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兵 王江萍 顾晓艳
(1. 贵州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2. 贵州大学 体育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2017 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体群字[2017]73号),启动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体育休闲特色城镇建设非传统城镇建设,有必要探索适合居住、工作、旅游和康养的具有体育特色的小镇建设模式,兼顾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外来人口的体验[1]。贵州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与全国建设同步推进,目前已建成正安县中观镇、兴义贞丰县三岔河两座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但由于受贵州省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贵州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在规模质量、特色定位、区域布局、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与全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充分利用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资金扶持,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为指引,以满足新时期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为落脚点,结合贵州省区域运动休闲小镇发展的实际需要,不断加大和推进贵州省运动休闲小镇建设的力度,能够创造性地打造一条适合贵州省山地多民族聚集的运动休闲小镇发展道路。
我国原有的体育特色小镇的功能主要为产业型、休闲型、康体型、赛事型等,逐渐向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综合体转变,其主要意义有以下几点:首先,推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能够满足当地群众对自身锻炼和休闲的需求;其次,在搭建新的体育平台基础上,创办具有相关体育特色的品牌,可以逐渐满足外来人群对体育休闲产品及其服务的需求;再次,有利于培育新的体育产业链,促进小镇休闲体育、户外旅游、养生保健等相关服务业互动性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为城镇经济提升和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加快贫困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惠及老百姓健康事业基础上,促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发展;最后,能够有效促进以乡镇为重点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乡镇全民健身卫生事业的深入整合和协调发展[2]。
贵州是全国贫困人数最多、贫困程度最深的少数几个省之一,中央对贵州省精准扶贫和脱贫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政治、经济和政策支持[3]。创建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于“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能够强有力地增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加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进程,有利于脱贫攻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省已建的两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一是黔西南州贞丰县三岔河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处于贞丰县城西北部,总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总投资5.32亿元,在小镇建立后,为充分发挥其运动休闲特色优势,根据功能,划分为多个运动休闲区域,如户外露营区、民俗活动区、康体养生区等。将“露营”休闲作为主题,成为集户外运动、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养健身等拓展延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特色小镇,并增添了篮球、足球、攀岩墙、卡丁车基地等现代体育项目及场地设施[4];二是遵义市正安县中观镇户外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位于正安县城东南约53公里处,而坐落于中观镇的天楼山有望打造成为一个以体育为主题的运动公园,即中国西南天楼山(贵州正安) 航空运动体育公园。正安县依托现有基础,凸显天楼山航空运动主题特色。天楼山三面悬崖,一面坡地,常年风速大于3m/s。最高峰赤岩距山脚高差达600m,峰顶上是中国西南第一草场(近12万亩,坡度大于30°)。地势、地形、气象条件都满足且优于一般滑翔基地。更有银佛寺、小石林、薄刀岭、天楼赤崖、云海、日出、佛光等胜景,观赏条件极佳,是滑翔运动的理想地。
从两地当前发展状况分析,自然环境是唯一的优势,小镇前期发展的热潮已褪去,凸现出来的问题一是原始经济推动力不足,二是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极限运动(如速降、滑翔等) 的要求,三是没有可以依托的文化底蕴,无法长久地吸引外来旅游和体验者驻足。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非行政意义上的区域划分,而是一种复合的综合体存在形式。这就决定了小镇的发展需要在小镇社区的管理下得以推动。我国在建设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时,很多地方政府和体育管理部门也都纷纷提出要重视它的社会功能,但大部分仅仅为了申报成功而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共基础硬件建设,很多体育特色小镇的休闲广场、慢跑道、自行车道等都呈现出一种摆拍的环境营造[1],对其人员的管理,设备的引入,运动安全救护等软件部分,并没有进行实际的开发,这也是我省在运动休闲小镇建设上的问题所在。
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户外项目多以露营、垂钓、徒步及观光旅游等为基础体验。贵州现有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也无一例外地与其他地区趋同而无独特之处。其发展与消费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其可持续性有待进一步验证。要想保证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发展多种产业模式,为创业者、公众提供多元化的非共性选择,推进产业的多元融合[5]。这一点对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发展尤为重要,但目前我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能做到的程度并不深。作为相关主管部门应该认识到,“特色”不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目的,而是一种介质,特色化是为了提高小城镇文化建设的内涵,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小城镇社会经济的发展。
市场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有效的推动力,既是拉动经济的主体,也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当下,在小镇初建过程中,主推动力是政府和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各项规划和布局都必须在政府主导下完成,这各状况势必对小镇的发展有所约束与限制,增大管理成本,降低市场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在人才引进、资金吸引等方面带来障碍,必然影响特色小镇的发展效率,无法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引进良性竞争,无法充分调动社会主体、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导致我国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与管理成本偏高。
