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陶瓷绘画同质化现象研究

2020-03-03 18:50:14高惠凡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同质化时期陶瓷

高惠凡

(景德镇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进入到变革创新寻求发展的新时期,在剧烈的社会改革中,陶瓷绘画也进入到现代化变革时期,而在这一创新求变的过程中,也逐渐出现了同质化现象,这一现象受到了社会文化经济变化等外在因素和新时期陶瓷绘画发展规律等内在因素共同影响。

在我国悠久的陶瓷绘画发展历程中,自原始社会彩陶产生以来即有同质化现象,可以说是伴随着我国陶瓷绘画发展史的重要现象之一。同质化现象在各个领域中都可能发生,它是指在某一范畴内,因相互影响而出现的彼此相类似的特质。本文中所研究的新时期陶瓷绘画同质化现象指的是在陶瓷绘画这一特定范畴内,在新时期这一特定时间范畴,在陶瓷绘画的发展中,因相互借鉴、引用、类同、模仿等行为而形成的同质化现象。陶瓷绘画中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及发展状况受到了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在其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无法避免的现象,在新时期陶瓷绘画发展中也广泛存在并对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虽然同质化是新时期陶瓷绘画发展中非常突出的现象,但学术理论界对此却讳莫如深,甚至缄口不谈,将其作为一种带有负面性的现象,使这一现象长期得不到正视,处于陶瓷绘画研究的空白领域。从本质上来说,同质化并非是贬义词,虽然具有显著的弊端,但在推动新时期陶瓷绘画发展中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同质化,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引导和改善,以促进新时期陶瓷绘画健康有序地发展。

一、陶瓷绘画同质化现象的历史表现

早在原始社会的彩陶时期,同质化现象就已经非常明显,在同一地域、同一阶段的新石器时代彩陶窑址中,其纹饰题材和表现手法几乎一致,体现了原始彩陶匠人相互间的模仿与交流。至瓷器绘画兴起的唐代长沙窑时期,也出现了显著的同质化现象。长沙窑陶瓷绘画作品的创作技法和釉彩工艺都非常相似,这表明当时长沙窑各个作坊之间为市场竞争而存在着明显的相互效仿与借鉴的情况。而在进入宋代时,尽管宋代陶瓷艺术百花齐放,因为某一地区窑口产品特点显著,该地区其他窑口竞相模仿,并因此而形成了所谓“窑系”。窑系指的是以一种名窑为代表,各窑口生产相同或相近品种的瓷器,可以说是同质化发展到巅峰的产物。这当然绝非名窑主动的技术转让,而是其他普通窑口的刻意的模仿。如磁州窑是宋代著名的陶瓷产地,引起各地竞相效仿,不但在北方的河北、山西、河南、山东等地区民窑中出现大规模仿制生产,甚至影响至南方吉州窑,以致形成规模庞大的磁州窑系。

元代时,青花在景德镇兴起了,绘画风格受到伊斯兰文化影响,因而这在当时实质上是属于异质化的一种现象。但是在进入明代以后,由于景德镇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中心,精美的青花瓷遂成为当时陶瓷的主要类型,由于出口需求量大,引起福建、广东等许多窑厂竞相模仿制作,在沿海地区连成一片,甚至在国际上引发模仿浪潮,如著名的荷兰代尔夫特即是以模仿景德镇明代青花瓷而闻名。陶瓷制作主要集中于景德镇的后果是使同质化现象更加显著,但明代御器厂的保守,使得明代官民窑之间在大多数时期内并未实现同质化,但到了晚明时期,因“官搭民烧”制度的广泛推行,使得民窑有机会模仿官窑,官民窑之间也开始出现同质化现象。

至清代,“官搭民烧”的制度化和景德镇御窑厂“次色变卖”的公开化,民窑效仿官窑作品的现象变得更加普遍,官民窑之间的同质化现象愈加显著,民窑陶瓷精品和官窑之间已几无差异。而从时间跨度上来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各具特色,陶瓷绘画富有显著的创造性,然而乾隆之后的清代后期陶瓷绘画却热衷于模仿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陶瓷绘画作品,这使得清中后期的陶瓷绘画同质化现象非常明显,并且是以一种复古的保守形态出现。

