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泓宇,曾振华
(1.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广西桂林,541004;2.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自2007年新资助政策实施以来,全国高校在十年间已普遍建立了“奖、助、贷、勤、免、补”多元混合资助体系,保障型资助基本完善。但是,从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来看,学生除了经济贫困外,更要解决知识贫困、能力贫困、品格贫困及心理贫困等问题。根据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全面推进资助育人”的要求,高校实行发展型资助,就是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资源共享的具体调整,即按需资助。而按需资助,可以与微型学习联系起来,进行多层次、个性化的指导与培育。
教育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全国共同打响的这场脱贫攻坚战不仅对扶贫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尤其是发展型资助工作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更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实践空间,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有效精准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大挑战。
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61.2%,网民中高中以上学历人群规模最大,占比为44%。[1]可以说,“90后”大学生是泡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目前高校的发展型资助项目多为线下运行,学工部门做好项目设置,逐级下达,学生套用已设条件申请,专家评审确定资助对象,整个过程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点对点、点对面的运用不够纯熟,榜样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学生的亮点缺少有效展示空间,资助育人的网络教育途径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长期以来,高校发展型资助沿用了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从管理本位出发,自上而下设计资助项目或活动,强调的是资助主体的主导地位,被资助主体反而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其情感需求、心理需求、技能需求及积极性、创造性易被忽视,自身的成长特点、主观诉求等难以与项目条件有效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个体的发展意愿、学生的思维和主张在项目设置中都没有得到较为充分的考虑,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质量均不高。
发展型资助项目一般是结合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宏观设计,专业、年级、能力、知识、心理等各微观方面的差异无法得到全面考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随着保障型资助的完善逐渐增加。在缓解了经济压力后,学生会更关注个体发展问题,希望通过差异化的学习和提升,培养自身的竞争性技能,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能够脱颖而出。
目前的发展型资助通过“参与式、体验式”项目的运作,使困难学生得以自行获取资助资源,促进自主互动和自我管理。但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多数为一次性的,无延续性,学生在这些项目和活动中实际能够收获的东西不多,一次培训一次公益还不足以令其转变思想、提升技能,无法形成长效的引领渗透机制。
微型学习(Microlearning)是通过微型便携设备轻易地获取、存储、生产和流通微小的学习内容组块,使人们在轻松的心态下获得一种轻快的甚至有一定娱乐性的学习体验。[2]微型学习随意性、微型化、片段化、便携性等特点和“90后”大学生的学习成长特性非常吻合,更能有效吸引困难学生的关注,提高育人质量。
所谓发展型资助微型学习,指的就是在发展型资助项目和方案的设置上,高校根据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引入“互联网+”和微型学习概念,更多考虑网络化、微型化、强辐射性、高度自主等内容,以更加切合学生成长成才实际需求的方式提高其实践技能和培养其综合素质。
1.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网络需求不可忽视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教育部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国共有普通本专科在校大学生2831.03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西部边远地区超过30%,体量相当庞大。可以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不同程度地影响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这些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因条件限制,难以过多地接触和使用电脑、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进入大学后,朋辈的影响迅速发酵,学生的网络需求呈现井喷式的增长,他们对包括移动学习技术在内的一切新兴信息技术充满着好奇,主动接纳和接触的意愿强烈。平时辅导员做很多工作都沟通不了的事情,也许在网络上网友的三言两语就能解决。这正契合了发展型资助隐性化的特征。
2.微型学习的软硬件条件基本成熟
当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在全国各地均广泛使用,台式电脑的家庭拥有量和使用率反而降低。移动便携设备以其廉价性、即时性、情境性、信息化的特点,已经成为信息传递、互动交流的重要媒介。大学生也是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注意到这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开始接受大学生网络交往的方式,尝试将网下教育与网上教育结合起来,掌握和运用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去发现大学生反映出来的思想观点、心理困惑、学业障碍、生活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实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网络育人实效。
