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深化社会主义认识的讨论

2020-03-03 13:33奚广庆
理论与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恩格斯马克思人类

奚广庆

我国社会主义学研究正在不断深入。最近读到同仁以“现实的人”作为社会主义出发点以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认识的文论。笔者年迈,无力进行这样宏大的研究,但十分关注和热心支持这样的探索。本文依据唯物史观、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学说等方面,提出几点粗陋的看法,以供交流讨论。

一、正确认识“现实的人”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

评估和思考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进退得失,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提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也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发展学说,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深化和推进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种有新意的学术研究尝试。

科学社会主义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思想的形成史表明,他们关于“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都是唯物史观的范畴,而不是西方中心论史观的人本主义概念。马克思、恩格斯是依据唯物史观,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创立了工人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光辉学说,指导和鼓舞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争取解放、自由、发展、幸福伟大目标的历史运动。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他们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坚持以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认识社会,阐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表现这一矛盾的复杂斗争以及在阶级社会中不断开展的阶级斗争,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实现了人类社会思想史发展的伟大革命,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阐明了现代工人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及其条件、进程和一般目的,创立了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历史运动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设想,也是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的,以现代工人阶级的解放运动为社会基础的。“现实的人”“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不能理解为笼统的、没有分化、没有差别的抽象的人,而应理解为生活在具体的社会条件、社会实践、社会关系中的人。归根到底,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是以人的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出发点。把握生产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认识人们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社会关系巨大的历史和现实的差别,才能够认识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代和社会形态,洞见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进步方向。脱离唯物史观,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则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唯心史观。我们既不能把它们和人、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地位等抽象概念混同,也不能把“为了一切人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这些抽象的概念作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贴上马克思主义的标签,阉割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发展的学说。

实践表明,把人作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可能会走入西方中心论史观。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评估现实社会主义模式,分析其弊端和失误,可以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提出多种思索与积极借鉴。但问题在于,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发展变革是全部社会发展的基础。如果把人作为社会主义出发点,不顾各个地区、国家、民族发展的现实差别和极大不平衡,把西方关于人的发展观点作为衡量标尺,将西方社会发展逻辑当作万能的历史哲学,评估东方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就无法认识到它是20世纪世界东方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发展及其尖锐表现形成的复杂国内国际斗争的历史产物,就会纠结于与东方社会主义发展特殊性所伴随的曲折、弊病、失误、惨剧,也就可能出现认识歧见。这样以人为出发点,就从实践和理论、历史与现实上,否定了东方社会主义崛起的历史必然和伟大的世界意义,更谈不上深刻理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复杂性、多样性、曲折性、长期性,谈不上深刻理解东方国家人民争取自由、解放、发展的历史运动的社会特质、发展规律和历史地位。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最大理论失误,不是忽视以现实的人作为社会主义的出发点,而是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教义化、形式化、模板化。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是总结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全部实践,深刻回答社会主义“时代之问”所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创性贡献与全新范畴。当然,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但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述里是找不到“本质论”提法的。邓小平也没有说,他是根据《共产党宣言》自由人联合体观点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现在有一种思维定式,即认为一切重要的观点、原理都要贴上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标签才算重要、科学。于是,人们按照社会主义是以人为出发点的公式,说《共产党宣言》的观点是对共产主义总本质的揭示,邓小平理论只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部分揭示。于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独创性理论,被教条主义地解释为马克思、恩格斯未来社会理论的套接。

