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幼儿园基础评鉴实施现状及启示

2020-03-03 17:51晓,潘
教育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台湾地区辅导基础

姜 晓,潘 云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评价,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区特色的学前教育机构质量评价体系。[1]2012年台湾地区正式施行“幼儿教育及照顾法”,其中第四十一条明确规定应对教保服务机构办理检查及辅导,并应对幼儿园办理评鉴。依据该项条例,同年,台湾地区配套出台了“幼儿园评鉴办法”并于2019年5月10日进行修正,以期通过合法化与标准化促进幼儿园高质量的运作体系和园务运作的基本制度。台湾地区幼儿园评鉴制度依据评鉴目的的不同,分层次采取“基础评鉴”及“专业认证评鉴”两种机制。其中“基础评鉴”的目的主要在于执行政府监督的责任,检核幼儿园是否符合法令相关规定,并就各园评鉴情形予以公开;“专业认证评鉴”则是针对幼儿园专业品质提升,并建立自我改进之良性循环机制的评鉴模式。只有通过基础评鉴的幼儿园才可以自愿申请选择进行专业认证评鉴。由此,幼儿园的基础评鉴工作是幼儿园合规合法运营的重要监督机制和制度保障,是幼儿园高质量发展的把关之作,也是教育部和民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园教保服务质量和动态发展的重要渠道,是有助于幼儿家长的多元选择及促进幼儿园良性发展的重要机制。

一、台湾地区幼儿园基础评鉴现行态势

(一)体系完整、步骤具体

台湾地区幼儿园基础评鉴的工作每五年进行一期,评鉴对象面对台湾地区公私立幼儿园,以幼儿园自评、评鉴委员实地访视评量以及后续的追踪评鉴形成一整套兼有内外部评价、兼顾评价过程与结果的幼儿园评鉴体系,遵循事先告知、目的单一、流程简化的办理原则,依照“幼儿园评鉴办法”所设定幼儿园基础评鉴指标对公私立幼儿园进行客观评鉴。评鉴的指标、程序内容详尽,并出台“幼儿园基础评鉴指标”“幼稚园基础评鉴指标检核表”“幼稚园基础评鉴指标自评表”“幼稚园评鉴结果报告格式”“幼儿园专业认证评鉴草案”等辅助政策以保证评鉴的合规性和公平性。评鉴指标包括合格、不合格以及免检核三种结果。评鉴过程需要实地查验并提供相应辅助资料。基础评鉴结果若为“部分指标通过基础评鉴”的幼儿园,主管机关通过以法规定其整改期限并于期限期满后进行追踪评鉴,确保在幼儿园改善情况的落实。

(二)公开公正、透明度高

幼儿园的最终评鉴结果明确公开,包括园所信息、各项指标的完成度以及是否通过评鉴均可在台湾地区的教保资讯网络进行查询,公众可以任意选择幼儿园查看结果或提出异议,确保评鉴结果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三)指标明确、覆盖面广

台湾地区幼儿园基础评鉴工作包括设立与运营、总务与财务管理、教保活动课程、人事管理、餐饮与卫生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六个主题,下设共18个指标。评鉴范围包含硬件设施、活动课程、人事安排、财务情况等方面,覆盖面广。评鉴过程同时关注幼儿所获得的保教服务质量(幼儿发展筛检、午休、课程规划、师生比例、餐饮管理);幼儿教师和其他园所人员的福利待遇(津贴权益、员工保险、退休制度、出勤管理);幼儿家长参与监督管道的通畅(咨询公开、收费规定)以及幼儿园安全、卫生有序发展的环境条件(环境设备维护、活动室环境、卫生保健、紧急事件处理、场地安全、交通安全)。每个指标中都有详细明确的规定,有助于政府机构深入了解每所幼儿园的办园条件、发展动态,增强评鉴的可操作性和可分析性,并可以根据实际发展情形预测并为园所提供支持和辅导。

