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洪光治疗肝胃不和型噎膈经验总结

2020-03-03 19:53程韵洲段洪光
光明中医 2020年23期
关键词:味苦脉弦性温

程韵洲 段 明 段洪光

段洪光,云南省荣誉名中医,一生执着于对脾胃病的诊治钻研,擅长以中成药合经方加减治疗常见的脾胃系疾病。自《黄帝内经》首提膈证之名,且指出其与情志有关伊始,历代医家不断推陈完善。《素问·通评虚实论》云:“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噎膈分为五噎和五膈,指出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朱丹溪治疗以“润”为法,张景岳则重温脾滋肾。叶天士明确指出:“脘管窄隘”为噎膈的主要病机。段老在反复研读历代医贤相关噎膈诊治精髓的同时,结合临床所得,认为噎膈为病,脾虚肝乘是主要病机,病位在食道,与肝、胃、脾、肾相关,病性本虚标实,临床以肝胃不和为多见,治疗则以疏肝健脾、和胃通噎为主,现总结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噎膈,溯流而上,段老遵循《黄帝内经》对本病与情志相关所指,认为脾虚肝乘是主要病机,病位在食道,与肝、胃、脾、肾相关,病性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脾气虚弱,而情志不畅,肝气横逆,则可引发肝木乘脾之标实之证。症见:脘胁胀痛,时有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进食梗阻,食物反流,嗳气呃逆,胃脘嘈杂,咽部异物感,精神抑郁加重,时有叹息,舌红苔薄,脉弦或弦滑。治则:疏肝健脾,和胃通噎。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疏泄与运化,藏血与统血两大方面。《名医方论》记载:“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脾气健旺,运化有常,则肝主疏泄功能无碍;反之,若脾气虚损,脾虚不运,则可出现肝木乘脾而致肝胃不和。本虚以脾胃虚弱为主,邪实为标,以气郁、食滞、痰凝为主。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胃主受纳,食管亦属胃,脾主升清,胃气宜降,升降和谐,相辅相成。唐容川曾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而水谷乃化,脾胃虚弱,肝气横犯,致胃气不降,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脾气不升,升降失常,运化无度,则会出现胃气上逆而致的胸骨后疼痛,反酸烧心,进食梗阻,食物反流,嗳气呃逆,胃脘嘈杂,咽部异物感,精神抑郁时加重,时有叹息,舌红苔薄,脉弦或弦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云:“怒伤肝”“思伤脾”,明确指出了情绪与脾胃疾病之间的关系。情志不畅,可使肝失条达,横逆攻脾,肝脾失调,气机失畅,引起气滞疼痛。在治疗上,段老主张肝脾同治,兼具疏肝和胃与调理肝脾之法,使肝气疏,脾气健,进而达到通噎的治疗目的。

