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晔,武英梅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110045)
在人生历程中,是什么力量在人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鼓舞,在人们身处顺境时及时提醒;从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又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人类摆脱蛮荒的远古,走向文明的今天?概括来说,这种力量就是内心坚定的理想信念。
在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家十分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时刻关注着人民的幸福与青年的成长。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针对青年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青年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修身立德明志,要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1]大学生占了青年群体的较大比例。其中,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有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要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对理想信念基本理论知识有一定认知,对理想信念以及信仰这一个精神体系本身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国家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社会中一个人的理想呈现了对自身及社会未来发展目标的期许和憧憬,“只有树立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确立了人生的奋斗目标,才能矢志不渝、百折不挠”[2],才能感受千难万险中的所得所获,才能体味沐风栉雨后的彩虹之美,从而更加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个人既定理想目标而不断奋斗。就像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会先列个计划、定个目标,明确前进的方向一样,理想信念就是人生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可以按时间长短细化为不同阶段的目标。
大学阶段是一名青年“三观”稳定确立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出现信念意识淡薄的现象,甚至可能会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地浪费人生。”[3]因此,大学生需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以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诚信和善的做人标准及求真务实的处事原则,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这样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时从容应对、妥善处理,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
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需要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中学习的第一门就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为思修课),课程第二章就是坚定理想信念。据统计,近两年的高职院校入校学生以00 后为主[4]。这一代的学生爱说、爱笑、爱闹,活力十足;爱网购、爱游戏、爱打扮,受网络快文化影响颇深,他们思维活跃、观点鲜明,敢想敢做、不随波逐流。但同时,也存在着对理想信念教育欠缺等一些问题。
一方面,大学的理论课程中专业课程占据了在校期间所有课程的绝大部分,相当一部分学生出于实用性考量,将学习重心更多地放在了专业课上,对思政类课程抱着应付的心态。另一方面,思修课教材是面向本、专科学生的通用教材,尤其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理论内容较为枯燥,他们的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因此课堂理论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每位学生人均至少一部手机,即使课堂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仍然难以实现学生在教室内完全脱离手机娱乐,专注于课堂学习。同时,当今网络资讯快速且强大,形式多样且灵活,过多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造成课堂的互动性和吸引力下降。
有些学生追求“佛系”的生活方式,把“随便都行”“我平庸,我快乐”作为行事准则,认为人的期望越高,压力越大,给自我预留的生活空间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不自由,错误地把“无为”当做不思进取、不参与竞争的“合理解释”。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现在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5]最酷的青春,不该由这种“佛系”的“丧文化”定义,而应是用奋斗为青春代言。
由于网络资讯获取的便利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学生很容易接收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其中不免充斥着消极落后的价值观念和错误的思潮,尤其是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在理想信念方面的政治识别力还不足,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的确立下来,这就容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倾向。
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忽视思政课教学及理想信念难以确立的现状,教师在思政授课过程中一直在尝试多种方法,将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通讲活,以学生更喜欢更关注的人事物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授课过程中,将被动接受理论灌输的现状,转换为主动获取积极参与课程环节的良性循环。从而明确个人理想目标,将理想融于实践,坚定执着追求,在人生道路上扎实地走稳每一步,拾级而上,实现梦想,不断进步。
1.鼓励学生分享自身经历