人们当然可以把《共产党宣言》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理解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但是不能教义化和模板化,要坚持实事求是,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理论的形成发展来思考与讨论。《共产党宣言》以及后来的序言都没有表述“本质”的概念。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阐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个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没有说《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本质”,强调“自由人联合体”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命题,不可以做出人本主义的理解。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多次谈到“自由人联合体”,但是没有“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指明“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原则”。对于自由人联合体这个未来社会的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在世时都没有见到,更没有在其中生活,所以如何表述都是非常审慎的。1894年1月,意大利人卡内帕请求恩格斯为1894年3月起在日内瓦出版的周刊《新纪元》找一段题词,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以别于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在给他的回信中写道:“我打算从马克思的著作中给您找出一则您所期望的题词。我认为,马克思是当代唯一能够和伟大的佛罗伦萨人相提并论的社会主义者。但是,除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面这句话,我再也找不出合适的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要用几句话来概括未来新时代的精神,而又不坠入空想主义或者流于空泛辞藻,几乎是不可能的。”(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0-731页。在这里,恩格斯只是指出,这段论述体现了“未来新时代的精神”,而没有使用“本质”这样的概念。他还特别指明,理解这段论述,要“不坠入空想主义或者流于空泛辞藻”。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界定是:“现代社会主义力图实现的变革,简言之就是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以及通过消灭一切阶级差别来建立新的社会组织。”(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9页。我们看到,马克思、恩格斯对自由人联合体的界定是谨慎的,表述为“基本原则”“未来新时代的精神”,没有定义它的本质。对中国共产党人基于20世纪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独创的重大范畴,不可作出模板化的理解,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阐明它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发展,对传统社会主义的突破创新。

按照人是社会主义出发点,“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以整个社会成员各个方面素质的不断提升为首要条件”。其实这个首要条件本身就需要前提条件,那就是人类世界生产力的高度发达、财富极大丰富和普遍交往的发展。从现在的发展来看,至少需要几十代人的奋斗它才能够来到人间。我们还是从学理的畅想回到现实的世界。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唯物史观的第一条原理就是,应该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即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邓小平解放思想,独立思考,经过几十年的反复实践,系统总结,突破教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伟大思想,开辟了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新道路,改变了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人民、改变了现代中国。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充分表明,在社会主义时代,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互为基础和相互促进的。既然社会主义本质的伟大思想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历史性地推进了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就要系统深刻阐明这一伟大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伟大学说的创新性发展。

二、历史地批判地认识与对待人道主义思潮、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我们应当历史地、批判地分析实践,认真对待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形成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在历史上起过巨大进步作用的思潮。其最初形态是人文主义,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呼吁尊重“人性”“人的尊严”“人的自由意志”,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等,勇敢地反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在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一思想成为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鲜明旗帜,把人类文明推向新的高峰。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人类历史进步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类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站在人民的立场上,阐明了工人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批判地研究与吸取了历史变革时代人道主义思想的积极成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恩格斯说过:“现代的唯物主义,它和过去相比,是以科学社会主义为其理论成果的。”(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7页。在当代欧美发达国家,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潮仍广泛传播、不断发展,是一个在社会政治界、学术界、科技界、文艺界、企业界等都有广泛影响的重要社会思潮,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人道主义者。20世纪中叶以来,先后形成了罗马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弗朗索瓦·佩鲁的新发展观,阿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论以及各种绿色运动和绿色团体甚至政党,他们都对人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提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理论认识和方略,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运动。这些思潮和运动,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有了新的发展和特点,对现代资本主义的改造和改良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我们在推进人类解放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事业中需要很好借鉴。因此,我们应当关注与研究这方面丰富的认识成果和多样的实践活动,吸取一切有益的思想和经验,开展合作与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的发展主义理论研究人的发展问题,贯彻了一种西方中心论历史观。他们对俄罗斯、中国和其他东方国家的发展战略与变革道路,有所理解,也有许多偏见。比如佩里的发展主义理论,居高临下以权威自居,完全采取西方发展理论与战略,将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人从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需要出发而提出和实行的有民族特色的发展理论和方略,指责为对马克思及其相关思想遗产的误读,是什么“马克思思想的退化现象”“肤浅的简化主义”等。对东方不发达社会主义这种片面理解,我们应当做出理论回应,全面阐明社会主义发展观,不可盲目地认为“对我们今天如何认识和阅读马克思仍然具有启发性意义”。

