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文学《解密》英译本的传播策略

2020-03-03 19:09
吕梁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麦家英译本解密

李 慧

(西安外事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7)

推理文学集法治、科技和人文精神于一身,因此又被称为“智慧文学”,属于类型文学的范畴。在我国,推理文学是现当代文学不可替代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是随着高科技的渗透,我国推理文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推理文学讲究华丽的技巧,善于设置迷雾重重的假象,而“互联网+”时代的推理文学要求与现实生活和高科技相结合,对文学创作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积极主动地研究、掌握推理文学创作的空间,在创作中讲好中国故事,以此占领文学领域的主动权,无疑是新时代推理文学的必由之路。

麦家从1991年开始创作其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先后遭到出版社17次退稿,历时11年于2002年正式出版。坎坷的历程促使这部作品更加丰富扎实,不仅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认可,更被翻拍为影视剧作品,引起了社会层面的强烈反响。2014年,米欧敏(Oliver Sacks)和克里斯托夫合作的《解密》英译本同时在21个英语国家上市,推出后大受好评,更被知名杂志《经济学人》评为“2014年度全球十大小说”。《解密》英译本的出现,开启了我国推理文学英译本的对外传播之路,为我国推理文学外译提供参考。

一、题材本身富涵文学性与世界性,拉近中西文化的距离

我国推理文学一直生存在西方推理文学的阴影之下,在文学界的受认可程度还不够高,而且相关文学评论与理论研究严重缺失,作品英译本的对外传播更是举步维艰,目前处于发展瓶颈期。麦家的《解密》从独特的题材,结合浓厚的中国当代文学色彩,从国内出版,再到海外热销,向世界“解密”作品本身的独一无二。

题材本身富涵中西方文学价值。一方面,《解密》极具中国精神的密码思维,用“神秘主义”四个字来概括,既言简意赅,又具有历史渊源。麦家将“神秘”引入“悬疑推理”中,给“密码”贴上“反人类”“反科学”的印象,彰显其独特性,让读者耳目一新,又不失现代性。其密码世界中所有的真实都被消解,平常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变为可悲的假象。进一步而言,极具中国精神的密码思维还体现在关于人类自身的密码,被认为是最复杂的密码。正如麦家所言,“人世间最难破译的密码是人的内心和命运”,命运也是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1]。从密码出发,陷入人生和命运的哲学思考中,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融合,打破了英雄命运在国运面前的确定意义,更加凸显了悲剧性力量,雄浑有力的中国精神与孤胆英雄的孤独形成鲜明的对比。

另一方面,《解密》融合西方文学的“双重译码”。“双重译码”作为多种文化元素的“混血儿”,最早来源于后现代建筑,由著名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在他的著作《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中衍生出来。当建筑或者艺术作品同时面对精英以及普通大众时,“高层次”译码针对精英人群,“低层次”密码针对普通大众,能够将扑朔迷离的文本演绎得富有灵魂和血肉。而文学领域的“双重译码”指的一种表现手法,本身具有微言大义的功能,具备相当文化储备的读者还能够“破译”到独特的信息,《解密》就是一部融合西方文学“双重译码”的中国特色推理文学。整体反观《解密》,其叙写的中国1873到1970年将近百年的历史,以碎片化的语言段落为载体,与《圣经·旧约》诗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诗意和哲理意味,这一点与后现代小说的风格相通。文本整体的结构成功引发了西方学术界的关注,被认为是将历史演义、心理推理、西方间谍小说元素融于一体的经典范本。文本内容吸收西方推理文学的特质,设置环环相扣的悬念、人物叙事复杂交叠、情节起承转合、内外视角切换自如,将作者植根于内心的世界文学意识,扎实的文学功底与写作技巧展露无遗,最终为英语读者提供了神秘莫测又独具魅力的“中国之旅”[2]。

可见,文学作品的精神内核必然是文化,植根于文化的作品才能走向世界。《解密》将文学与文化紧密融合,其中的数学公式、人脑研究、无线电、密码等元素,涉及众多学科,用“纵横捭阖”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彰显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作品中的主要人物都具有西方文化背景,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具体体现,可见作者对细节处理的用心程度。在此基础上,作者引用《圣经》故事,与老子“阴阳转换”“福祸相依”的思想不谋而合,比如,农夫的门牙脱落,但是生了个儿子等故事[3]。作品将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语言或通俗、或典雅,不仅为中国本土作品的世界化提供了可能性,而且为作品英译的传播与接受程度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英译本的成功传播,彰显推理文学外译传播策略

