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党建育人功能的实践探究
——以校园活动“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为例

2020-03-03 16:07林小玉
教育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家书学院育人

林小玉

(肇庆学院政法学院,广东肇庆,526000)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天下情怀之中。”书信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载体,也是对青少年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肇庆学院党委为了更好地让广大青年学子怀抱家国情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借开展“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勾勒成长过程,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党建育人相结合的新途径。

一、开展“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需要

书信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写照,曾经是人民群众联系沟通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随着电话、短信、微信、QQ等现代通信工具的普及,书信日渐淡出日常生活。现在已经极少能赏阅到像鲁迅先生当年的“母亲大人膝下”,毛泽东主席当年的“澄宇先生夫子道席”和其他革命前辈“久违芳仪,荏苒岁月”“瘦影当窗,怀人倍切”这样庄重而温情的字句了,也不可能回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时代。但书信所具备的正式性、慎重性、情感性、长久性的功能,是现代通信工具无法取代的。因此,对重要人物在重要人生节点上,书信以其庄重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社会作用。这种优秀传统文化,高校大学生应该传承。

(二)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大学是青年学生从学校教育到社会职业劳动者的最后准备阶段,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政治品格、道德情操、职业素养等人格特质通过大学阶段的培育和实践得以基本确立,情商培育,特别是家国情怀的培育关系到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到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党在高校的形象代表,其行为表现直接关乎党的形象,若是学生党员精神缺钙,则会影响整体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大一作为中学到大学的关键节点,情商培育事半功倍

多数新生入学是他们第一次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衣食住行无人照顾,会产生诸多不适,让他们怀念以往,思乡心切。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引导学生静静思考,勾勒成长过程,总结过去、思考现在、展望未来,对激发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感恩意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集体与个人联动,推动“一封家书”从可能变成现实

活动筹备阶段,一般学生对家书感到陌生,个别学生从未写过家书,宣传发动和公私联动显得格外重要和必要。肇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要求每个学院都派出辅导员发动宣传,并以学院的名义组织寄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从学校教育层面给家长发出积极信号。“一封家书”让学生家长对孩子在独立生活之后的成长产生欣慰和信心,让学校第一次实现了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也让学生第一次实现了向父母的正式汇报和“情真意切”的情感交流,赢得了家长对未来四年学校人才培养的配合和支持。

(五)活动吸引力提升设计

一是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给重要人物写信。新生刚入学,新面孔、新环境会令他们感到诸多不适,怀念以往、思乡心切、想念父母,成为常态,而严格军训又为学生提供了冷静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此时让他们向父母汇报入学感受和正常的情感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二是以最贴心的服务吸引学生写信。学生只需静心写信,信笺、邮票和寄出环节均由组织方负责,解除新生环境不熟、出入不便的担忧。三是班主任和带班党员广泛宣传发动,指导学生写好家书。这段时间班主任和带班党员每天与新生在一起,是新生最信任的人,有能力和条件指导学生写好家书。四是坚持自愿原则,保护隐私。活动以学校名义举办,学生自愿参加,自主决定写信时间,自主决定写给谁,自主决定是否公开展示,不展示不愿意公开的家书。

二、“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的实践举措

(一)多层次、多方位的宣传发动

我校要求每个学院派出辅导员进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将他们入学之后对父母、家人、家乡的真情实感写下来,并以学院党委的名义组织寄出“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二)家书评阅和展示

为体现公平、公正,家书评阅分两轮进行,第一轮由组委会成员的五位评委对愿意公示的家书进行初步评定,取其平均分,排名前30的优秀家书可以在学院公开展示。第二轮由组委会聘请校内七名专家教授对30封家书进行优中选优,从中选出10封家书,进入“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朗诵比赛环节。

(三)“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朗诵比赛

组委会收集十位选手的基本信息、个人风采照及其家书中最感人的一句话,做成宣传展板,大力宣传。如:“我怕您老得太快,等不及我长大”(政法学院——涂秀雨)“年少无知,冲动鲁莽,时间带走了很多东西,却无法冲刷掉您对我的好”(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梁菲)“岁月让我成长,可它却偷偷地染白了你们的头发”(教育科学学院——林燕霞)“老爸老妈,我想成为你们的骄傲”(文学院——黄俊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所以我希望时间慢些走,以后等我有能力了,有钱了,我想带你们去看看真实的天安门、真实的北京!”(经济与管理学院——朱欣欣)

朗诵比赛是“一封家书”活动的最后环节,是整个活动的汇报演出。赛前,组委会从选手培训、节目单、邀请评委、场地布置、灯光音响控制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四)家书回访

家书统一寄出后,大部分新生家长都收到了自己孩子的家书。组委抽取其中30名家长进行电话回访,多数家长收到家书后都非常感动,想不到平时不善表达爱意的孩子能写出如此感人的家书,对孩子的积极进步感到欣慰,对学校举办的“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活动赞誉有加,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充满信心,并表达了深深的谢意。

三、“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实践活动的思考

(一)增进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感情

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的书信写作能力,达到了感动父母、感动校园的目的。参加活动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认真对待、进行了深入思考的,写作过程也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的,许多学生都是流着泪完成家书写作,有些家书还感动了评委,个别评委手执纸巾评阅家书,收到家书的父母皆是热泪盈眶、感动不已,这是短信、微信无法做到的。最后的朗诵比赛将“一封家书”进行展示,推进高潮,感动自己、感动听众、感动校园。“家书”的写作,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人生历程诸多事件的审视整编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情商,激发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情怀,从而让学生更加发奋图强、努力学习。

(二)发挥了校园党建活动的协同育人功能

与专业比赛不同,“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项目,也是校园文化活动,更是一项党建育人的实践活动。活动有效地将“书信”这种看似简单的传统文化传遍校园,推动了我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发动群众、紧扣人生、贴近生活,为党建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三)强化了“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学生家长通过两封信(“学院给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和“一封家书”),领略到了我校“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增强了对我校人才培养的信心,推动了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扩大了学校党建育人的社会影响力。

“一封家书——感恩父母、筑梦砚园”主题活动的开展,开启了我校党建育人工作的新篇章。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学校发展中心任务,立足我院实际,结合我校学科发展特色,由学院党委牵头指导,学院团委和学生会、学生党支部负责具体落实各项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学院特色的校园品牌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我院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下,我校党建育人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全体教职工共同谋划好更有成效的校园品牌活动来促进我校大学生全面成长。

猜你喜欢
家书学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清晨忆家书
一封家书
海盗学院(12)
一封迟到15年的家书
海盗学院(7)
《家书》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