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理念下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

2020-03-03 10:10
关键词:职业道德成果岗位

王 莹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公共管理系,合肥 230031)

2017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对《会计法》的修改,取消从事会计工作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要求,此举不仅在财会领域掀起轩然大波,也引发了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深入思考。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会计行业的“门槛证”,一直以来都是会计专业教学“课证融合”的基点,对教学组织具有明确指导作用。会计从业资格证这类低含金量“门槛证”的取消,不仅是国家简政放权的结果,更体现出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层次的提高,表明会计工作从核算型走向管理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为此,高等教育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当适时转变,聚焦产业,对接企业,立足职业技能的提升。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以往的教学实践将课程定位于服务会计资格考试,教学以掌握学科知识为目的,局限于理论讲授,对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培育有所欠缺,难以与会计理论应用的实务性与会计行业从业环境的复杂多变性相匹配,无法充分满足学习者灵活掌握与运用相关知识的需要[1]。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其课程教学一直侧重于对学生应试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多采用考点梳理结合真题讲练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为此,有必要通过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s-BasedEducation,OBE)理念,在充分借鉴工科教育成果导向培养标准的基础上,对“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改革,构建应用教学场景,使学生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与能力的提升紧密结合。应摆脱多年以考证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创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相融合、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的“零距离”的教学模式。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实施策略和过程评价需要进行更为精准化、科学化和灵活化的设计,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恰好可作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的起源和发展

OBE理念最早出现于美国的教育模式改革,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解决教师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成果不一致的矛盾。以泰勒的教育目标原理及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发展分类理论为代表,借鉴行为主义思想,重塑课程模式,严格关注学生的行为特征,将价值观形成、洞察力培养和判断力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特克进一步认为,预期学习产出是驱动课程教育、学生学习和学习成果评价循环体系的核心,教育者在清晰设定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具有的知识运用水平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组织形式以保证学生达到预期目标。20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帝系统完善了将教学目标和教育组织系统聚焦于学生是否能成功获得应用知识能力的OBE教育理念,并将其概括为一个执行愿景、两个核心目标、三个必须前提、四个实施规范及五个操作要点[2]。21世纪初期,OBE理念的发展更加集中于具体学科预期学习成果的细化。随着理论的日渐完善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包括我国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机构对OBE模式予以关注和认可,在更多的教学领域开展了实践。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作为会计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重新架构课程体系和教学组织,以适应社会、行业、企业、学校及个人发展的需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同时培养职业道德素养,具备合格的职业操守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

二、基于 OBE 理念“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实践

结合多年“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的实践经验,将OBE理念引入“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的课程教学,在深入总结课程教学特点的基础上,课题组对课程教学组织进行了改革与重新设计。遵从“成果导向、学生中心、动态改进”这三个OBE核心教育理念,按照岗位需求分析、成果目标设定、实现路径分析、课程内容设计、课程实施策略、课程考核评价六个步骤来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

(一)岗位需求分析

在课程开展前,对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行了调研。在社会人才需求分析调查中,将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领域按行业类型和企业规模进行划分,通过发放问卷、统计调查等方式准确定位各类型用人单位的发展需要和用人需求,对行业特征、企业需求及岗位能力等进行分析。同时,对学生的基础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单独访问、分类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学习需求,包括学生的公共知识基础、专业知识基础、实习经历、未来职业规划和期望等。

(二)成果目标设定

课程学习预期目标即成果目标的设置既要充分尊重岗位需求又要立足学校教学资源,符合教学规律,确保教学过程的可行性。与传统的教学目标不同,OBE理念下的学习预期目标是对知识的掌握、技能水平与工作任务的有机结合,学习预期目标可以分为知识层面的目标、技能层面的目标和素质层面的目标。根据前一步骤的岗位需求的分类、汇总和归纳整理,结合学生的专业能力,按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设计知识性预期学习成果目标,按专业实践能力学习需求设计技能性预期学习成果目标,按综合素质及学习能力培养的需求设计素质性预期学习成果目标。

(三)实现路径分析

在设定成果目标后,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学生的学习优缺点, 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确定各个课程单元预期成果的实现途径。学生学习需求分析根据人才需求调研情况进行量化,按照社会需求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等级:1代表社会需求低, 5代表社会需求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按照学生基础状况调研情况,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等级:1代表学生完全欠缺的能力,5代表全面掌握的能力[3]。二者的差值即为教学期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可经常对照该表,针对不同的教学期望,灵活选择一个或多个实现路径,达成教学期望目标。