中西方文化和思维的不同,决定了中国文学作品在英语世界成功传播的艰难程度,我国推理文学英译本的传播更是难上加难。在此时代背景下,《解密》英译本的成功传播解密了我国推理文学英译本的对外传播之道,译者米欧敏的高超翻译、文化语境下对文本的巧妙处理、出版公司的积极传播和作者本身的努力,共同构成英译传播的核心因素。

(一)译者卓越的综合素质奠定了成功传播的基石

翻译可以说是对作品本身的二次创作,虽然独立于出版环节,却是促成作品真正“走出去”的第一步,尤其对于欧美发达国家出版社的整体运作而言。这里有必要详细介绍第一译者米欧敏。米欧敏(Olivia Anna Rovsing Milburn)是英国人,因受戴维·霍克斯英译《红楼梦》的启发,深深地喜欢上汉语,并不断深造,先后获得牛津大学汉语学士、剑桥大学汉语硕士以及伦敦大学汉语博士学位,尤其对中国文化和早期历史颇有研究。米欧敏还是首位英译我国典籍《晏子春秋》全文的汉学家、翻译家,英译《解密》之后,在出版界形成“麦家现象”。这种对中国古今文学的自如切换,足见其文化底蕴和翻译功底。

米欧敏成就了《解密》,当她第一次看到《解密》中文版,就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近感,作品中糅合的数学、密码学等知识,对译者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但是因为米欧敏的爷爷在二战时期从事情报工作,更坚定了米欧敏翻译《解密》的决心,一是出于想把作品中的密码破译情节拿给祖父欣赏,二是想让全世界的读者都能有幸品读优秀的中国文化,并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之处。米欧敏秉持严谨的翻译和学术态度,在翻译过程中一直坚持“译者是作者的父母或原作的父母”为导向,极为重视译文与原文的忠实,多数情况下站在英语读者角度思考翻译方式,遵循其阅读方式,保证译文的流畅和地道,并结合译者、作者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进行全方位思考,灵活处理。值得一提的是,米欧敏从研究汉学开始,每年至少来一次中国大陆,了解中国风土人情和文化变迁,促进其更好地理解中国作品,缩小其将作品译为英文时的鸿沟,力求在实践中体会文化理论的内涵,并将其在作品转译中运用自如,同时也是一股隐形的传播力量[4]。米欧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有充分翻译资本和专业资本的译者是优秀译作诞生和传播的先决条件。同期,美籍华裔翻译家刘宇坤英译本——《三体》成功走向世界,将中国科幻小说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共同证明译者超高的综合素质是作品英译本成功传播的“敲门砖”。

(二)文化语境下文本的巧妙处理发挥“助推器”作用

文化语境是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时要考量的因素之一,包括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在考虑文化语境的前提下,译者通过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对文本进行转译。《解密》本身涉及较多的文化和政治元素的特色词汇,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受众群体,使用增译、改译,甚至是“创译”等翻译策略。例如,原著中描述与文化大革命相关的政治词汇,大字报(the big-character poster)、高帽子(dunce’s cap)、红卫兵(the Red Guards)、阴阳头(shave one half of our heads in the yin-yang style,making us look like nothing on earth)等,虽然出现在同一句话中,但是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策略。大字报和红卫兵是极具时代和政治色彩的,采用了直译法,只要稍微了解文化大革命背景的读者都能够读懂;对高帽子的处理,值得很多译者借鉴,没有将“高”直译为high,而是改译为dunce(蠢人)将汉语本身的隐含意义形象说明,无形中增加了阅读趣味性;阴阳头耗费了译者大量的笔墨,使用增译策略,说明其发型的基础上,补充解释该发型在当时代表的意义和身份,加深了读者对作品的认知。值得一提的是,译者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可谓炉火纯青。例如:伯乐(coper)、龙(swan)等,在一般译作中,伯乐都是采用音译法以突出中国特色,译者当然也了解,但是出于遵循受众群体阅读习惯,将伯乐对应为“马贩子”,并不突兀,与作品推理的风格一致;龙在这里并没有直译为dragon,一是因为龙在西方国家代表邪恶,二是套用了西方读者熟悉的《安徒生童话》中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用swan(天鹅)对应龙,更让作品贴近外国读者的内心世界,增加了作品的可读性和亲切感。可见,中国文学作品外译成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文本的恰当处理,既考虑读者文化语境,又保留原文特色并非易事,却是不得不坚持的准则。

(三)高规格出版集团的策略性营销堪称“命脉”

