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高职美育研究

2020-03-03 09:49
辽宁高职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育院校高职

马 艳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00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深刻,集诸子百家思想之大成,是中华民族总体智慧的集中表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想。中华传统文化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向来追求真、善、美的高度统一,重视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探索和追求,其强调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追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重视个人修身、崇尚仁义的道德情操等等许多元素,在现代生活和职场中依旧能够发挥积极的正面作用,很大程度上消解市场经济给高职教育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1]。

作为实现素质教育重要途径之一的美育,一直以来都是以审美为主要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其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现在的高职美育中,涉及传统文化方面的审美内容不多,很多学生对丰富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如诗歌、国画、书法、戏曲、园林、建筑、传统服饰等还知之甚少,这就使得高职院校重构美育课程体系的需求更加迫切[2]。

2010 年5 月5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2017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其中也重点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国民教育的始终[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教育面临的重要内容和历史责任,高职教育除了立足于打造“职业人”,教授“一技之长”外,还要面对学生的未来,不断提高学生的敬业乐业和幸福生活的能力,引导他们追求更高的生存质量和更高的生命境界。

一、传统文化对高职美育的作用和价值

在社会快速发展、职场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可持续性、企业满意度等方面,与社会的期许还存在一定差距。高职院校不仅要更新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更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要顾及学生走入社会之后的职业规划和个人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美育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文化对高职美育的价值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每一个国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其实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现代的高职美育一般指的是音乐欣赏、美术鉴赏、艺术概论等,基本上都以选修课程为主,授课内容也偏向于国外的古典音乐欣赏、西方油画等,教学内容十分有限。在高职美育中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将传统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传递给学生,以美导善,以美化人,唤醒学生潜意识中的道德情感,帮助学生形成和谐健康的人格,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良好的引导作用,也是推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发展的重要助力。通过美育和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可以让学生正确、客观地审视中国的文化价值,切身感受到内心深处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丰富课堂资源

中国的美育历史非常悠久,传统文化中的君子“四艺”即琴、棋、书、画就是古代最常见的美育内容,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通过文化课程、传统节日、国学竞赛、组建社团等多种形式,让高职学生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切身感知中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和品质修养,大大丰富了审美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最终引导学生获得向上、自由、崇尚生命“大美”的审美观。

二、高职美育的现状分析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虽然都在坚持开展和不断完善审美教育,但由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校园文化等难以达到统一的标准和要求,高职美育的教学发展一直不均衡,对于美育课程的研究也无法满足高职美育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存在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和做法。

第一,大部分高职院校以学生的就业为重点,办学存在一定的功利倾向。他们以市场为依归,很多课程的内容设置和培养目标都是为了使学生成为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对于如何让学生学会更快乐、健康地工作和生活,如何让学生学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精神需求和人生理想等内容却很少涉及。从总体上强调了技能性和专业性,忽视了教育本身的人文内涵。而积极的工作态度、主人翁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能力的养成,往往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要[5]。

第二,高职院校的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片面化、碎片化、无序化等突出问题,课程改革依旧任重而道远。大多的高职美育课程背离美育特点而将其基本等同于艺术教育;课程没有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部门,导致课程设计理念和要求的缺失,交叉重复课程较多[6];缺少课程开发设计的保障体系,实施起来困难,评价和完善体系更是无人关注。

第三,从学情方面看,大部分高职学生没有主动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的意愿。大部分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并不了解,认为都是一些过时、守旧、不适合现代发展和需要的文化,进而从心理上拒绝接受,有的学生虽然热爱传统文化,但也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过,读过的文化典籍更是寥寥,没能建立起基本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很多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都来自于电视节目和影视剧作品,他们并不能借助传统文化的知识去理解、体悟与专业相关的职场文化理念。对于现代流行的美学,大部分高职学生又只注重娱乐八卦、说唱朋克、“电视选秀”、网络小说等快餐文化,造成了价值观的迷失甚至民族精神的消解。在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尤其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是望而却步,对文化经典和艺术作品的鉴赏表现出被动、消极、漠然的情绪。在个性上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零零后的高职学生一方面过分关注自我,处处强调和彰显自己的“独一无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又因为以往较多的失败经历和批评指责对自己缺乏信心,另一方面他们又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对于“体验式”的美育课程和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能够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充分体现自己的主体地位。