提到理想,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小时候种下一颗种子,希望它快点长大,结出果实,看到交通警察在路上指挥交通的威风,或看到电视上整齐划一的庄严阅兵仪式,就把警察和军人当作自己的职业理想。其实,任何一个远大的理想,或许就源于童年时期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源于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课堂上可设置学生互动提问环节,如请学生分享现在的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梦想做了哪些努力?一是授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并帮助学生找到实现梦想的有效途径;二是有助于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长进步;三是促使学生思考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认识到再美好的愿望,也只有在实践的参与下才可能变为明天的现实,否则永远只能是空想。
2.讲述案例人物真实经历
追求理想的路途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遭遇坎坷和困难是必然的路障,学会面对和处理便是成长的标志。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分享排雷英雄杜富国的真实经历。2018 年10 月11 日,杜富国在排雷过程中突遇危险,他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6]。在地雷爆炸的瞬间,他用身体护住了战友,将危险留给了自己,代价是年仅27 岁的他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虽然遭遇如此惨痛的经历,但是,事故发生后他始终坚持康复训练,一直坚信着“我就是正常人,我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杜富国这种“让我来”的无私无畏精神和坦然面对身体缺陷的豁达心态感动了很多学生,激发学生产生了共情心理,课堂上有的同学在听过这段经历过后分享了自己追求梦想时遇到的坎坷和转折:一次交通事故致使她不得不放弃了自己喜爱多年的舞蹈,虽然不能成为一名聚光灯下的专业舞者,但舞蹈依然是她所爱,沾满泪水的笑脸代表着她已经放下过往,乐观前行。
影视作品对于教育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把单纯可视的文字变成可听可见可感的鲜活人物,将理论观点通过艺术化的手段呈现为吸引观众的故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陈岩石老先生为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讲述了战争年代一名只有一天党龄的党员战士践行入党誓言的经历。老先生声泪俱下的话语和画面中穿插的战争场面带动了学生的情绪。观看视频片段后,老师向学生提问:是什么给予了战士们力量,支撑他们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学生在情绪的带动下主动分享个人感受,有的回答是入党的誓言,他们渴望战争胜利,还有的回答是对国家的信任,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
理想信念的相关知识点理论性较强,因此,联系学生曾经学过和掌握的古诗词句更有助于深入理解观点,并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
1.《竹石》
《竹石》[7]这首诗是清代画家郑板桥创作的,诗中用“咬”字突出了竹子顽强的生命力,青山和岩石就是竹子生长的根基和希望,人的信念就像竹子的这种品格一样,向着目标坚定执着地全力向上,不为风雨所扰,不为矛盾所惑,不为利益所诱,竹子正是高尚人格的具象。
2.《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8]这首诗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前夕创作的,诗的第一句奠定了整首诗的主基调,诗句的用词也十分考究,其中“远”、“难”和“万水千山”等词语突出了长征的千难万险,“不怕”、“只等闲”突出了无畏无惧的中国革命精神,以及坚定不移的强大自信。这种长征精神也是一种信仰,是所有将士和百姓心中最朴素的信仰,相信跟着红军能摆脱苦难生活,相信跟着中国共产党能够过上好日子。长征精神不仅属于苦难的旧中国,它还属于创造辉煌的新中国新时代,在我们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9]奋斗目标的新长征路上,不畏艰险、拼搏前行的长征精神依然焕发着勃勃生机。
理想、信念、信仰是“坚定理想信念”这一章内容非常重要的三个关键词,因此掌握它们的概念和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便必不可少。在授课环节中,要通过语言描述和关系图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便于学生理解。
1.理想与信念二者相互依存
结合逻辑学中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梳理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一方面,理想为信念提供了执着追求的对象,是信念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信念是对理想的保障和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内驱力,没有信念支撑,人们的生活往往会平淡无奇、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2.信念体系呈现多样性和多层次性
由于人与人的生活经历、所思所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不同的人之间信念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信念也是会不一样的,信念的呈现方式便多种多样。在课堂上讲解信念体系多层次性的问题时,可以将信念体系理解为高低不同的阶梯。层次即台阶,位于更高台阶上的信念决定并且影响着低层次的信念,其中,“信仰是信念体系中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10]。这里以阶梯图形式直观呈现并加以说明。
信念坚定且有信仰的典型人物很多,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代表。战争时期有流血牺牲的英雄人物;建国初期有一大批从海外归国参与建设的仁人志士;改革开放以来又涌现出许多时代楷模。除此之外,还有追寻梦想的青葱少年。这里可以与学生分享汶川地震少年强天林参军寻恩人的故事,他的一篇文章《我依然不知道你的名字,但我终于成了你》感动了许多人,这个案例中的主人公有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希望有一天,他也能作为一名军人出现在救援现场,像当初解放军战士救他一样去救助其他人,这正是一种奉献精神的传承。
通过简单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在近现代还有哪些类似的人物?学生的回答涵盖了各行各业的人物,有的还能详细讲述人物事迹,比如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帮助非洲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郭明义作为传承雷锋精神的代表践行着一名普通矿工不平凡的人生等等。
综上,“00 后”已经占据了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绝大部分,他们可以亲见并亲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并且,高职学生更有可能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为国家发展建设的伟大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同时为社会理想不懈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