上支部、发布方针政策、通报党内情况、公示相关内容,以扩大党务公开深度广度,畅通党内信息双向流动。例如,党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在线参加“三会一课”,云端会议解决党员集中学习难等问题。同时,网络平台具有扁平化特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科学手段,可以对广大党员的基本信息和意见建议加以收集、提炼,关注党员动态,提高党内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47)屈晓华.用好互联网技术发展党内民主[N].学习时报,2017-03-15(4).。施新州认为,党务公开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将为党内法治和党内民主注入新活力,是提升党内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具体措施(48)施新州.党内法治与党内民主:党务公开的双重价值分析[J].法学论坛,2019(7):97.。
刘先春、王晓敏认为,互联网文化创新了社会自由民主发展的条件,开创了党内民主建设新平台。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文化畅通党内信息网络化互通渠道,拓展网络民主平台,加强党内民主网络化管理,促进互联网文化条件下存在的党内民主问题的解决,不断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走向科学化、现代化(49)刘先春,王晓敏.互联网文化视域下的党内民主建设论析[J].理论学刊,2011(9):18.。
第八,综合路径。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并非单一的,而是各层级诸要素共同发展的结果,也非封闭的,而是一个与其他要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发展过程。诸多学者对此做出了相关研究。关于党内民主与全面从严治党,李景治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可靠保障,是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根本途径(50)李景治.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J].长白学刊,2016(5):10.。关于党内民主与党内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王春玺认为,营造全党注重党内民主的政治生态,关键是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51)王春玺.加强对“一把手”执行民主集中制情况的监督[J].新视野,2017(7):55.。关于党内民主与加强党的领导,俞可平认为,无论从国家制度意义上说,还是从政治过程的意义上说,把民主和集中对立起来,都是极大的误解(52)俞可平.政治传播、政治沟通与民主治理[J].现代传播,2015(9):73.。关于党内民主与党内监督,郭秀丽认为,要以党内民主监督约束权力防治腐败,应强化党员的义务自觉,激发党员的权利自信,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监督作用(53)郭秀丽.以党内民主监督约束权力防治腐败[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8(2):30.。王仰文则在党内民主参与视角下论述了巡视制度党内民主参与的完善路径。关于县级党内民主政治生态优化,刘义强认为,当前我国部分县域政治生态恶化表现为:官场生态恶化、“灰社会”或“黑社会”性质势力蔓延,官民争利普遍化,必须通过积极发展地方民主,尤其是作为核心权力的县级党内民主建设,以重构县域政治生态(54)刘义强.从基层民主到地方民主:县域政治生态重构[J].探索,2008(5):73-77.。关于党内民主选举制度建设,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通过调研得出结论:党内民主选举是党内民主重要的切入点,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实现党内民主选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联动(55)中共南京市委党校课题组.党内民主选举改革与健全民主集中制[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2(6):60-65.。
党内民主建设路径选择是否科学有效,需要建立健全评估标准、内容和指标体系,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估。肖湘主张,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执行和评估,执行是关键,关乎党内民主体系的生命和实效性,同时要加大评估力度,“哪些制度没有执行下来,成了稻草人,成了摆设,没有执行下来的原因是什么,没有执行的对策有哪些等等,客观、准确地对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执行情况进行科学化的评估,做到制度体系执行评估机制的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56)肖湘.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与着力点[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4(2):88-92.。
经过梳理,在厘清该研究领域中的文献资料后,现有研究成果更显价值。然而,诸多学者虽然都提出了运用系统的思维研究党内民主建设的思路,但对于党内民主系统要素划分、系统内诸要素之间如何平衡协调、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如何交互发展等问题却未有详细论述。基于此,可以从政治生态的视角研究党内民主建设,即引借政治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党内民主建设视为有机政治生态系统,从整体上系统考察和分析党内民主内生态诸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外部政治环境之间的交互与发展,从而提出党内民主生态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一,拓宽执政党建设的研究视阈。在政治生态视阈下研究党内民主建设,实则是跳出传统党建的理论藩篱,转而从政治生态学的视角观照党内民主问题,即引用政治生态学的概念和原理,把中国执政党建设置于广阔而复杂的社会诸环境系统,从整体上系统考察和分析党内民主诸要素之间,以及要素与外部政治环境之间交互中的协同与发展,其系统和宽阔的研究维度更显价值。
第二,促进现有党内民主研究的补充。现有党内民主研究在基本内涵、现实困境、路径选择、发展趋势、他山之石等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进展。运用政治生态理论研究党内民主建设,无疑在深度和广度上,对现有研究都是有益补充。
自20世纪中叶,生态学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应用于政治学研究领域,其所形成的政治生态学的交叉学科属性,使得政治系统被看作有机整体,实现了政治思想、制度、行为以及政治与社会因素的“绿化”。(57)刘京希.政治生态论——政治发展的生态学考察[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3-4.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在政治生态学视阈下,引借政治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党内民主内生态系统和外生态系统两个方面提出优化党内民主政治生态的相关路径及政策走向,以期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做到党的自我净化、完善、革新和提高,为推动党内政治生态优化和民主建设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