(四)评鉴与辅导相结合

评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台湾地区施行评鉴与辅导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权责分工的整体性辅导网络。各县、市可根据基础评鉴的结果进行规划提报,幼儿园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发展需求提出申请。2012年出台的“幼儿园辅导计划”明确了幼儿园接受辅导的目标、类型、辅导原则和辅导规程等。各幼儿园可根据其教保发展需求,申请“基础辅导”“专业发展辅导”及“支持性辅导”等不同类别。基础辅导是面对还未接触基础评鉴或基础评鉴未通过的幼儿园以实地观察、提供建议以及检核改进情形等方式辅导其运营符合基础评鉴的指标,这也是最基础的辅导模式;专业发展辅导根据幼儿园对于提升教保活动课程及服务品质又划分为“适性教保辅导”“课程大纲辅导”“特色发展辅导”以及“专业认证辅导”,通常采取实地入班观察、小组或团体分享讨论、教学示范演练或实作报告等多元的方式进行辅导;支持性辅导主要是针对偏远地区,支持教保服务人员稳定和教保品质,并协助保教服务人员学习相关课程。同时为促进辅导机制的顺利落地实施,台湾地区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各市提报需要进行基础辅导或申请专业发展辅导、支持性辅导,提供补助及辅导经费,并规定辅导次数及时长,以提升幼儿园教保服务品质,支持幼儿园与教保服务人员专业发展。

二、台湾地区基础评鉴的启示

(一)评鉴模式:分班分园

台湾地区“幼儿园评价办法”中要求对幼儿园进行评鉴时,采取分班分园的评鉴模式,以保证幼儿园教育资源及教育质量平衡发展。在大陆,幼儿园数量多且班级数量多,在提倡小班化的趋势下幼儿班级数量也呈现增长趋势。因此,在实施分班评鉴时具有操作层面的困难。随机抽查班级并进行评量的方式,是针对大陆的实际情况采取的有效评鉴思路。

(二)评鉴指引:素质提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提出将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保证每个幼儿能够享受到平等的学前教育。保教质量一直是幼儿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当前大陆地区面对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焦点问题和关键性问题是:高质量的标准化。在实际操作层面,大陆地区还没有客观地评价学前教育质量的标准和体系。当前的教育质量评量陷入“标准化”和“一刀切”的误区,由此导致评量结果的等级制度僵化。各幼儿园为了取得更好的等级,迎合评价标准或进行较多的表面功夫。大陆地区的评鉴模式还呈现出注重条件、结果性质量评价,忽视过程性质量评价。[2]事实上幼儿园的评价不应采取攀比式和树立标杆的功利化取向,而是各幼儿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保证基本指标的通过前提下,不断进行专业发展,探索适合自身幼儿园质量提高的独特模式。应适当调整、增加有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对不合格状态的描述,并确定质量标准的下线,逐步淡化等级标准,以达到标准代替等级标准。[2]

(三)评鉴结果:公开透明

大陆地区应将各幼儿园的评鉴结果和评鉴指标通过情况向社会全透明,而不仅仅是单一等级结果的公示。包括园所各项指标的通过情况、改善要求和追踪评价的结果,即为幼儿家长发挥教育选择权提供资源保障和质量把关,同时也能激发幼儿园提供办园质量的主动性。

(四)评鉴目的:教育公平

我国疆土面积广阔,各省市之间的社会经济水平和教育水平呈现一定的差距。近几年来,由于二孩政策的实施,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规模不断扩充,幼儿园的数量也呈现增长态势。如何处理好“数量和质量”双轨协同发展的优良态势是当前学前教育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教育评鉴应着力于弱势地区和弱势幼儿园的辅导。如在农村或偏远地区,应增加评鉴的辅导和机制的实施。通过提供不同幼儿园区所需的辅导机制和奖励鼓励机制,既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资源和经济支持,又能使幼儿园充分发挥属于自身园区的发展特色。评量的工作并不是为了等级评定,最终目的也不是为了所有幼儿园呈现相同面貌,而是在给予办园的合理标准后进行的检视工作,最终根据“基础保底”和“延伸提升”的路线促进幼儿园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

猜你喜欢
台湾地区辅导基础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反向而行,探索有意味的形色语言一一以台湾地区张美智《春天在哪里》为例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当代台湾地区法学教育与司法官训练制度之现状与启示
台湾地区拟修订车辆容许耗用能源标准
台湾地区食品标签标准及其管理机制研究
“五抓五促”夯基础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