3.“互联网+教育”的概念在发展型资助微型学习上得以体现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用互联网思维及行为模式重塑教育教学领域,促进教育领域高效率、高质量地发展,形成“互联网+教育”的基本格局。[3]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相当普及,但是,相对而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数据搜索能力、网络技术水平、在线学习能力、网络交往能力与其他学生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因此,学校在发展型资助网络教育工作上应充分考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求。微型学习通过定制个性化发展的资助包既可以将困难学生想要的知识、技能学习视频等材料进行定点传递,还可以在大众面前隐匿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实际状况。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在微型学习平台上的每一次点击、咨询、文字信息、观看视频的次数和暂停、不同主题的学习次数和时间、回访或回看等内容都会被电脑记录下来。这些数据信息的单线传递可以帮助教育者分析和调整帮扶方案,从而真正做到隐性资助。
高校发展型资助网络微型学习平台是一种新兴的思想教育互动模式,不仅可以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流互动,还能发挥精准定位、精准帮扶的育人功能。
发展型资助往往有特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这些与学生发展均具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须围绕学生的学业发展、能力素质发展、体质健康发展、情感心理发展等构建更高层次的支持系统。因此,在设置微型学习平台内容和栏目时,学校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微型学习平台内容要聚焦热点,紧紧抓住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从涉及困难学生切身利益的社会现象和热点入手设置专题解读,如就业必备的专业技能教育,通过新兴的网络用语、网页或特色表情包等多媒体组合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将专业性、深刻性、重要性的技能教育适时抛出,学生的学习欲望就会激发。第二,微型学习平台的内容要保持动态发展。线下发展型资助项目的延续性不高,学生参与无法获得延迟的满足感,微型学习内容的设置就要求随着社会的变化、内容的流变、事件的发酵、话题的次生等不断拓展专题的内涵外延。如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既要有Word、Excel等基本技能介绍,也要有网页编辑、PPT制作、视频处理等高阶技能教学,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利用网络教育资源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
传统的资助总是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的位置,忽略其自我认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主体意识。微型学习平台可以打破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界定,实行平等的思想互动,也可以突破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和既定课程体系的限制。首先,微型学习平台内容要以“精微”见长,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平台中设置的知识体量要短小精练,知识点细化灵活又不失体系,以小文本、小图片、小音频、小视频等微型媒体来呈现学习内容,如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6年发布的学生资助工作公益宣传片,60秒时间将学前至高等教育阶段资助政策完全呈现。其次,微型学习平台在内容上要注重“微互动”的作用。据不完全调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愿意在网络上敞开心扉。随着学生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网上,微型学习正好满足了学习者热衷网络、高效处理碎片化时间、收放自如地学习等意愿,通过关注、转发、阅读、点赞、参与讨论、学习进度跟踪、留言等“微互动”吸引学生对资助项目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获得体验感和启发性,也扩大了新媒体传播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微型学习平台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和延续性,它提供了一个网络虚拟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自由表达、学习和互动的空间。要想切实对困难学生实施思想引导、情感激发、品德塑造、素质发展和能力提升,就要着力构建一个长效发展的合理模式。首先,学校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打造固定圈层,即在知识的分享和教育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具备过硬政治素质、良好知识储备、开阔理论视野、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群人。[4]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意见领袖,通过朋辈分享,逐渐形成有共同兴趣爱好、共同学习目标、共同职业需求、共同价值观念的互动群体。其次,学校要组建实时信息收集分析团队。在微型学习平台上,学校要设置专人及时对学生发布的信息进行收集、研判,尤其是面向困难学生的意向调查、留言互动、讨论交流等内容,实时掌握网络信息舆情,有针对性地做好交流、沟通、解释和引导等,发挥发展型资助工作的引导作用。再次,微型学习平台要成为知识传播的权威性平台。学生在校期间会有许多方面的需求和困惑,尤其是面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条件和视野所限,正视、辨别网络舆情的能力稍弱,易受到不法势力的蛊惑和影响。对此,微型学习平台要适时组织专家学者对此类信息和事件进行解读,并及时开展思想互动,把握价值引领话语权。最后,学校要不断地反馈与调试。学生在平台上的每一次学习、交流,每一个主题栏目开放后的反应和变化都是研究分析的宝贵数据。及时跟进、了解和评估这些反馈,可以真实掌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对学校开展发展型资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掌握的数据和信息,学校可以在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设置项目或内容,适时调整平台内容和信息,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构建发展型资助网络微型学习平台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大网络大信息的技术红利,进一步走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真实世界,可以提高他们对社会生活及学业的关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对社会信息的研判、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主动提升素质和发展能力,实现自我成长,彰显发展型资助网络育人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