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国 峰
(滁州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不断成熟,信息化建设成各行各业未来发展必然趋势。而随着教育信息化概念不断深化,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持续产生融合。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最高形态。智慧教育一词最早源于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大成智慧学”,是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助力人类智慧发展[1]。而现阶段,智慧教育多指智慧教育系统或平台,是由国家、社会或院校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营造的高学习体验、高内容适配性、高教学效率的教育行为,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教育大数据、交互平台等科学技术建设形成。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高阶形态,在教学制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授课途径以及学习氛围等方面均有极大程度改进,究其根本其核心转变在于教学模式的变化[2]。而师范生作为教育事业开展的核心储备力量,是落实促使智慧教育全面推广的关键所在。现阶段,高校师范专业信息化建设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未能达到智慧教育系统要求,这会导致智慧教育相关人才培养发展滞后。因而,兹从智慧教育理念出发,深入探讨师范专业信息化提升实践路径。
智慧教育是当前各阶段信息化教育追求的目标,其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当代信息技术,促使教育事业更为科学、先进、贴切,是培养时代创新人才、智慧人才的关键。在智慧教育视角下,高校需充分整合教育资源、搭建信息技术平台、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促使自身信息化建设向智慧教育靠近。因而,在智慧教育视域,师范专业应紧跟时代发展变化,不断促使教师群体实现自我突破,并根据社会需求转变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互联网、移动通信设备在我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普及,网络与手机等高新科技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不断融合,使得教育行业呈现出诸多新型教学模式,例如“学堂在线”慕课教育平台、翻转课堂以及网络直播课程,信息化教学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现阶段,在教育部门出台的相关教育信息基础建设文件推动下,中小学以及高等院校均开始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不断将网络课程等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结合。而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智能技术被应用到教育事业中,创造出智慧教育这一全新理念。智慧教育成功突破了当前信息化教育的局限,不再简单地将课程腾挪到网络介质上,而是形成以智慧学习、智能管控、综合分析等功能为一体的系统化教育体系,能够将信息技术优势贯穿至课程编排、课堂教学、成绩考核等教育全过程。因而,智慧教育成为现阶段各类院校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准,以智慧教育为目标进行信息化提升有助于促使师范专业教育紧跟时代变化,为社会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类人才。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纸质媒介向网络电子媒体转变,使得知识内容获取方式更为多元且便捷。随着信息传播突破时空限制,国际上各类知识理论与思想观念发生激烈碰撞,社会整体迎来知识多元化、思想多元化浪潮,人类个体向着个性化、多样化、丰富化等特征发展。在此时代背景下,教育行业需跟进学生特征转变,提升教育针对性、适宜性。而教育人才作为教育事业开展的主体,其培养模式也应当跟进时代发展,向多样化、综合化发展。长期以来,师范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教育型人才的重任,其通过体系化教学模式为学前教育、中小学校以及教育机构输送大量教师[4]。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与教育手段等因素限制,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固化特征,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存在着课程内容固定、教学方式单一以及实践操作缺失等问题,使得教育人才无法满足信息时代教学需求。而在智慧教育视域下,教学方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理念均产生巨大转变,这会使师范专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重新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从而适应智慧教育系统运行特征。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教育事业对教师要求有所不同,使得教师在职专业发展具有较大差异。通常而言,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以知识优化、教学素养提升以及全面综合发展为目标,通过在职培训、自我发展、环境适应、教学转变等方式进行,是一项极具主体意识的自我提升活动[5]。而现阶段,受到传统教学模式限制,部分教师在职专业发展仍旧停留在知识拓展、技能提升等基础层次,仍旧将单独的教育素养提升作为发展核心,并未突破教师身份限制向全领域、多角度发展。同时,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自我提升后,陷入自我满足、自我麻痹的状态,认为自身教育素养已经达到最优,并未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专业发展。而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师范专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过程中,会对在职教师个体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教育信息化提升会对在职教师新媒介素养与技能提出更高要求;智慧教育模式会要求在职教师兼备智慧性与教育性。因而,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师范专业信息化提升有助于激发在职教师学习主动性,从而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形成终身学习、全面发展的意识,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更进一步发展。