特色小镇的气质来源于其文化熏陶,独特的文化内核铸就特色气质。文化源于历史,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所在。只有尊重历史和传统,才能赋予小镇本身具有的特色和气质。当前我国多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还停留在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层面。而对其软件,重要的核心部分——文化内涵的培育极少过问。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在于其“特色”的培养,而小镇的特色载体不仅仅是精美的亭台楼阁,也不仅仅是标准化的体育设施,独特而深厚的民族文化才是滋养特色小镇体育文化的母体所在。当前,我省体育休闲特色小镇依然是在发展基础设施的阶段,文化建设滞后,盲目的跟从,丢失了自己本民族文化积淀和宝贵的文化载体。民俗文化与地域特色是贵州省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的根基,是通过历史的发展和演变留下的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优秀的民俗文化与鲜明的地域特色相结合,丰富特色小镇建设,可有效促进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产业链的完善[6]。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深厚且浓郁的体育文化。将本地优势的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并与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经济增长才能发挥其脱贫功效。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需要附属的相关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贵州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有效地促进我省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以体育休闲为主题,拥有自身独特的民族体育文化内涵,集休闲旅游、文化传播、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区域,以体育产业为基础,搭建全民健身发展平台,方可促进经济、社会共同发展[7]。
小镇的精髓在于“特色体育文化”。文化是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灵魂之所在。若文化缺失,必然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没有文化积淀,就不能在发展中持续并生存下去,最后以空城结束。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文化要在充分认可本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确定文化建设定位,须尊重本区域优秀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根据地域差别,选择可建立并融合的现代体育文化,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本末倒置,才能促进小镇可持续发展[8]。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角,不能将其放在配角的位置而谈其重要性。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结合我省各地区民族文化特色和自然地理环境优势,挖掘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价值,保持民族性的同时又体现时代性,形成与当代社会和谐并统一发展的文化价值观。
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资源丰富,原生态环境是其品牌和特色。当前,贵州初步积累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小镇发展经验,可在未来美丽乡村、绿色城镇、山水城市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积极构建具有山地特色的城市化新蓝图。根据自身优势,发挥特长,探索一条有别于东部和西部其他省份特色的小城镇发展新路,应将以下三个方面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一、良好的生态林、原始生态农业基地、环保产业体系、低碳的生活方式,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打造根基;二、在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小镇本土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定位创建其风格的独特性,不同地点、不同模式、不同功能的小城镇,无论是在硬件设施上还是在软件建设上,都必须与其产业特征相匹配。一个城镇,一种风格,没有重复或趋同,确保特色的独特性;三、加强小城镇体育文化建设。体育赛事是最受关注和影响最大的体育活动,尤其是国际大型赛事。作为主办城市,需要具备优越的场地条件、高标准的竞赛场馆和高水平的竞赛服务能力。除了竞赛期间的直接经济收入之外,大规模竞赛带来的当地受欢迎程度的提高、上级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以及基础设施和当地人口素质的改善都是间接的长期利益[9]。近年来,马拉松比赛在我省发展态势良好,对于促进人员流动,拉动内需,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贵州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体验式户外运动是运动休闲小镇的主打品牌。户外运动对安全保障方面要求很高,特别是危险系数较大的项目,如滑翔、速降、攀岩、溜索等,容易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建立健全配套安全设施,加强安全防范举措将是小镇建设重点工作之一。第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应在安全保护硬件设施的建设上加强力度,确保设备的安全投入及运行,将滑翔、速降、攀岩、溜索等项目周边作为重点防范安全区,对应的入场须知,安全告示,救援设备等要配备齐全;第二,要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高素质的景区专业指导队伍,在工作人员的选择和搭配上要以专业的安全救护建设为标准,从开设相应专业和相应课程的体育院校招聘一批合格的户外运动教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安保,创建安全紧急救护的应对办法及措施,对各类人群户外运动参与做好充分保障;第三,小镇的人员再教育、再培训将作为长效机制定期开展,特别是增强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方面,从而提高整个小镇的安全及人员管理水平[9]。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原生态自然地理是贵州省建设和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过程中,要紧密将小镇自主生产力、当地居民生存状态、原始生态联系起来,开发的前提是做好最大程度的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镇经济发展的独特优势,小镇对生态保护力度越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就越强[9]。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必须注意尊重当地自然环境与生态要素,以良好的生态性为发展基础,重生态,抓特色,建设真正具有贵州特色的运动休闲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