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晶晶(上海市奉贤区青村中学 201499)
课程改革对学校师资队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一支能适应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在“强校工程”的推动下,学校将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原则、以支点计划为依托、以骨干梯队建设为保障,努力提升命题能力,不断探索高效课堂,增强示范辐射作用,形成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条有效途径。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坚持“人文课堂、有效教学”。为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树立科学全面的课程观,学校从校本培训入手,逐步提高教师把握学科命题方向的能力与核心素养。
为了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学校引领教师研读《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科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近三年至五年的中考试卷和学科教材文本等。研读以深入学习和分析新课程理念为首要任务,旨在使教师明确整个初中阶段的知识体系和中考命题的目标、原则及趋向。理论是实践的前提,研读新课程理念有助于教师在命题实践中更加紧扣学科要点,从而更加科学地把握命题方向,精准地捕捉到中考命题点,提升综合命题能力。
学校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通过市、区专家参与,制订学科命题能力培养方案,开展了“构建‘学研行思’,提高课程执行力”等主题的系列校本培训。通过学科专家讲座、课堂实践、近三年中考卷双向细目表编制和研讨活动、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中考真题演练、命题比赛等,夯实教师学科基础,从而提高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能力。
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认为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教师育人的主渠道。打造高效课堂,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教师努力的目标,也是专业能力的体现。学校借助区级支点计划,深入探索高效课堂,撬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点。
学校以支点项目为依托,立足于学校层面的课堂检测实践与研究。从2017 年、2018 年《“挑战300秒”课堂检测题库网络平台建设》,到2019 年《基于“互联网+分层作业”的有效作业设计及应用的实践与研究》,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在此基础上,完善课堂检测单网络题库平台建设,通过平台实现习题编制、组单、下载应用、生成学生信息二维码、检测单扫描上传、分析评价等功能,优化以学校、网络、教师为一体。利用绿色指标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评价教学工作机制,促进智慧型教师养成,使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为了更好地体现中考新政,我校以支点计划为依托,通过开展主题教研、专家引领、中考真题演练、双向细目表编制等,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以教师自编、组内合作和专家引领等方式,提升校本分层作业的质效;通过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教学展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构建练习评讲新模式,使教师正确把握知识点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及时矫正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进一步加强对分层练习平台的建设,通过练习的编制和扫描,追踪教师教学中的盲点和薄弱点,并形成错题集,有效地消除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的盲点与问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现阶段,各学科第一学期的分层作业已经成熟,并印刷成册,投入使用;第二学期的分层作业已经准备印刷。检测单的编制和应用,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分层,落实双基,使信息在学生形成动力结构和认识结构的过程中不断反馈,实现了精准查漏补缺,提高了教学效能。
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只有构筑强有力的骨干教师梯队,才可能推动学校办学品质的发展。自“强校工程”项目实施以来,学校借助区特级校长工作室、区特级教师工作室、区名师工作室、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广泛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教师,搭建多途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通过校本培训、专家引领、总结评价等方式,培育骨干和特色教师,营造多元化的教育教学科研环境。为每位教师搭建成长通道,逐步形成青村中学特色的优秀师资梯队。
加强校内骨干梯队的培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定期邀请教学、行政等领域的专家来我校指导。通过专家听课、研讨及讲座的方式等帮助教师快速提高专业素养。学校成立专家指导团队,每两周一次蹲点学科教研组,精准把脉、深入指导。学校还邀请了市、区专家团队为学校教师开展单元教学设计、双向细目表的专题培训,为学校教育教学注入“活水”,为学校教师学习先进理念搭建平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堂质效和专业素养。
借力“强校工程”资源,为教师提供了大量培训平台。学校3 位教师加入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攻关计划”基地的学习,11 位教师加入奉贤区各学科名师工作室的学习。教师通过专家讲座、课堂实践、交流研讨、参观访问等途径,开阔眼界,不断提升学科教学专业素养。通过培训计划,教师实现了知识向技能的延伸,经验向理论的升华,常规技能向创新技能的转变,一般技能向个性化技能的转变,实现了其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骨干教师示范辐射作用,学校定期要求区、镇、校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市、区级工作室的学员开设校级及以上公开课,在校内发挥辐射带头作用。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往往是他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的展示,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
“强校工程”以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专业素养大幅提高,多名教师主动申请开设区级公开课,多名教师在学区集团化范围内参与命题。各年级教学成绩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2019 年获得区教学质量奖,家长满意度有了较大提升。
在领导的重视和支援校、教育集团的扶持下,学校先后获得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行规示范校、上海市家庭教育示范校、奉贤区文明单位、奉贤区教育系统“和润”特色奖、奉贤区教育信息化优秀校等荣誉称号。“强校工程”中,以命题能力、课堂效能、骨干教师梯队为建设方向,着力于点燃教师成长的激情,让“强校之路”走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