(四)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OBE理念的课程构建原则,与社会、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按照相关岗位对于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明确各学习单元对于实现预期“学习产出”的贡献及程度,对应于某一岗位相应职责方面的能力目标和要求,制定相应课程单元计划完成的预期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各项基层岗位的能力。在课程实践中同步完成对学生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的培养,实现课程的实施、应用能力的提升与职业能力的具备的无缝衔接[4]。将“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理论部分、实务及实训操作、实习锻炼、总结提高”四个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学习财经法规、会计基础及实务操作方面的基本知识;实务及实训操作部分主要是学习使用常用财务软件,并通过实训软件进行实务操作演练,熟悉完整的业务流程及操作,培养岗位胜任能力;实习锻炼主要是通过在一线岗位的实践,检验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检视塑造自身职业能力的成果和不足;总结提高主要是在对学生前三个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为持续提高职业能力水平指明方向。

(五)课程实施策略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是一门应用型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为学生提供就业技能的培训。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了教学实施策略。

1.职业咨询指导

很多学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缺少远期的职业规划,对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疏于自省和思考[5]。因此,在教学中不断鼓励学生加强职业规划和人生思考,将学习阶段学习目标的达成和长期人生价值的实现联系起来,重视专业学习与未来工作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规划职业目标,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的动力,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接轨,帮助学生尽早适应行业发展对从业人员能力需求的变化。

2.理论教学

理论知识是获得应用技能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是教学工作的前提。作为传统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理论知识的课堂讲授不仅关系到后续实验教学和实训的顺利开展,而且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预期教学成果的达成至关重要。在实践过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有效地促进教学互动,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按照理论精析—案例—情境再现—分析讨论—教师总结等流程,组织课堂教学,确保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更注重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财务类工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思考。

3.实务及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既是对基础理论和知识掌握情况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实操技能的培养。将实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介绍通用财务软件的使用和操作,帮助学生熟悉财务软件的操作,认识会计电算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核算流程;二是按照小组进行企业模拟经营,采取无领导小组竞赛的方式,由学生对企业经营、核算进行模拟,采取适当的经营策略,最终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通过模拟企业经营和会计核算的各个流程,使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财务部门工作的内容、流程以及与其他部门间的协作关系,为预期学习成果的实现及以后从事财务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相关行业实习

除了理论教学、实验、实训之外,到相关企业见习和实习也必不可少,它能让学生参与一线工作,亲历会计核算监督各个环节。实习岗位的主要方向有两个:一是基层业务岗位,包括企业中的出纳、报税等基础性工作;二是管理辅助岗位,主要是处理各种事务。岗位实习不仅能让学生对财会岗位有具体的认知,强化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锻炼了学生的业务能力,为学生今后进入职场提供宝贵的经验。

(六)课程考核评价

评估学习产出对课程的改革及持续改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OBE理念下的课程考核体系的目标在于评价教师和学生对预期学习成果的完成度,在保留横向评价模式的同时,强化学生的自我纵向学习成果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试题检验,更为重视各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目标的达成。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跟踪,成果目标达成与否的检验,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

一是课堂学习成绩(分值占30%)。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课堂参与程度、案例分析能力等,对学生课前预习、课堂讨论、随堂测试等各个学习环节参与程度和表现记录打分。

二是实务实训实习成绩(分值占20%)。主要考察学生会计实务操作、会计软件运用、岗位实习实训等相关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熟悉会计工作的流程和特点,根据会计实验的完成度、企业实习的参与度与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等指标,进行小组互评和教师打分。

三是考试成绩(分值占30%)。分为期中和期末两次集中考核,期中考试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点的掌握,期末考试在学生实训、实习后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进行总结反思后,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水平的提升。

四是实验总结(分值占20%)。学生对行业实习经历进行总结,交流经验、体会,分析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查找自己在理论、知识、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今后提升与改进的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考核评价围绕培养目标,从学生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三个层面进行考察,实现对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过程实施的全方位、全过程动态考核评价,将教育教学活动成果串联起来,客观反映其中的优势和不足,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提供可靠的参考。

三、OBE 理念下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实践成效

OBE 理念下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成绩的通过率比传统教学方式提升了 6.0%,学生成绩均呈正态分布。从教学整体情况看,无论是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还是与社会需求的匹配,OBE理念下的课程教学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全控制:表现在:首先,教学中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评估工具,教师可以依据预期产出对讲授内容进行实时调整,组合核心知识,优化讲授顺序,将社会需求的知识、技能以适合的方式充分传授给学生,实现课程目标;其次,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成果的产出,通过对岗位需求的细化,明确技能要求,有针对性地加以强化实训,精准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的评价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充分尊重社会需求,调动相关行业企业参与制定教学标准,调整教学过程,使毕业生更具岗位胜任能力。

结 语

为了积极适应会计从业资格证取消后社会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将OBE 教学理念引入“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以预期学习成果为导向,聚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按照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多地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目标的适用性,引导学生自主掌握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升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成果岗位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中的诚信问题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