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闽南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实践与策略研究
——以泉州市刺桐幼儿园“泉州美食真好吃”主题课程为例

2020-03-03 17:51黄慧君
教育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刺桐闽南小吃

黄慧君

(泉州市刺桐幼儿园,福建泉州,362300)

品牌是幼儿园生存的命脉,其核心是幼儿园的特色文化建设,幼儿园课程则是幼儿园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路径和载体。幼儿期是幼儿理解文化、对文化形成各种态度和观念最重要的时期。泉州有着得天独厚的闽南饮食文化,幼儿园课程要基于“儿童的立场”,真正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目标。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培养幼儿“带得走的能力”,幼儿园可以建构幼儿喜闻乐见的闽南美食文化课程。

一、巧用调查形式,促进闽南食文化课程的研发

在泉州有丰富多样的闽南美食小吃,那么哪些小吃是深受幼儿喜欢的呢?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哪些美食资源是可以利用的?这些深受幼儿喜欢的美食,又有哪些文化是可以助推幼儿发展的呢?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闽南食文化课程的开发。

学龄前儿童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它是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在幼儿晚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发。[1]刺桐幼儿园在闽南食文化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就设计了《我最喜欢的闽南小吃》《润饼菜里的乡情》等调查表。在完成调查的过程中,幼儿需要通过自觉行动来实践,因此通过调查表的形式不仅可以了解幼儿对闽南小吃的基本认识,在解读“幼儿的调查结果”的同时也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理解幼儿的需要,师幼携手,共同开发和建构更符合幼儿需求的课程。《指南》中强调,幼儿的学习就是自己通过自己特有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2]教师可以将收集来的调查问卷创设到班级的环境中,自由活动时,幼儿会驻足交流,这也成为收集幼儿兴趣点,促进课程开发的一种形式和媒介。

二、整合多方资源,拓展闽南食文化课程实施模式

优质的幼儿园教育应该是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合力共同教育的结果。一学年来,在班级食文化课程建构与实施的过程中,刺桐幼儿园不断完善闽南美食食文化课程实施途径、方式方法,并形成了独具自己班级特色的“闽南美食小点心”“闽南美食趴趴走——家庭假日小组活动”“闽南美食馆——生活课程”等不同形式的课程模式。

(一)巧用生活活动,有机渗透饮食文化课程

“一日活动皆课程”,在刺桐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点心和午餐活动中,幼儿园会为幼儿准备桔红糕、炸枣、南瓜饼、四果汤等健康美味的闽南小吃。教师就会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开展“餐前播报”活动,鼓励当天的值日生向同伴介绍“特色的闽南小吃”,介绍的过程不仅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也让幼儿了解了与闽南美食相关的故事、传说、做法、营养价值等。幼儿在享受美食的过程中,慢慢地了解闽南小吃里的闽南文化。

(二)以“家庭假日小组活动”为媒,助推闽南美食课程

“家庭假日小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课程教学的内容,拓宽幼儿的视野,也能够让平常工作忙碌的家长有时间多陪伴幼儿,促进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于是,教师结合班级主题课程活动“泉州美食真好吃”,组织家庭假日小组活动,带领幼儿走进清源山。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领略到了清源山的自然风光,品尝了炸地瓜、炸紫菜、炸菜粿、萝卜汤等。在“走进洛阳桥家庭假日小组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了洛阳桥的风貌、海蛎的生长环境,让幼儿学习了挖海蛎,品尝了美味的海蛎等。在赏、做、尝的过程中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闽南小吃海蛎煎,拓宽了幼儿视野,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生活课程”有特色,闽南美食乐传承

“生活课程”是刺桐幼儿园的一大特色课程。在传承闽南美食文化的过程中,刺桐幼儿园固定课程形式,如将“每月根据节庆活动选择一样符合本年龄班幼儿的传统闽南美食”设定为生活课程。刺桐幼儿园的生活课程主要包括“闽南美食的由来”“食材的准备”“操作体验”“品尝分享”等几大部分。刺桐幼儿园有机地将“亲传统、爱劳动、乐分享”等品德教育渗透在其中。如在开展“生活课程:香喷喷的粉团”的时候,教师先引导幼儿了解粉团是哪个地方的特色小吃,让幼儿在学择菜、洗菜、剪蘑菇、挑鱼刺、掰花菜、搅拌粉团、下锅煮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的技能,认识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培养了幼儿与长辈、教师之间互相关爱、乐于分享的品质,品尝、分享了闽南的传统小吃。

三、融合五大领域,优化闽南食文化课程实施形式

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把幼儿园的课程划分为“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文学活动”五个领域,这五个领域是不可分割的。幼儿园课程的设置要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规律。[3]

(一)健康领域:闽南美食让幼儿的生活更健康

在开展生活课程的过程中,刺桐幼儿园鼓励幼儿自己准备食材。在“择菜、剪食材、揉捏……”准备食材的过程中,幼儿手部肌肉得到了发展。闽南小吃多数为“炸物”“羹类”“粿类”等。刺桐幼儿园将闽南小吃与健康营养膳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引导幼儿观看膳食宝塔与闽南小吃,让幼儿懂得要少吃油炸类的食物,多吃蔬菜与谷类等健康饮食的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让幼儿终身受益。