伴随着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全过程普及后,教育信息化成为基础教育发展必然趋势,这使得各等级学校教学要求产生转变。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开展的核心主体,其人才标准也会伴随着教学要求转变而发生变化,新媒介素养、综合知识基础以及信息系统运用等成为当前教师人才必备的能力[6]。然而,受到中小学校传统课堂教育思维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影响,中小学教师群体面临着信息教育观念落后、新媒介理论缺乏等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师范专业作为教育人才的培养基地,是为中小学校输送教师资源的根本平台,必须跟进时代发展强化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而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师范专业以更高标准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能够构建出更为智能的教学模式,为师范生培养打造智慧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智慧教育思维,从而有针对性地自主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同时,智慧教育系统下的师范专业信息化教学技术能够深挖现阶段中小学教育现状,从而分析出当前师范生必须掌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其提供更科学的培养方案。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不断结合,国内各类高校与专业均在进行着教学模式转变以及教育信息化建设。而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最高形态,对院校及专业信息化建设有着更高层次的要求。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与关键的政策支撑,大部分院校信息化建设仍处于设备安装、平台搭建等初级阶段。现阶段,师范专业信息化建设同样存在着教学观念落后、信息教学资源有限、智慧型教师缺乏以及学生培养体系固化等问题。
信息化教学观念是指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根据现代教学理念与思想,通过新技术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设计、编排以及授课等具体工作。智慧教育作为信息化教学理念发展到极致的形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要求更为深刻,其本质呈现出教育性与技术性两大特征。然而,现阶段部分高校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错误地将简单地信息技术运用认作信息化教学核心,未能将智慧教育核心理论融入到教学模式中,形成系统的信息化教学体系。例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把多媒体、PPT运用等简单技术操作作为信息化教学核心,并未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未能真正发挥出信息化教学优势[7]。虽然师范专业在信息化教学建设方面也投入了时间与业力,但其信息化教学观念同样存在着认知浅显的问题,仅仅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任务完成。同时,在长期固定的课堂教学思维下,师范专业在职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授课方式已然固化,对智慧教育理论认同感不足,进而使得信息化教学观念无法与师范专业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得师范专业整体信息化建设难以提升。
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处于高度发展阶段,社会各领域以迅猛的势头进行着基础建设与行业发展,经济实力的提升与科技水平的进步使得社会对专业型人才的需求愈发显著。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为满足国家发展与社会建设需要,高校逐步发展形成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并且在教学资源投入方面更为着重专业化教育资源建设[8]。而随着科技与经济发展变化,我国已经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行业已经步入深化改革阶段,对人才的需求也从单一的专业能力要求转向应用型、创新型等综合素质方面。而开展综合类教学工作通常需要信息技术支撑,在此背景下部分高校开始仅信息化建设,并投入部分资金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然而,由于专业教育仍旧处于高校教育理念的核心位置,使得高校在信息化资源投入方面力度有限,未能达到与专业建设同等水平。而智慧教育作为新型教育模式,要求高等教育从单一化专业教育转向综合性素质教育,其对信息技术建设要求更为严格,需要搭建云计算、大数据以及智能操作平台,还要准备电子书包、移动终端等智慧教学常规载体,而师范专业现阶段信息化教学资源投入水平难以满足上述需求,使得智慧教育建设滞后。
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师范专业信息化提升不仅要在信息技术等硬件建设方面加大力度,还需提升学科授课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使其能够与信息技术系统有机结合,发展成为智慧型教师。然而,现阶段师范专业教师通常为教育领域研究型人才,其通过长期、系统的学科学习获得较高学历资质与科研能力,能够满足专业教育的知识储备需求与学科领域方向引导。但是,由于缺乏体系化信息技术学习与教学技能培养,大部分师范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认知程度有限,未能达到智慧型教师水平要求。一方面,受到教育学科思维限制,专业教师通常在信息意识方面较为薄弱,不能够主动发掘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结合的契机,并且缺乏信息捕捉、整合以及分析等能力[9]。另一方面,师范专业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不全面,其通常将信息技术作为简单的教学辅助工具,并未将其作为教育核心构造全新教学模式,未能发挥出教育信息化的真正价值。因而,在师范专业在智慧教育视角下进行信息化提升时,要注重锻炼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智慧型教师队伍。