在人类社会信息智能的产业革命时代,研究与认识现代人类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人类解放发展理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与现实危机表明,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正陷入困境,面对新的难题,呈现衰落的态势。在全球化、信息化、金融化时代,盘剥全球人民的跨国资本大鳄、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使人们完全屈从于毫无个性的金融结构和信息网络的权力,资本主义商品拜物教已经发展到信息拜物教、金融拜物教。制度本性决定它无法消除资本异化和资本奴役,无法解决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文化危机、生态危机、精神危机。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实质上是一种文明没落。人类发展表明,文化是历史最深刻、最基础、最自由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伟大思想体系,是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与优秀文化全部最新成果的科学理论。以自由人联合体为最高目标、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文化优势,推动人类世界不断摆脱资本的根本弊端,历史地、逻辑地走向全新的自由的发展的人类文明。这是坚持和发展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一个时代课题,我们应当吸收一切文明成果,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

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一些文稿的发表,西方马克思主义曾广泛开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发展思想的研究,有不少学理成果,也形成了不少思潮与学派;但他们并没有把人本主义建设为社会主义运动与人类解放事业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没有开辟劳动人民争取解放斗争的新局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的讨论中,一些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批评斯大林的集权专制体制时,也进行过很多探究与开掘,形成了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思潮。波兰马克思主义研究家亚当·沙夫1965年出版的《马克思主义与个人》一书,对人道的社会主义作了相当系统的阐述。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彻底的人道主义、战斗的人道主义、完整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目标就是解放每一个人,从而解放整个社会,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并没有许诺任何空想的天堂,而要致力于消除人类不幸的现存社会原因。我们重视他们钟情于社会主义的探究精神,但是把人本主义、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救命稻草是不可取的。实践表明,他们没有为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创新、发展繁荣开拓出一条新的成功道路。

在苏联共产党内,自赫鲁晓夫改革起,这种思潮也广泛流行起来。他们从全盘否定人道主义走向了完全拜倒在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脚下。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提出改革新思维,形成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系统理论与纲领。他们描绘了十分美妙的前景,但是残酷的现实是存在74年的苏联社会主义“一朝崩溃”,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但要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彻底失败的教训,而且要深刻反思与记住人道主义使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全面垮塌的历史悲剧。

三、在实践中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学说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一部持续不断争取人的解放、自由、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把人类解放的历史进程提高到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阶段。对于人类追求社会主义这个最美好社会的运动及其历史发展,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进行考察、研究与评价,也是符合历史逻辑与社会发展规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毛泽东就向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4)《毛泽东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44页。,“伟大的胜利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已经复兴了并正在复兴着伟大的中国人民的文化”(5)《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6页。,中国人民将“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大同”(6)《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1页。,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98页。。7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植根中国大地,代表人民意愿,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吸取人类文明积极成果,开拓了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运动的中国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把争取人类解放、自由、发展、幸福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关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世界历史性成就,学界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已经发表了很多论著。因而在本文,笔者从思想理论研究发展方面略作论列。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界就开展了关于“人是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深刻研究与广泛讨论。进入21世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成为党的理论和方略,更融入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实践。江泽民阐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适应时代要求和实践新的发展,2003年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而系统地阐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当前,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深化改革开放,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今天,我们要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拓的自由解放发展、共同富裕的伟大道路的时代内涵和发展规律、丰富经验和历史意义。

以“现实的人”作为出发点,评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退得失,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8)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我们不能什么都要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找来若干语句作为根据,来判断和指引中国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蕴含着无比光辉卓越的思想,必须深入学习研究。世界每日每时都在发生变化。马克思、恩格斯的许多设想是19世纪中叶在欧洲国家形成的,200多年来这些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司法、文化艺术、生活方式等已经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200年后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人们不得而知。他们多次申明,没有关于未来社会的任何预设方案。显然,把他们在不同时期的语录当作定义、要求句句照搬落实,是违背他们思想品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成功,不是熟练背诵他们的语录,而是继承和弘扬他们伟大精神、伟大思想,并和中国历史条件、现实发展、优秀文化传统正确结合起来,形成中国人的理论、特色与方略。教条化模式化地用个别词句来评价和引领中国人民实现解放发展的伟大社会变革,只会导致事与愿违、南其辕而北其辙。