清末时期,在文人的介入下,出现了浅绛彩陶瓷绘画,由于浅绛彩打破了以前固有的绘画形式,具有中国画特点并受到世人的追捧,因此越来越越多的陶瓷绘画工匠选择了浅绛彩陶瓷绘画,这一风气一直演进至民国,并出现了“月圆会”这样的艺术社团,彼此的密切交流与合作更进一步助长了文人陶瓷绘画的同质化进程。

二、新时期陶瓷绘画同质化现象的表现

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新时期陶瓷绘画出现了显著的同质化现象。同质化现象从形式到理念,表现在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题材内容的同质化

新时期陶瓷绘画题材内容的同质化表现相当明显。新时期陶瓷绘画题材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传统题材内容,二是创新题材内容。传统类型的题材内容主要分为山水、花鸟和人物三大类型,是数百年流传下来的基本题材形式,大多数早已无新意可言,而即使是创新性题材内容也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例如近些年,一部分陶瓷绘画艺术家远赴西部进行采风,创作了一批令人耳目一新的充满西部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的陶瓷绘画作品,很快引发了竞相模仿,一时之间非常多的西部题材作品涌现出来,甚至出现了西部题材热。大批陶瓷绘画创作者投身其中,并跟风前往西部采风写生,作品满眼皆是雪域大漠和民族风情,同质化现象严重。

(二)创作形式的同质化

新时期陶瓷绘画在创作形式上亦日益趋同,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中西合璧的总体风格,在工艺形式上亦逐渐同质化。在艺术形式方面,大多数创作者采取在中国画式的艺术形式中融入西方油画中的透视、光影等表现技法,使画面呈现出既保持中国画笔墨韵味,又具有一定写实主义的特点,艺术风格上的同质化是显著的。在工艺形式方面,如近年来,许多陶瓷绘画创作者运用高温颜色釉综合装饰形式,将高温颜色釉与其他彩绘形式结合运用,使高温颜色釉几乎达到铺天盖地的程度,也使许多陶瓷绘画作品的视觉效果颇为雷同。

(三)审美趣味的同质化

新时期陶瓷绘画在审美趣味上也同样存在着同质化的现象。一方面是模仿古代文人式审美趣味依然是陶瓷绘画的主旋律,追求空灵、高远境界也仍然是中国新时期陶瓷绘画的主要审美追求。古代文人美学固然博大精深,但是文人审美毕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新时期陶瓷绘画还需要注入新时期的审美精神,假如在新时期仍占据主导,显然会妨碍时代审美精神的彰显;另一方面则是西方审美趣味的流行,许多陶瓷绘画创作者,特别是青年陶瓷绘画创作者,热衷于照搬西方艺术和传统西方式审美趣味。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审美趣味固然是当今世界审美的主流,但是由于中西审美的巨大差异,许多陶瓷绘画创作者在玩味西方审美时,实际上却往往是只取其皮毛而无血肉,并没有能够传达出西方审美的实质。

(四)文化观念的同质化

和审美趣味一样,中国新时期陶瓷绘画在文化观念方面同样是古典与西方文化观念流行,缺乏真正反映中国新时期文化观念的优秀作品。在古典文化观上,存在着片面强调民族化的倾向,附会深晦难懂的儒、道、禅美学思想成为时下陶瓷绘画最风行的做法之一。然而,一方面创作者自身往往并没有深入理解传统美学思想,另一方面,过于艰深的思想植入会产生脱离大众的倾向。而在西方文化观上,近年来则鲜明地表现为卡通化趋向,体现西方现代快餐式文化,追求潮流和趣味性渐成风尚,常常表现为肤浅和单薄。

(五)产业格局的同质化

从产业格局上来看,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正如火如荼地发展中,因而各大产瓷区正在大力建设的陶瓷艺术园区均朝向文化创意产业方向发展,而这也就导致其相互之间的差异不断缩小,存在着显著的重复性建设。一方面,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将中国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发展方向导向创意化;而另一方面,由于大量陶瓷绘画创作者的过度集中创作,园区内的模仿与借鉴现象严重,这种创意化必然导向同质化,从而由产业格局同质化而引发新时期陶瓷绘画在文化创意上也呈现出显著的同质化现象。

