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显扬,焦凡久
(庄浪县职教中心,甘肃平凉,744600)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在国家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下,中职院校涉农专业作为给国家输送大批技能型农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师生通过边教、边学、边做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理实交替,突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中职涉农专业建设中,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做”相统一的目标,促使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中职涉农专业要根据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确保理实一体化教学符合当地农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合理安排好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时间,使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安排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中职涉农专业可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将专业课程划分为季节性课程与非季节性课程,在农时季节安排季节性专业课程,在非农时季节安排非季节性课程。涉农专业传统的授课方式为一人一门课程,按照固定的学时、周次和学期讲授课程,这种授课方式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需求。因此,中职学校应当根据理实一体化教学需求打破传统的授课方式,构建起学时调整灵活、集中周次、教师团队授课的授课模式,增强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案的弹性。如,中职涉农专业教师在教授果树生产技术课程时,可根据当地果树种植与采收的农时特点,尽量在果树栽培、水肥管理、整枝修剪、保花保果等生产管理时间段安排实践教学,让学生到果园进行实践学习,加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而土壤肥料科学、植物生理学等课程由于季节性特征不明显,可安排在非农时季节进行集中授课[1]。
中职涉农专业要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建设目标,根据所在区域的农业发展现状和学生就业岗位需求,组织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使校本教材满足涉农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求。[2]如,笔者所在的庄浪县盛产苹果,涉农专业教师就应当主动到农业生产一线的果园开展调研工作,并邀请专家、果业技术工作者和果农一同编写《苹果栽培与管理》校本教材。此外,笔者学校所在地的养殖业也较为发达,那么涉农专业可结合近年来养殖场的养殖技术发展和疫情发展趋势,编写校本教材《猪病防治》《养猪技术》。假如中职学校所在地盛产花卉,那么涉农专业可在调查花卉产品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花卉种植技术要求,编写校本教材《花卉生产技术项目教程》。
理实一体化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融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具有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设定,以达到丰富课堂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3]理实一体化教学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可以交替进行,二者之间不分先后,真正做好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如,在教学果树生产技术时,教师可在整枝修剪中,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方法,在讲授果树枝叶修剪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并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他们讲解果树枝芽的特性,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方式交替进行。这样的教学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能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操作技巧,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得到完美融合,教学质量获得大幅度提升。在教学花卉生产技术时,教师可将课堂转移到校内实训基地,并将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方法、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融入教学当中,以企业生产实际为立足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教学计划进行合理制定,根据教学计划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让学生仔细观察,随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进行实训,此时教师除了要做好指导工作之外,还应在学生实践中穿插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项目教学是以项目任务为依托,驱动“教”与“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自主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4]在中职涉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通过布置典型的工作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项目,处理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实践当中,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联系。中职涉农专业与其他专业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面存在着本质区别。涉农专业的研究对象为农作物、畜禽等,生长发育周期较长,任何一个环节都涉及多专业学科知识。因此,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需安排整体性、综合性项目,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课程知识体系。如,在水稻亩产量试验中,教师可安排基于水稻生长周期的教学项目,让学生自主组成项目研究小组,完成水稻选种、整地、播种、水肥管理、除草、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实践操作,并要求项目小组自行做好分工,在试验过程中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同时,教师还要督促学生定期去实习基地观察水稻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对试验项目的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中职涉农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学校提供完善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实训机会。为此,中职院校要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整合利用校企资源,建立起专业课程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联系,提高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首先,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中职学校可与现代农业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将企业先进的农业技术、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引进到校内实训基地中,建立起理实一体化教室,根据专业课程安排实训项目,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5]其次,安排企业实训。中职涉农专业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可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积累实践经验,促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如,中职涉农专业在教授养猪技术、猪病防治等课程时,可分批安排学生到养殖场内进行轮换实训,每批次学生为10—15人,一个月一轮岗。实训要求学生白天到养殖场内进行实践,晚上进行理论学习,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达到最佳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最后,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中职学校应与当地现代农业企业加深合作,共同建设人才培养体系,由双方共同出资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使实训基地具备农业生产、课程教学、农业技术科研等多项功能,既能够为学生提供农业试验、实训场所,又能够将科研成果与企业共享,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利共赢。
在中职涉农专业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必须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为顺利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活动提供师资力量保障。[6]当前,中职涉农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应重视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提升。首先,组织进修学习。中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校外进修学习的机会,鼓励涉农专业教师到当地的农业产业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参加培训,掌握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学习农业技术技能,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教师转变为教科研与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多能型教师。其次,开展校内培训。中职学校可邀请农业专家学者来校开展讲座、培训以及学术交流等活动,向本校教师传授农业新动向、新知识和新技能,借此来开阔教师的视野,并要求教师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最后,聘用专业特聘教师。中职学校应根据涉农专业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求,聘请农业技术专家作为特聘教师为学生进行授课,进一步优化涉农专业教师队伍。如,针对猪病防治课程,学校可聘请当地工作在一线的畜牧兽医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针对果树栽培课程,学校可聘请拥有丰富果树种植经验的农场技术人员进行实训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中职涉农专业要积极推进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实践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在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中职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编写校本教材,深化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保障。同时,涉农专业教师要掌握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组织理实交替教学活动和项目教学活动,全面提升理实一体化教学质量,为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现代农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