建立在优秀译者、译本的基础之上,社会资本对作品的传播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规格的出版集团作为社会资本的一部分,无异于为作品和文化的传播插上腾飞的翅膀。英国企鹅出版社和美国FSG出版集团都是国际知名出版社,旨在向世界读者展示高品质读物。2014年,两大国际出版界“豪门”同时向《解密》英译本抛出橄榄枝,《解密》成为2014年度影响力最大的中文文学作品,也由此开启了传播之路。真正促进《解密》英译本成功的,是两大出版集团的营销策略,包括精心制作的作品宣传片、文学评论和政治事件等。

具体而言,出版商设置了创意十足的场景,充分洞察用户心理,让客户与读者置身于营销闭环中,体验丰富和精彩的互动,极大限度提升参与感。两大出版集团聘请电影专业团队,耗时8个月时间,拍摄了两组宣传片,美国FSG还派专业摄影团队去杭州取景,在世界范围内提前造势,营造推理悬疑氛围,给读者一种代入感和好奇感。如此高规格定制版的宣传片在我国文学界属于空前规模,宣传片特意结合西方读者和文化的特质,在欧美21个国家和地区滚动播放。

在此环境下,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卫报》《每日电讯报》等西方知名媒体屡次争相发表相关文学评论,将“解密”(Decode)与“秘密”(Secret)贯穿始终,揭示作品的世界属性,集中认为《解密》集研究报告和故事于一体,兼容文学性和可读性,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悬疑推理文学作品,值得深思,激起文学界对作品的探求兴趣。文学评论一直是我国推理文学欠缺的部分,主流媒体和知名作家的文学评论无疑能够为好的作品树立品牌和名片,更是极具实力的传播平台。

再者,西方国家在选择中国文学时一直偏爱政治题材的。《解密》中涉及的密码破译、“文化大革命”以及二战,契合西方审美中的政治元素,顺利成为西方各大出版商宣传的关键点,成功打破了地域限制[5]。恰逢2013年斯诺登事件轰动世界,西方国家和读者将斯诺登监听风波与《解密》中涉及的中美对立时期密码的监听破译相联系,让《解密》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的、经得住时代考验的经典之作,可以说《解密》英译本的出版恰逢其时,具有现实意义。

(四)作者充分发挥主体“引擎”作用

如果说译者米欧敏充分发挥了译介作用,高规格出版集团的营销策略将《解密》推向高潮,更加要强调的还是作者麦家的“引擎”作用。事实证明,《解密》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文学作品,是我国推理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麦家花费11年完成《解密》,在其英译本大获成功之后,《解密》先后被译为西班牙语、法语、德语、葡萄牙语等语言,麦家亲自前往站台宣传,多次称“通过《解密》,才知道什么是人生”。作品虚实结合,将自己在情报机构工作的经历融入其中,将“秘密”贯穿始终,并不断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认知。麦家的地位是被中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认可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都赞美麦家敢于将自身经历用文学形式表述出来,勇于开拓新的文学领域,把自己不敢做的事情做成功了,更加印证了《解密》从源头上成功推动我国推理文学的对外传播。“谁是麦家?你不可不读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便是世界对他的最高赞誉,也是作者充分发挥主体性“引擎”作用的事实依据,证明英译对外传播的成功的根本秘诀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和融合。

三、《解密》英译本的成功传播对我国推理文学外译的启示

《解密》英译本的成功传播助推我国推理文学上了一个台阶,而我国现代推理文学“走出去”之路漫漫也是不争的事实。正所谓,一叶知秋。我国现代推理文学英译能够成功传播,首先要立足作品本身。优秀的外译作品首先要选好文本题材,符合外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具有契合中西方文化内涵的结点,借着经济实力提高的东风,将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竞争软实力,以保证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为中国文学作品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其次,合适的译者是极为重要的保证。译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译者自身具有发现热点的“火眼金睛”,并能充分发挥创新力,将语言转换得恰到好处,成功对原作进行“再创作”。互联网时代文学英译本对外传播途径越来越广泛,越来越高科技化,这就要求出版社的宣传和营销策略融入更多创新的元素,国内外主流作家和媒体发表文学评论助其一臂之力,传播过程中保证原著作者为作品和英译本发声,促进读者更加接近作品内核和真实的文化。

猜你喜欢
麦家英译本解密
炫词解密
基于语料库中英译本译者主体性的对比分析——基于韩国作家韩江的《素食主义者》中英译本平行语料库
解密“一包三改”
麦家: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学会与父母和解
炫词解密
瑞典文《红楼梦》译介源流考*——兼驳霍闵英译本转译论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麦家认错
小树底下好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