三、新时期陶瓷绘画同质化现象的形成因素

(一)同质化现象形成的外在因素

改革开放之后,陶瓷绘画摆脱了建国初期计划经济的种种束缚,回到了市场经济的轨道中来,大多数陶瓷绘画创作者已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面向市场、面向消费者。受到艺术品市场竞争因素的影响,凡是受到市场青睐的陶瓷绘画产品无一例外地都会引起广泛效仿,进而形成大量同质化产品。进入21 世纪以后,陶瓷绘画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这种同质化现象更加显著,例如高温颜色釉陶瓷绘画作品是近年来受到陶瓷艺术品市场热捧的陶瓷绘画类型,随即引起了众多创作者的纷纷效仿采用,成为时下同质化最为普遍的类型。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新时期中国民众的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上的充盈,而是开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中,人们的审美趣味可以说随时发生着变化,这就使得几乎没有哪一种陶瓷绘画类型可以做到长盛不衰,为迎合公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口味,大多数创作者无力深入思考个性化创作语言,而是采取跟风的态度,随着时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个人的创作方向,从而更助长了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同质化现象的发生。

(二)同质化现象形成的内在因素

随着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涌入中国,对陶瓷绘画造成了显著影响,改变了陶瓷绘画的历史发展进程。许多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创作者开始借鉴和引入大量西方艺术创作技法与理念,并结合中国传统国画境界和美学思想,形成了中国现代陶瓷绘画,而中国传统陶瓷绘画也开始向现代化演进,亦引入现代绘画手法与创作观念,而这两个发展方向都指向中西融合这一关键词。因而考察中国当前陶瓷绘画艺术风格,几乎均是以中西融合为特色。创作观的殊途同归,是新时期陶瓷绘画发展的规律之一,并成为推动中国新时期陶瓷绘画朝向同质化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

伴随信息科技迅猛发展,陶瓷绘画的创作者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形成了一个彼此间频繁信息交流的大群体。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自娱自乐式地创作已经很难为继,各种网络信息以及各类艺术展览,使新时期陶瓷绘画创作者可以获得海量的其他陶瓷绘画作品资料,在极大地开阔创作者的视野的同时,也为模仿和借鉴他人作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许多陶瓷绘画创作者还结成了各种社团,互相交流学习,使创作者的个性风格逐渐消退并融合于社团的整体风格当中。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展览日趋频繁、社团组织日益扩展的情况下,新时期陶瓷绘画创作者,特别是广大的普通创作者更难以坚定地维持自身个性风格,必然导致同质化创作现象日趋显著。

四、新时期陶瓷绘画同质化现象表现的利与弊

(一)同质化现象表现之利

新时期陶瓷绘画出现的同质化现象是效仿行为,与抄袭有着本质区别,任何一位陶瓷绘画家的成长都不可能脱离其他艺术家的影子,同质化实质上是青年陶瓷绘画艺术创作者借以提高自我的一种必须过程。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学习方法或策略,是提升自我水平的一种捷径。中国自古以来即注重利用模仿与临摹来进行学习,因而新时期陶瓷绘画艺术家学习效仿他人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从学习和提高这种角度来说,同质化是具有积极作用与意义的。

当然,新时期陶瓷绘画出现的同质化现象既包括主动地学习与效仿,也包括被动的同质化。从主动的同质化行为角度来看,这是陶瓷绘画艺术家触角敏锐的表现,并且在积极学习中,很可能由于融合多种陶瓷绘画手段而产生一种超越他人的新陶瓷绘画,从而为创新奠定了基础。从被动的同质化行为角度来看,陶瓷绘画创作者基于市场效益而不得已为之,这在客观上仍然提升了陶瓷绘画创作者的水平。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在总体上都推动了新时期陶瓷绘画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同质化现象表现之弊