(二)科学领域:闽南美食让幼儿的生活更丰富

通过开展闽南美食文化课程,幼儿有了更多接触烹调的机会。在此过程中,他们有了数量、体积、外形、空间、区位(如布置餐桌)等概念以及学习匹配、对应、分类的机会。如,在制作润饼菜的过程中,幼儿知道了传统的润饼菜里都有哪些配料、自主地摆放食材,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自然地习得了分类、空间摆放的知识。再如在制作牛肉羹、地瓜粉团等美食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地瓜粉的作用,观察到了食物如何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的科学常识。刺桐幼儿园组织师生一起延伸了“科学小实验:淀粉宝宝在哪里”“科学:会吹气球的瓶子”等科学小实验,利用了幼儿在烹调过程中用到的淀粉、醋等材料,让幼儿知道了不同食材不同的变化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

(三)语言领域:闽南美食让幼儿的生活更热闹

在食物准备和制作过程中,幼儿将巩固已有的与饮食相关的词汇以及由此衍生的词汇,并学习新词汇,较好地理解了“度量、融化、揉捏、伸展、碾碎、筛、剥、削、劈、切、煮”等比较抽象的词语。刺桐幼儿园还通过调查表的形式引导幼儿调查自己感兴趣的闽南小吃,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录不同闽南小吃的故事、所需食材、制作方法等。这样可以加深幼儿对闽南美食的理解。教师还利用餐前准备和离园准备的时间,鼓励幼儿大胆上台播报自己的闽南美食故事,幼儿与同伴分享的同时促使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并尝试着尽量清晰、简明地描述事物或过程,从而促使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社会领域:闽南美食让幼儿的生活更有爱

闽南的美食可以作为一种携带多种意义的载体在文化传承中发生作用。泉州传统节日里的特定的节日食品是刺桐幼儿园开展历史等方面教育的有效载体。如清明节闽南地区的人吃润饼菜这一类的寒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爱国爱君的情怀。润饼菜是一项工序比较复杂的闽南小吃。在润饼菜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协商、分工、合作:你来洗菜,我来敲花生糖。活动的尾声,幼儿还将自己制作的美食与老师、家人分享。这样的美食文化课程自然地成了综合性社会课程,使幼儿了解到了中国的传统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提升了幼儿的民族意识,增强了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五)艺术领域:闽南美食让幼儿的生活更美好

在开展闽南美食的过程中,幼儿自然地将美的感受、美的发现、美的创造运用到了日常的生活中。每月,幼儿园都会有生活课程。刚开始值日生在准备的时候,幼儿只是把所用的东西摆放到自助餐盘上,慢慢地他们有了自己的追求,他们开始会思考要怎么摆放才更好看。

同时,刺桐幼儿园也将闽南美食文化与幼儿艺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通过开展美食活动,幼儿了解“蒜蓉枝、土笋冻、年糕……”等不便于在幼儿园体验的闽南美食。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优化评价体系,推进闽南食文化课程有效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课程评价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协作的过程,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课程评价结果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注重过程性,多方面评价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评价是幼儿园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4]在实施闽南美食课程的过程中,班级教师要重视以评价推进课程建设,促进闽南美食文化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师幼共同发展。因此,建立多主体、园本化课程评价体系非常重要。

(一)以幼儿为根本,促进闽南美食课程的生成

在实施闽南美食课程的过程中,刺桐幼儿园重视发挥幼儿的主导性作用,刺桐幼儿园会鼓励幼儿,通过问题引领、问题讨论的形式,了解幼儿的需要并不断思考和讨论,从而促进闽南美食课程的生成。

如在开展闽南美食与动感木偶书的有效运用的过程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思考“你想做什么样的美食动感木偶书,怎么让书的页面动起来,有什么美食”等问题。每个问题幼儿都会去思考解决的方法,如有幼儿做的是“满煎糕”的页面,她把制作的过程画下来,再通过铆钉进行衔接,于是闽南美食的页面就有了动感。

幼儿是课程研发、课程实施、课程推进和课程评价的主体,因此刺桐幼儿园开展的所有闽南美食课程要根据幼儿的喜好来设计,要允许幼儿提意见。同时,教师要根据这些意见进行积极调整。

(二)观摩研讨,优化闽南课程活动的方案

《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参与评价的制度。[5]课程评价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课程需要通过评价不断调整与完善,以达到更接近教育目的的最佳教育效果。在开展闽南美食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过程中,刺桐幼儿园会在活动前进行筛选,坚持自我反思与借助学科组或者是年段的力量进行研讨相结合,在每一次的研讨中明确目的,有计划地从活动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提供、师幼的互动等方面进行实实在在的研讨。每一次的研讨不仅是一次交流也是一次评价,更是对课程建构的一次推动。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闽南美食文化课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效工程,需要幼儿教师持续地挖掘、开拓,系统开发课程资源,使原本比较零散的课程来源、课程内容、课程形式与幼儿的饮食生活成为一个自然、完整、和谐的整体,而不是将艺术、社会、语言、科学课程与幼儿饮食生活简单拼接起来。因此,在闽南美食文化课程的建构过程中,刺桐幼儿园只有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秉承教育理念儿童化、内容生活化、策略游戏化、途径本土化、课程育人化的思想引领,才能真正地实现幼儿课程“来之生活,服务生活”,让幼儿真正地成为独立成长、有能力、有本土情怀、爱乡爱国的人。

猜你喜欢
刺桐闽南小吃
闽南文化传承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我是一个小吃货
刺桐叶过氧化物酶对水体中联苯胺的降解
闽南,闽南
怕冷的小吃货 等
大家都爱吃小吃
可爱的小吃货
刺桐胜景 知多少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