师范专业信息化提升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师范生培养质量提升,使其能够成为智慧教育全面覆盖的人才基础。然而,目前师范生培养体系存在着固化问题,无法使学生培养与信息化教育相融合。现阶段,师范专业课程设置仍旧以教学技术能力、课程知识储备等基础课程为主,整体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单一且固定,并未有效地融入智慧教育思维与能力等方面课程[10]。虽然,部分院校开设有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等课程,但其本质仍旧是以简单地工具操作为主,并未涉及到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核心。此外,师范生在毕业后通常要承担中小学教学等基础教育任务,必须通过实践培养环节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教学能力。而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各类教育对师范生教学技能要求提升,必须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从而锻炼自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智慧教育的能力与思维。而当前师范专业学生培养体系中对学生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不足,并且基于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课程更为缺乏,这使得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打不到新时代教育标准,无法在毕业后为智慧教育贡献力量。
以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已然成为当前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把控智慧教育的根本特征与实际需求,发挥信息化教育现实的价值,为社会提供更为优秀的教育人才,师范专业可从理论理解、政策支持以及体系完善等角度出发,探索信息化提升实践路径。
目前,受到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问题的影响,师范专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低级且被动的状态,必须通过深度学习智慧教育理论,强化自身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认知,从而形成自主提升意识。一方面,院系领导层应当重新认知智慧教育理论,提高师范专业整体对信息化提升的重视程度。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化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教育部等国家机构已然突出强调智慧教育的重要性,并出台了相关文件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旨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有机结合,通过信息化教学理念促进教育创新。而具体落实至各大高校,则应当组织各院系领导进行相关文件学习与智慧教育理论学习,使其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提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强化师范专业信息化建设意识。另一方面,明确智慧教育体系下信息化提升架构。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师范专业信息化建设深度与力度会与此前基础建设有所差异。院系负责人应当根据现阶段专业信息化建设水平明确提升架构,构建相关指标体系,使师范专业信息化提升以量化标准凸显出来,从而使教职工以及学生群体认识到具体流程并参与其中,强化整体信息化提升意识。
智慧教育视域下,教育信息化建设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互联网搭建、交互系统等基础技术建设,而是包含智慧教室、教育大数据平台、教育模式创新项目等多方位智慧教育环境建设,这对信息化技术与物质资源要求极具提升。因而,智慧教育视域下师范专业信息化提升,要注重加强资源与政策支持,从而为技术建设与资源保障疏通渠道,夯实信息化提升路径。其一,明确信息化提升建设资金支持。在智慧教育视域下进行信息化建设,师范专业要以智慧环境为目标进行技术投入。而大数据平台、云计算以及电子图书馆等智慧系统的构建对软硬件及专业技术要求较高,这会提升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本。为保障智慧环境的构建质量,师范专业要确保专项资金,为信息化软硬件提升提供可靠支持[11]。其二,出台相关政策,夯实信息化提升路径。在智慧教育视角下,教室、图书馆以及实验室等教学空间需要进行改造,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授课方式等教学模式会产生改变。师范专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过程中,要出台相关政策,避免出现因申请创新改造带来的时间延误与流程繁杂等问题。
智慧教育的开展关键在于教师,具备高水平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才能够充分发挥智慧教育优势。首先,要健全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制度[12]。由于师范专业在职教师通常为专业型人才,其当前知识架构与教学素养并未达到智慧型教育人才标准,这使得在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院校应当组织师范专业在职教师定期参与信息化教学能力主题学习会,并根据不同类型教师开展针对性培养,从而开展更为高效的培训工作。其次,要提升在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自我提升意识。主观能动性是促使个体能力提升的源动力,师范专业要注重调动在职教师对智慧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促使教师养成终身学习意识,主动探寻智慧教育与师范专业教育的创新点。最后,打造教师群体交流互助平台。刚入职的青年教师通常对信息技术较为敏感,在信息化教育硬件运用方面较为突出。而授课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则在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更为优异,两者充分沟通与交流能够促使优势互补。因而,师范专业应当打造交流互助平台,促使教师群体相互沟通,交换学习经验,从而快速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
师范生是支撑智慧教育有效运行的基础力量,其智慧教育相关能力培养是现阶段师范专业教学的关键。因而,师范专业在智慧教育视域下进行信息化提升是,要完善师范生培养体系,以智慧教育能力与思维为目标,构建信息化授课框架。一则,完善师范生课程体系。现阶段,师范生培养存在着体系固化问题,其选修课程虽然设有“计算机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等信息类课程,但未能达到智慧教育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师范专业要对学生课程进修调整,将“计算机基础”“现代化教育理念”等课程作为必修,将其他个性化信息类课程作为选修,从而形成以智慧教学为核心的信息教学能力课程,有效地提升师范生信息教学能力[13]。二则,提升教学实践环节课时占比。教学实践是师范生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智慧教育体系下,师范生要兼备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对应能力,其需在不同教学实践中获取实际体验,从而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这对其实践时长与类型要求提高,师范专业要相对应地提升教学实践环节课时安排,构建师范专业信息化提升背景下的课时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