此外,对现代高职美育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提出想法和口号的阶段,实际教学中根本无法满足美育课堂的要求,或停留在思想层面,或局限于美育的功能分析,或只论述美育视域下进行德育的必要性与实践性等等。理论的研究很多,可实施的方法却很少。

三、高职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必要性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美育是努力开拓高职美育价值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手段,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儒家“诗教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它向来注重对君子“六艺”的培养,与当代的素质教育一脉相承。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将高职美育与传统文化精髓相结合、与国学经典教育结合、与社会实践结合,在充分分析高职院校生源特点的基础上,从美育价值体系、整合美育资源入手,提出高职院校推行审美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创新方法,构建完整有序、彰显美育功能的高职“大美育”模式,潜移默化培养高职学生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美[7]。

高职美育课程体系想要变革,思想必须先行,需要我们用正确的教育观和价值观去看待。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虽不乏硕士、博士,讲师、教授,却缺乏拥有审美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教师,只有让每一位教师把“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落到实处,才能把美育融入到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018 年8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8]。因此,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将美育融于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是高职院校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方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

四、高职美育与传统文化融合的对策及建议

(一)开设传统文化赏析课程,丰富高职美育的内容美

高职院校应该普遍开设基于传统文化赏析方面的通识类课程,将传统知识的传授与审美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操的陶冶与素质的提升。在实施传统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中的审美成分,侧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审美意识与美感的呈现。授课内容注重审美趣味及情感教育,强化审美体验;授课语言清晰流畅、抑扬顿挫;教学课件美观大方、整洁宜人;信息化手段运用恰当合理、相得益彰;等等。通过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与教学过程的不断美化,构建出一种和谐、愉悦、主题鲜明的课堂情境与教学氛围,从而达到提高高职美育教学质量的终极目的[9]。

(二)开发创新教学手段,拓展高职美育的形式美

开发多种多样的审美教育手段,注重趣味性和渗透性相结合,不断拓展高职美育的形式美。如开设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体验坊,让高职学生参与其中,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边实践边学习;结合传统节日组织形式多样的国学经典品鉴会,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收集、积累与高职美育相关的各种视频和案例素材,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中华美学精神,运用现代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将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论范畴转化为鲜明、直观、生动的具体形象,使学生获得视觉、听觉上的直观感受[10]。通过以上种种手段,拓展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形式美,开阔学生的审美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塑造学生的审美人格。

(三)融合校园文化氛围,完善高职美育的环境美

高职美育价值的充分实现,还需要营造与其相适应的特色校园文化。良好的育人环境既包括优雅整洁的校舍环境、与时俱进的教学设施、质量优良的实训设备等硬件建设,也包括健康文明的学习氛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等软环境建设,两者共同构成了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条件。在高职美育的实施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积极构建充满人文关怀、彰显职业特色、强化自身优势的品牌校园文化,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环境的合力之美,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效,让学生在和谐优美、技术精湛的文化氛围中得到美的感知和体验,同时将这些外在的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自觉内化为学生自我修养的成长,进而实现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全方面提升。

(四)整合课堂内外资源,深化高职美育的实效美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将传统文化美育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获得健康快乐生活与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人文素养,是构建高职美育课程体系的出发点和目标。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相关专业精神、职业内涵的深度挖掘,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文化美育课程。此外,依托专业实训项目,校企联姻,专艺融合,创新开拓立体式的高职美育建设路径,强化美育在高职专业教育中的浸润和渗透,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不断深化高职教育的实效之美。

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职美育改革是高职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其蕴含的意义与价值,并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究和践行,以艺术美、文化美为基础,以专业美、职业美为依托,创新创造美育实践课程,引导高职学生在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感知中不断提高创造力和自信心,让传统文化走进美育课堂,让文化自信走进高职院校,培养出真正品学兼优的大国工匠。

猜你喜欢
美育院校高职
论公民美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教师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