2 噎膈的治法

提出疏肝健脾,和胃通噎。噎膈,病位在食管,为胃所主,病因多与情志、饮食、年老有关,病变多与肝、脾、肾三脏最为密切。 临证,段老认为,脾胃病多以脾气虚损为主要因素,脾虚可致肝乘、气滞、湿盛、血凝等各种病证及证型出现,而就噎膈而言,情志因素尤为突出,故而脾虚肝乘所引发的肝胃不和型最为多见。在明确病因病机后,治疗上,段老主张肝脾同治,确定疏肝健脾、和胃通噎的治则,采用中成药与汤剂交叉服用的方法。中成药选用胃特灵散。胃特灵散主要成分为白芍、黄芪、桂枝,延胡索、木香、砂仁、甘草、大枣等。方中白芍味苦、酸,性微寒, 归肝脾经, 有敛阴养血、柔肝止痛之功, 因其功能柔肝止痛而为君药。黄芪味甘, 性微温, 归脾肺经, 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补气行滞、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延胡索味苦、辛,性温, 归肝脾经, 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之功;桂枝辛、甘,性温,温通经脉,三药合用,温中健脾, 益气止痛而共为臣药。木香味辛微苦, 性温, 行气止痛, 健脾和胃。《日华子本草》云:“治心腹一切气……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木香为治中焦气滞,脘腹胀痛要药。 砂仁味辛, 性温, 行气和胃, 调胃醒脾, 助木香行气止痛;二药合用, 共奏理气温中止痛之功,同时可缓白芍之寒, 共为佐药。甘草、大枣合为使药。诸药合用, 温中理气, 健脾益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 制剂胃特灵散中主药白芍主要成分包括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芍药花苷及牡丹酚、芍药吉酮、苯甲酰芍药苷、挥发油等,其中芍药苷有较好的解痉、镇痛、镇静作用[1]。同时,白芍另具保肝、抗溃疡与抗炎作用[2]。黄芪含苷类、黄酮、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可抗疲劳,保肝,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1]。延胡索含延胡甲素、延胡乙素、延胡丙素等20余种生物碱,有明显的镇痛、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1]。木香含挥发油、木香碱、菊糖、有机酸、胆胺等成分[1],可以调整胃肠运动、镇痛、促进消化液分泌[2];白芍与臣药、佐药及使药密切配合,共具平肝理气、健脾止痛作用。另选用多年前笔者在段老指导下拟用的柴夏理气通噎汤配合服用。方中柴胡味辛而入肝经,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尤善解少阳之郁,治疗肝郁气滞之胸腹、胁肋疼痛。《神农本草经》中载柴胡“治心腹肠胃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使清阳之气上升。而胃中留结宿滞亦得解散矣。”姜半夏入胃经,化中焦之痰湿,增加脾胃运化,调理脾胃,降逆止呕,用治胃气上逆或者恶心呕吐等症。两药合用,疏肝和胃止呕,共为君药。黄连味苦,性寒。《本草备要》:“入心泻火,镇肝凉血,燥湿开郁,解渴除烦,益肝胆,胃,消心瘀,止盗汗。”姜炙黄连其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有清胃和胃止呕之功。用于寒热互结,湿热中阻,痞满呕吐。半夏味辛,性温,降逆散结,黄连味苦,性寒,开心下之结,两者合用,一辛一苦,辛开苦降,共奏除热散结之功。炒枳壳入肺经、脾经、肝经、胃经、大肠经,主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本草经解》言其:“入足厥阴肝经、手少阴心经。”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与枳壳同用,可治胸腹胀痛。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可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本草备要》载:“古方治腹痛,用白芍四钱,甘草二钱,名芍药甘草汤。盖腹痛因营气不从,逆于皮里,白芍能行营气,甘草能敛逆气。又痛为肝木克脾土,白芍能伐肝故也。”姜黄连、炒枳壳、厚朴、白芍四药合用,降逆止呕、理气止痛,共为臣药。可助君药理气止痛,又治进食梗阻、食物反流、嗳气呃逆、咽部异物感。木香味辛、苦,性温,归脾、大肠、三焦经,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主治胁胀满、脘腹胀痛、嗳吐泄泻、里急后重,用于胸脘胀痛、泻痢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中气不省。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经,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海螵蛸味咸、涩,性温,归脾、肾经,制酸止痛,主治吐血、呕血、崩漏、便血、衄血、胃痛嘈杂、嗳气泛酸、溃疡。陈皮味苦、辛,性温,可理气健脾,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本草纲目》载:“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草新编》:“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与黄连合用,可增强黄连清胃火之功。此五药合用,既有增加主药疏肝理气止痛的佐助功效,当中的砂仁又有减轻黄连苦寒的佐制作用,可治反酸烧心,胃脘嘈杂。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可补脾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全方合用,疏肝健脾,和胃通噎。

