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焦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贵州都匀,558000)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注重运用仪式礼仪。认真贯彻执行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宣传基本知识和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黄人颂认为:“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祖国就拥有什么样的道德面貌。儿童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未来祖国建设的骨干力量,从小培养儿童初步关心和热爱祖国的情感,可以为其以后进一步形成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打下基础。”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礼仪教育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向幼儿宣扬爱国主义礼仪思想、规范幼儿的行为,可以将爱国主义思想和行为准则结合起来,进而为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提供精神保障。
礼仪教育是礼仪与教育的结合体,运用礼仪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与礼仪教育内容巧妙结合起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施行系统的爱国主义行为规范教育。礼仪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旨在让幼儿掌握爱国主义礼仪的规范、要求、礼节、程序,学会尊重和履行爱国主义活动。本文中的幼儿礼仪教育特指针对正在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的爱国主义礼仪教育。
首先,礼仪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提供了可能。礼仪依靠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符号、行为模式和程序模式,传达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政治导向,并在展示、引导和创新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发挥了正确的作用,将思想外化为规范的行为习惯。
其次,礼仪为提高幼儿的爱国主义意识提供了手段。礼仪需要多次重复的实践操作,这使得机械和思维记忆得到强化,从而推动幼儿的记忆不断增强,认识会有较深层次的提升。在仪式活动的氛围中,幼儿可以切身体验和感悟,所以仪式活动可以发挥场域效应的效用和价值,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爱国主义强大的精神力量,让幼儿达成维护祖国利益的共识。
最后,礼仪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给“仪”以标准,“仪”把“礼”在实施中具体化和形象化。孔子重视教育并宣传礼学,提出“不学礼,无以立”,教育人们用礼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如今,众多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呈现了多样化的仪式,春节写对联、贴对联、贴窗花、拜新年,元宵节赏花灯、吃汤圆、猜谜灯、耍龙灯,这些仪式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强化了人们对节日的认识。每一种节日都有仪式活动,幼儿园可以以节日为主题开展文化活动,传承和发展礼仪文化,同时,让幼儿认同节日文化,热爱祖国的文化。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教育的育人全过程中去。幼儿园开展爱国主义礼仪教育,教师是活动开展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应先具备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意识和价值判断,合理构建教育体系,将礼仪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中。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指出,教师要对文明礼仪含义、作用、内容以及个人素质等进行综合的考量,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礼仪教育。幼儿园要进行师德师风建设,树立教师模范,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幼儿教师应当先具备家国情怀,具有对民族和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幼儿园管理者应为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礼仪教育意识,对教师进行礼仪规范。教师要使用温和有礼的言行促进和谐师幼关系的形成,让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提高幼儿学习礼仪、运用礼仪的兴趣。
环境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蔡迎旗认为:“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汲取有关物体特性及发展的规律的信息,以及人类社会的基本生活准则,从而形成健康的人的心理。为此,教师要为孩子提供丰富、适宜的环境刺激,以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注意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教育中,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同样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创设环境,促进幼儿的多方面发展。在礼仪教育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在活动室及走廊布置中国地图、国旗、国徽等图片,张贴礼仪标语,悬挂立体图标,刺激幼儿的视觉,给幼儿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行为提示。
例如,在晨间入园时,幼儿园可以播放《红星闪闪》《我爱北京天安门》《升国旗》《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让幼儿在嘹亮的歌声中萌生爱国情怀。幼儿园要定期举行升旗仪式,遵照升国旗礼仪要求强化幼儿的行为表现。国庆节临近时,幼儿园可以开展升国旗、奏国歌等一系列活动。教师可开展爱国主义礼仪主题教育,教幼儿正确升挂国旗、正确使用国徽。通过一系列的礼仪教育,幼儿可以在活动中掌握礼仪规范,深刻体会礼仪中的爱国情感。通过长期的熏染和反复的练习,幼儿会将良好的爱国主义礼仪行为内化成自然而然的习惯。
国旗、国徽、国歌是国家象征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宣誓国家主权、捍卫民族尊严的标志,让幼儿正确升挂国旗、使用国徽和唱国歌是爱国主义礼仪教育的起点。教师可以将礼仪教育渗透到各领域教学中。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教幼儿认识汉字,讲解汉字的构成的同时可以让幼儿学习国歌歌词,加深幼儿对国歌歌词的理解。在学习故事《江姐绣红旗》时,教师可以让幼儿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来源,结合童谣《升国旗》为幼儿讲解升国旗的礼仪知识。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画国旗和国徽,带领幼儿认识国旗和国徽的组成部分,给国旗、国徽上色。在音乐活动中,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开设鉴赏课,让其感受国歌的韵律;针对中、大班幼儿,可教会他们唱国歌。在社会领域活动中,教师可以教给幼儿正确升挂国旗、使用国徽和唱国歌的方法,放映有升旗、奏国歌场面的视频。观看影片和教师示范可以让幼儿直观体验礼仪,激发幼儿对爱国主义礼仪的兴趣。在健康领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模仿红军攀爬的体育活动。
幼儿礼仪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正确的礼仪行为。为了让幼儿体验良好的礼仪情感,幼儿园和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观红色基地文化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幼儿讲解红军故事,解说国旗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作用,让幼儿认识国旗的来源和国歌的重要性。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参观法院、旁听党政会议等,让幼儿观察国徽的使用,通过实地走访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爱国主义礼仪的庄严与神圣,使其懂得作为中国人要尊重国旗、国徽,正确地唱国歌。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教师可运用场效应,借助语言、声音等元素刺激幼儿的听觉、视觉等感官,让幼儿在活动环境的熏陶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产生维护中国利益和中国主权的意识。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儿童的学习建立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儿童通过参与游戏和日常生活的各种体验学习”。爱国主义礼仪教育活动也要强调体验性。例如:幼儿园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的宣誓仪式时,可以让幼儿当旁观者,观看整个活动;国庆期间,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参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城乡社区、爱国教育基地等组织的升旗活动。直接体验可以让幼儿的爱国思想不断深化,强化幼儿的爱国情怀。幼儿园还应重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邀请特殊职业的家长(如警察、解放军、律师)到幼儿园为幼儿示范升国旗、奏国歌和使用国徽的礼仪。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到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通过集体出演的仪式让幼儿切身体验活动的庄严肃穆,通过榜样引领和行为示范纠正幼儿的礼仪问题,使其对爱国主义礼仪的感受更标准化、具体化和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