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玲
(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宣传部,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诸实施的地方,地处祖国北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改革发展稳定做好了,在全国,国际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呼和浩特局”)地处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区,是服务边疆的草原铁路,承担着稳固祖国北部边疆的重要任务。呼和浩特局管内铁路线大部分穿越草原和戈壁沙漠,职工中半数以上工作生活在条件艰苦的铁路沿线,铁路线牵引着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只有全面了解职工队伍思想,服务好广大职工群众,才能精准精细精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呼和浩特局自1958年建局以来,立足边疆铁路少数民族聚集的实际,传承“扎根生活沃土,服务人民群众”的乌兰牧骑精神,组建草原铁路乌兰牧骑,用脚步丈量万里铁道线,服务铁路沿线农牧民和职工群众,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企业改革发展稳定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对“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新要求,草原铁路乌兰牧骑在传承内蒙古乌兰牧骑文化精神的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服务人民群众的新路径,为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展现新作为。
乌兰牧骑,蒙语为“红色的嫩芽”,意为红色文化工作队,是活跃在草原农舍和蒙古包之间的“流动的舞台”,是享誉当代的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文化品牌。乌兰牧骑起源于1946年内蒙古开展民族自治运动时期创建的红色宣传队,宣传队在开展民族自治的运动中,组织编创、演出宣传党的民族政策的戏剧、歌舞等文艺节目,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民族团结和民族自治运动,将红色的基因注入草原。
1957年,第一支短小精干,演员一专多能的乌兰牧骑队伍,诞生在锡林格勒大草原上。从此,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坐着勒勒车长途跋涉,“走到人民中间去”,扎根在民间土壤,“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把发展变化着的农村牧区生活编创成文艺作品,把党的声音传遍草原戈壁,为居住分散,交通闭塞,文化生活匮乏的农牧民,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乌兰牧骑把多民族文艺融合在创作和表演之中,让中华民族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充满活力,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草原铁路乌兰牧骑传承乌兰牧骑红色文化基因,践行党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突出政治标准配强队伍,强化思想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加强编导、编剧、作曲人才、一专多能演员的培养。队员一边深入边远农牧民居住点、扶贫村、无人区小站流动演出,一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作指引,在开展志愿服务的同时跟班作业,挖掘基层一线的呼铁故事,突出铁路行业特点,加强“铁”字号现实题材创作。在演出与创作中,将工作重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融入作品之中,融入草原好来宝,呼麦、长调等艺术风格之中,将草原文化和铁路元素深度融合,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农牧民和广大职工群众亲切地称呼队员: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流动的舞台”既是公共文化服务,也是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志愿服务。草原铁路乌兰牧骑是全国铁路唯一的集创作、演出、慰问、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团队,队员常年在基层一线落实“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作、创新”的乌兰牧骑职责,一边奔波在铁路沿线演出节目,一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一专多能的队伍,既能开展文艺演出又是政策解读员;既是文艺辅导员又是图书借阅员;既是展览讲解员又是民间艺术搜集员。在演出之余,队员帮助农牧民嫁果育秧,辅导基层文艺骨干手把手现场教学,提高基层文艺队伍的艺术专业水准。通过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面对面交流,接地气、实打实的服务,能够及时发现在社会急速转型时期,广大农牧民和基层职工群众出现的思想矛盾和利益诉求,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发挥乌兰牧骑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具有的独特优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乌兰牧骑开展志愿服务做到了常态化、制度化。队员们发挥创作、编导的演出职能,把党的新思想,新理论变成文艺节目,从诠释中央精神到关注热点事件,在宣传、辅导、服务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始终保持与一线职工群众密切联系,“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与职工心贴心对话,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创造了大量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政治与文化价值,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排头兵和标杆,有力推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精神文明齐头并进。
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并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社区下移”。乌兰牧骑的志愿服务活动,适应于居住人员分散的内蒙古自然环境和铁路沿线点多线长、人员分散、条件艰苦的生态环境。乌兰牧骑的一专多能,演出与开展群众工作相结合的能力,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草原铁路乌兰牧骑的志愿服务,是开创新时代草原铁路报效国家服务社会新局面的需要,是及时有效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让沿线农牧民和职工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需要,是推动“交通强国、铁路先行”高质量发展、激发企业活力和职工群众奋斗精神的需要。
创新乌兰牧骑在“流动的舞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扩充“乌兰牧骑+专业志愿服务”内容,达到综合服务的乘数效应。草原铁路乌兰牧骑依托现有的文艺演出服务载体,集结“乌兰牧骑+”流动志愿服务网络资源,根据沿线农牧民和基层职工群众的“点单”需求,乌兰牧骑“接单”,联合文明实践专业志愿服务队的力量“派单”,本着“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实践什么”,积极搭建脱贫攻坚专业服务队、书法、绘画、写作专业服务队、医疗体检服务队等与农牧民、基层一线职工群众、站车旅客之间的供需平台,打通农牧区和边远工区、小站的服务信息传送渠道。采取服务与演出同步联动,为农牧民讲授农业知识,现场为基层群众送书、送画,现场开展医疗诊治、常规项目的体检、疾病预防及健康知识讲座、培训卫生员等服务,在寓教于乐中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激发越来越多人们的互助精神和服务意识,推动先进文化成风化俗。
乌兰牧骑创新服务模式,要积极融入移动互联和共享时代,在数字基础设施之上,让乌兰牧骑“流动的舞台”走进云端剧场,达到“网上乌兰牧骑”传播的指数效应。2020年年初的疫情倒逼演艺行业“换挡”,草原铁路乌兰牧骑也加快了视频节目的创作、制作,通过互联网平台线上复工,以“云剧场在线艺术欣赏”“视频直播”等形式进行了“换挡”,快速融入了全媒体时代的公共传播,时实与基层一线职工群众建立有效链接,宣传防疫知识、演唱抗疫歌曲、表演抗疫节目,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职工鼓劲加油,助力中心工作。新媒体吸引了大批“粉丝”在网络下载自己喜爱的节目视频,打破了传播界限,实现跨时空在线交流,为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
乌兰牧骑从“红色文艺轻骑兵”到“草原综合志愿服务轻骑兵”,是一个积淀了厚重历史感,又饱含着时代气息的鲜活志愿服务案例,草原铁路传承创新乌兰牧骑文化的探索,就是要不断丰富乌兰牧骑精神的内涵,拓展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形成好人聚集、榜样闪光的群体效应,弘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志愿服务典型,坚定文化自信,打造内蒙古草原文化品牌,以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为扎根祖国北疆,“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展现草原铁路服务人民的新使命、新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