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就要以现实的中国人为出发点。我们要坚持以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来观察和评估中国人民解放发展斗争的进退得失。从一百多年前洋务运动开始,中国人就进行了各种改革、改良、开放、变革、创新的尝试和发展实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了世界历史性成就,但是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还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各方面发展还很不平衡、很不充分。在强劲而复杂的全球化、信息化进程中,增进中国人民福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实现强起来的飞跃,我们需要极大提高中国人的全面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是在经济全球化中推进改革开放,任何狂风巨浪、逆流险滩,都不能阻挡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的伟大革命。我们要坚持遵循中国人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打开国门,走向世界,学习别人一切先进的东西,消化形成自己的东西,绝不能照抄照搬、丢掉自己的根本。我们必须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自己的路。如果陷入对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迷思,将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理解为以西方的人为出发点,用西方中心论的观点来评估和改革东方社会主义,把东方社会主义定义为一种中世纪的小农业不文明社会模式,认为我们的人民还停留在斯大林“大清洗”的野蛮和愚昧时代,只能跟在西方国家后面亦步亦趋,进而企望利用通信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的便捷,将西方发达国家民主选举、言论自由、对个体生命及其价值的重视等信息迅速传至国内,从而启发人民的思维及对问题的认识,甚至去体验西方自由文明,来造就什么社会主义的“全新的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已经焚毁了社会主义苏联。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在一个个国家推行颜色革命、制造人间惨剧的行径历历在目,我们为什么还要迷信他们“民主自由人权”的弥天大谎。

“现实的人”,不是笼统、千人一面的,而是有差别、有分化的人,是古今中外、东西南北、族群纷呈的人。各个民族都会形成自己的思想文化。中国人在争取自由解放、发展、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奋斗中,也形成了丰富的人文精神、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人的人文主义优秀成果,是中国人评估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坚持的一条根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要求研究现实的人及其发展的历史。恩格斯说过,他们的世界观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我们必须研究和把握这个科学。毛泽东早在1939年就指明,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给以总结,承继这份珍贵的遗产。历史发展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国人民解放发展斗争的突出优势和文明根基。我们只有从中华历史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与思想智慧,才能在中国不断把工人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的世界历史事业推向前进。

人是历史的主体。文化作为人类思想智慧、观念精神发展的科学结晶,是历史发展中最基础、最深刻、最具潜质的社会力量。在人类争取解放、自由、发展、幸福生活的奋斗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都创造了多样化的文明遗产。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人类发展到科技革命、工业革命、工人运动时代形成的关于人类争取解放、自由、发展的伟大思想体系。以儒家为标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在2 500多年前华夏大地农耕时代,在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中国古典的关于现实的人生存、交往、发展的学问。比如,小康社会、大同世界、天下为公的理念,重民、安民、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格训,变革维新通达思想,“仁义礼智信”的家国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高尚追求,和而不同、以邻为伴、协和万邦的交往观念,等等。我们老祖宗的伟大史著《史记》,是这样表述中国人民对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追求: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使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等等。中国人这种古典人文主义的宝贵遗产,彰显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追求解放、自由、发展、美好生活的丰富深刻的思想与智慧。

割断历史发展,抛弃传统文化,不加分析地给传统文化贴上小农业“不文明”社会模式的标签,而加以一概抹杀、完全否定,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华历史文明关于争取人的自由、解放、发展、幸福这些历史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学说有一些表述不尽相同的共同理念和共同追求,从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看,是互融互通的。我们在推进为人类求解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中,对于中国人关于人的自由、解放、发展的宝贵历史遗产,要适应时代前进步伐和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坚持批判传承、守正出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其在人类文明的新发展中再展辉煌。

猜你喜欢
恩格斯马克思人类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