3 效案一隅

包某某,男,66岁。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及风湿病史,有阑尾切除及疝气手术史,有吸烟及饮酒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初诊日期:2019年6月23日,胸骨后及上腹部胀痛2个月,现胸骨后及上腹部胀痛,反酸烧心,偶有进食梗阻及食物反流,嗳气,口干,食可,咽中灼热,大便时干,小便黄,睡眠每日5~6 h,烦躁,头晕。自诉烦躁时症状会更加明显。舌红苔黄脉弦。2019年6月14日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胃镜诊断:①反流性食管炎(GradeA);②萎缩性胃炎C-2伴糜烂;③胃窦黏膜下隆起,性质待查。病理诊断:①(胃窦后壁)表浅黏膜上皮呈慢性黏膜炎伴糜烂及局灶腺体肠化;②(窦体交界大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淋巴组织增生。中医诊断:①噎膈(肝胃不和);②胃痞。西医诊断:同镜检结果。治则:疏肝健脾,和胃通噎。处方:胃特灵散1盒,柴夏理气通噎汤加味4剂。柴胡6 g,姜半夏10 g,姜黄连10 g,炒枳壳10 g,厚朴10 g,白芍10 g,木香10 g,砂仁5 g,海螵蛸10 g,陈皮10 g,蒲公英10 g,甘草10 g,桔梗10 g,麦冬10 g。服用2 d的中成药后,第3天煨服汤剂,以此循环服用。

2019年7月6日复诊,服药后症状有缓解,胸骨后及上腹部胀痛减轻,偶嗳气,进食快时偶有进食梗阻,口干,时口苦,食可,咽中灼热减轻,大便正常,小便微黄,睡眠每日5~6 h,烦躁。舌红苔黄脉弦。诊断同前。胃特灵散1盒,前汤剂处方加黄芩6 g。服法同前。再嘱细嚼慢咽。

2019年8月3日,三诊:服药后症状有缓解,胸骨后及上腹部多食后有胀感,偶嗳气,食可,过饱时偶反流,大便正常,小便微黄,睡眠每日5~6 h,烦躁。舌红苔黄脉弦。诊断同前。胃特灵散1盒,前汤剂处方去桔梗、麦冬、黄芩。服法同前。

2019年8月24日,四诊:服药后症状有缓解,胸骨后及上腹部偶有胀感,食可,大小便正常,自汗,时头晕。睡眠每日5~6 h,烦躁。舌红苔黄脉弦。诊断同前。胃特灵散1盒,前汤剂处方加入黄芪10 g,葛根10 g,浮小麦30 g。服法同前。

2019年9月21日,五诊:服药后症状明显缓解,但中秋时吃月饼后不适。现胸骨后及上腹部偶有胀感,纳呆,大便稀溏,小便正常,时头晕。睡眠每日5~6 h,烦躁。舌红苔黄脉弦。诊断同前。胃特灵散1盒,前汤剂处方加入炒黄芩10 g,炒苍术10 g,炒神曲10 g,浮小麦30 g。服法同前。之后,患者于2019年10月15日要求照2019年8月24日处方服用1次,又于2019年11月9日要求照2019年9月21日处方服用1次。2019年11月16日,患者来院诉已无症状要求复查。本院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窦)。因考虑患者既往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史,嘱其1年后复查胃镜。

4 讨论

噎膈,古已有之,且随着历代医家的认知不断加深,治疗上也有了长足进步。段老基于脾虚肝乘为主因,肝脾同治为依据,提出疏肝健脾、和胃通噎的治则,采用中成药及汤剂交叉服用的方法,临床疗效颇丰。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生活压力的增加,噎膈的诊疗也呈现出紧迫性与多样性,众说不一,各有所长。现代随着对噎膈病因病机的深入认识,在诊疗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于西医角度,目前多采用质子泵制剂加上促胃动力药进行治疗,而中医也在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我们所要做的便是认真整理段老的临证经验,深入挖掘效验之中的医理药理,并结合自身所学用于实践当中,继承和发扬中医中药物美价廉的优势,为更多的患者解决病痛之苦。

猜你喜欢
味苦脉弦性温
雪莲花
国医大师熊继柏治胃痛医案两则
艾草
清热利湿,凉血护阴法治疗银屑病四则
手脚冰凉,两张古方暖起来
暖胃可饮桂花茶
大剂苦参治不寐
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鬼笔科名录
治疗顽固性头痛验方
矫味剂在掩盖中药苦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