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的作用与途径

2020-03-03 20:42:32
教育观察 2020年46期

张 雁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音乐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无论是在教育内容上还是在教育形式上都有明显的特殊性,对学生艺术审美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红色歌曲是红色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可以振奋人心,唤醒人民对历史的记忆,传承民族精神。[1]红色歌曲作为一种艺术性极强的信息表达、传递载体,有强烈政治教育特性,在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中合理融入红色歌曲,可以提高高校的育人品质。

一、红色歌曲特点分析

第一,红色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抵抗侵略的民族奋斗史,这一时期的红色歌曲普遍具有鲜明的不畏强权、拼死抗争的民族特质。例如,著名的《黄河大合唱》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誓死抵御外部侵略的民族情感,歌曲以黄河映射中国,以歌颂黄河表现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精神,听者无不为之动容,尤其歌中“风在吼、马在叫”的唱段气势磅礴,将中华民族的革命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红色歌曲是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其意义的体现是基于对广大人民群众需求的满足。因此,红色歌曲不同于其他偏重于追求艺术表现力的歌曲,其更加注重文艺通俗性,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群众乐于接受,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例如,《解放区的天》简洁、明快、有力地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歌曲词作部分虽然只有短短几句,但在旋律曲调的配合下,其表现出的感染力十分浓烈,符合人民群众比较务实且质朴的审美需求。

第三,红色歌曲的时代特征比较显著。红色歌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久远的、与现代脱节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不同时期的红色歌曲可以生动反映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例如,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了慷慨激昂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在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歌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东方红》《南泥湾》等延安时期的歌曲突出了人们对祖国、党、军队的歌颂,以及对民族解放和幸福新生活的向往。[2]

二、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的作用

第一,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可以在培养学生音乐艺术素养的基础上,丰富大学生的历史人文素养,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观念,促进大学生深度感悟民族精神。此外,红色歌曲可以引导大学生热爱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朝着正确的人生理想方向前进。

第二,红色歌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例如,大部分红色歌曲都提倡通过勤奋劳作实现美好生活,且歌曲曲调激昂,可以鼓励大学生积极迎接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中的挑战,养成独立自主能力。红色歌曲蕴含的红色文化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和优良品德,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我国革命时期的历史人文知识,引导大学生以主人翁的视角看待祖国的发展特性,进而理解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的各项决策的内涵,从而积极利用自我力量消解矛盾。

第三,红色歌曲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现阶段,我国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难度有所增加。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可以在平衡艺术审美教育的基础上,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红色歌曲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加之其与时俱进的特性,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总之,将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可以构筑一座连接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与红色文化的桥梁。

三、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的现状

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大部分高校对红色歌曲的运用都停留在歌曲本身,并未深度阐释歌曲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思想内涵,导致大学生不了解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未能将红色歌曲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联系起来,从而无法深入掌握歌曲的深层次精神内核。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初期,高校往往给予充分且全面的关注和支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高校的关注度和支持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导致教师无法结合实际情况适度发掘红色歌曲的内涵,只是按部就班地予以固化实践,使红色歌曲在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中的应用价值难以体现。

任何一种教育模式都应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根本,以此保证教学的实效性。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时,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设备创设多种学习情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当前的教学中,红色歌曲的融入形式较为单一,教师没有根据时代要求将红色歌曲与大学生的审美教育有效融合,只是单纯地利用多媒体播放红色歌曲或相关历史背景的电影,无法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大学生乐于接受新时代的新鲜事物,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审美需求,创新红色歌曲的融入方式。

四、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的路径

第一,教师要激发大学生对红色歌曲的学习兴趣。音乐的本质是放松身心的主要工具,这一独特性决定了即使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也会对自己喜欢的音乐产生浓厚兴趣。但是,音乐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受众的分散性。大学生属于年轻人群,这一群体往往更青睐流行音乐,缺乏对红色歌曲的兴趣。因此,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时,教师可以合理改变红色歌曲的曲调,如减去传统谱曲所用乐器的间奏、加入现代化的音乐形式,使红色歌曲尽可能地贴合大学生的审美标准,激发大学生学习红色歌曲的兴趣,促使大学生主动参与红色歌曲鉴赏、充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3]

第二,高校和教师必须重视红色歌曲在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中的主导地位。鉴赏红色歌曲时,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音乐技巧,还要引导学生体会红色歌曲的创作背景和主旨思想。例如,开展《义勇军进行曲》的鉴赏教学时,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全方位地解读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创作理念:《义勇军进行曲》是在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浴血战斗的背景下诞生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坚韧不屈的战斗意志。《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民族存亡的关头,从国统区、沦陷区到解放区、抗日前线,甚至到国际舞台,该作品以其雄壮有力、慷慨激昂的歌词和曲调,响彻中华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和驱逐日寇的决心。[4]红色歌曲的背景知识可以深化大学生对红色歌曲的情感体验,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此外,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坚守共产主义信念,才能借助红色歌曲鉴赏做好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传播和传承工作。

第三,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红色歌曲在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中的应用也不例外。教师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后,应围绕红色歌曲制订具体的教学策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需要清楚认识到自己是红色文化传播者,不仅要了解我国红色歌曲的历史背景,还要借助新型教学方法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使大学生保持对红色歌曲鉴赏的兴趣和专注度。高校可以加强音乐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培训,合理安排音乐鉴赏课程。[5]教师在教学之余应主动参加高校举办的音乐鉴赏教研活动,不断拓宽自己的视野;应积极借助信息化手段丰富红色歌曲资源,设计趣味性和教育性融合的教学方案,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在红色歌曲鉴赏学习中的沉浸感。

第四,高校应构建课上课下协同推进的红色歌曲鉴赏教学模式,即除了在音乐鉴赏课堂融入红色歌曲外,还应举办丰富多彩的红色歌曲鉴赏活动,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让大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深刻理解红色歌曲的思想内涵,在习得音乐技巧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综上所述,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大学生在习得音乐技巧的同时提升历史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精神。高校应积极构建课上课下协同推进的红色歌曲鉴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红色歌曲鉴赏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学习红色歌曲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