一方面,我们认可同质化现象是基于陶瓷绘画创作者学习提高的一种必要手段,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同质化现象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其一,对于陶瓷绘画创作者来讲,长期依赖于同质化行为,势必导致其原创性动力的降低,从而可能导致整个陶瓷绘画创作者原创性和革新力的欠缺,甚至因一味跟风而粗制滥造;其二,同质化有可能损害了陶瓷绘画原创者的利益,对原创者造成伤害。原创性陶瓷绘画需要创作者投入大量精力和物力,而一旦湮没于同质化的海洋当中,其所有努力可能化为乌有;其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陶瓷绘画领域的未来发展。同质化现象对原创所造成的阻碍导致大量陶瓷绘画作品出现雷同面貌,既是一种资源性浪费,也影响到收藏者的选择;其四,有可能导致文化取向的偏差。新时期陶瓷绘画出现的大量同质化现象多倾向于流行时尚元素,而这些与西方文化紧密相连的流行元素很可能带有大量消极的内容,从而导致作品文化品位降低;其五,可能影响到陶瓷绘画艺术教育。同质化现象的风潮实质上对高校陶艺专业学生影响尤甚,许多高校学生急功近利地去模仿成功之作,缺乏真正的学习态度。

五、新时期陶瓷绘画同质化现象表现弊端的改善措施

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同质化现象表现是一把双刃剑,因而,必须正确对待,充分发挥其优势,尽力改善其导致的弊端,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时期陶瓷绘画走在健康积极的发展轨道上。

(一)提高原创性

自古以来,陶瓷绘画界即严重缺乏对原创性的认知,反而对同质化习以为常,这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创作心态,在过去陶瓷绘画作为一种手工业产品而非艺术产品的时代是可行的,但在陶瓷绘画已经成为一种陶瓷艺术形态的今天,这种以同质化为主导的现象必须得到改观,新时期陶瓷绘画创作者必须要更新创作观念,将原创性视为陶瓷绘画艺术的生命与存在价值,而不应将同质化视为生存之道。在面对各种可资借鉴与学习的艺术元素时,不仅仅是采取全盘照搬的方式,而应在借鉴学习的基础上加入个人的领悟与创新。陶瓷绘画艺术的有关管理部门也应当对原创性予以更多的支持与资助,如采取艺术基金的方式资助原创性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研究。

(二)加强多元化

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多元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表现形式的多元化,二是文化内涵的多元化。从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来看,新时期陶瓷绘画创作者应当尽力地在作品中呈现出具有个性化的形式语言,通过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形式而使新时期陶瓷绘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面貌,从而改善同质化现象。从文化内涵的多元化来看,新时期陶瓷绘画创作者应当更深入地去挖掘无比丰富的东西方文化元素,而不应使视角过于局限于说教式文化,而应蕴含有创作者自身独立的文化思考,从而使作品摆脱同质化现象。

(三)注重因材施教的陶艺教育

陶艺教育的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式地进行灌输,不注重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这种僵化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在从事陶瓷绘画艺术创作时往往不具备创造能力,而只会模仿甚至抄袭,因此,陶艺教育应当积极地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寻求更为积极的因材施教的方式,使每个学生的个性潜力都能够得到发挥,从而得以在从事陶瓷绘画艺术创作时呈现出个性化而非同质化发展倾向。

六、结语

诚然,同质化现象在陶瓷绘画中自古有之,但在新时期艺术品市场空前繁荣的状况下,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同质化现象尤其显著。一方面,同质化现象有其合理性,对于提升新时期陶瓷绘画的创作水平和推动其前进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它对于原创精神的损害。因此,在面对当前陶瓷绘画的同质化现象时,我们并不需要过于忧虑,但也必须时刻警醒,加强原创,以形成并保持多元化发展的良好趋势。

猜你喜欢
同质化时期陶瓷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04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 05:08:34
陶瓷艺术作品
景德镇陶瓷(2017年2期)2017-05-26 17:23:31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新农业(2016年20期)2016-08-16 11:56:22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
戏曲“同质化”现象之思考
“规培”同质化与医生“精英化”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