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平安路第二小学 韩秀芬
“教书育人,立德为本”始终是教学领域所秉承的重要方针,小学是树立正确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与培养高尚道德品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在词句讲授、阅读理解、诗词鉴赏、作文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使学生拥有一颗爱国之心、感恩之心、大爱之心,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
德育理念往往包含在语文课文的每一个词语或者每一段文字中,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将涉及德育理念的词句标记出来,并围绕道德品质这一主题进行拓展教育,帮助学生与课文内容融为一体,进而达到陶冶道德情操、净化心灵的教学目的。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与德育理念息息相关的课文经典词句展现在屏幕上;同时,将课文中的故事转化为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让学生能清晰直观地体会到课文中所体现出来的德育知识。
以《司马光》这篇课文为例,教师首先将课文中表述的故事转化为图片,然后将涉及德育理念的词句做好标记。比如“当一个朋友掉进水缸后,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最终,小朋友得救了”。教师可以根据这段话,渗透德育理念:“同学们,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应当学习司马光遇事不慌、帮助他人的优点,如果在生活中也遇到类似的事情,一定以冷静清醒的头脑对待,并主动伸出援手去帮助他人,解决他人的困难。”学生一边聆听教师的讲述,一边观看视频课件,头脑中会立刻浮现出司马光勇敢机智救人的场景,这样会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语文课文由若干个优美的词句构成,每一组词句都包含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抒发了一种真实情感,透过词句能体会主人公的博大胸怀或者优秀的道德品质。基于此,教师可以结合语文课文内容引入德育主题,让学生找出课文中与德育理念相关联的词句,比较一下哪一位学生找到的最准确,并通过鼓励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以《爱迪生救妈妈》这篇课文为例,课文篇幅并不长,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将全文内容绘声绘色地朗读一遍,在朗读之前,提出一个与德育主题有关的教学问题。“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并找出课文中能体现爱迪生聪明机智与孝顺父母的词句。”当教师朗读结束后,给学生预留出3~5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选择学生代表作答。学生甲:“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我认为这句话说明了爱迪生救妈妈的急切心情。”学生乙:“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我认为这句话说明爱迪生特别自信。”学生丙:“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满意的笑容。我认为这句话说明爱迪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爸爸的认可。”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在词句中感受到爱迪生对妈妈的爱以及爱迪生小时候的聪明才智,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孝顺自己的父母。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阅读底子薄,在阅读课文时往往由于情感运用不得当、语气轻重拿捏不准导致阅读效果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始终以学生为教学核心,在教学课堂中扮演辅助指导的角色,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使其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受到精神洗礼与道德熏陶。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通过粗读的方式,理清课文的主要脉络,找出课文的中心思想,看一看这篇课文所要讲述的道理或者诠释出了哪些人生哲理,然后再进入精读阶段。阅读时,应当结合主人公所处的历史环境与社会环境,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其中,做到声情并茂,抑扬顿挫,以确保阅读质量。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周恩来总理小时候读书的一个小故事,透过这个真实的故事,可以看出周总理博大的爱国情怀。因此,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必须运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将满腔的爱国热情融入阅读过程中。比如在读到“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学生应当在最后一句加重语气,以体现周总理当时的豪情壮志。而读到其他同学回答的内容时,可以采用平缓的语调,以表现出这些学生的碌碌无为,以此与周总理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在真实的阅读体验中感受到爱国激情,对陶冶学生的爱国道德情操有帮助。
情境创设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观,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结合课文内容,选择学生代表以阅读的形式来演绎真实场景。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也在阅读表演过程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以《慈母情深》为例,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作者小时候与母亲之间发生的一段小故事,母亲为了自己孩子喜欢的一本书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地工作,为的是凑够1.5元买书的钱,全文表现出了作者与母亲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许多学生读过之后都会潸然泪下。在阅读教学课堂,为了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和感受到母子情深的场景,教师可以选择学生代表来到讲台前,分别扮演课文中出现的母亲、作者本人以及老头的角色,教师负责朗读课文的旁白部分,然后由学生结合自己的角色体会当时每一个角色的心理、表情,将一个真实的母子情深场景演绎出来。这样一来,学生能在角色扮演过程中体会到母亲的艰辛,进而升腾起感恩之情,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小学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教师可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设置德育主题、寻找生活中德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道德品质教育产生深刻认知,以此端正学生的行为,成为品德好、学习好的优秀学生。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德育小故事,比如爱国故事、助人为乐故事、孝顺父母故事、诚实守信故事、文明礼貌故事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这些道德主题的故事,设置一个德育主题的写作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通过结合亲身经历,将个人的真实感受转化为文字,与同学和老师共同分享。
在学到《只有一个地球》的课文时,当教师授课结束后,可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作文题目,让学生自行创作一篇600字以内的命题作文。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现状给以提示,比如在生活中,学生对恶意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当保持怎样的态度,学生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不乱扔垃圾、不破坏花草树木、保护小动物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思维,写出一篇高质量的作文。这种方法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在自主创作中逐渐对德育理念有更深一层的认知。
知识来源于生活,尤其是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了将生活中的德育理念渗透到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德育小故事,并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来启发学生,使学生受到道德与精神的熏陶。
比如近年来关注度较高的“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将自己的答案说出来,讨论结束后,教师选择学生代表作答。学生甲:“我认为老人摔倒以后,应当马上过去把老人扶起来,因为家家都有老人。如果换作自己家的老人摔倒,结果没人扶起,那后果将不堪设想。”学生乙:“我认为老人摔倒以后,应当马上扶起,并且通知老人的家属马上赶到现场,这样,家人就能第一时间看到老人安然无恙。”学生丙:“现在有很多人都不去扶摔倒的老人,主要是怕老人起来之后讹上自己,我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的话,那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就会心寒。”当学生回答完毕后,可以将自己的观点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对道德的认知能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进而在日常生活中,时刻规范个人行为,将自己的正能量传递给社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是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通过德育渗透,学生不仅学习和掌握了语文知识要点,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大义凛然的民族精神、千古传颂的高风亮节,为学生的个人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