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祎擎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对公众身体健康造成或者已经造成一定危害的传染性疾病或者是疫情的蔓延,可以认定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1]。突然发生的对高校的日常工作以及广大师生的心理以及身体上造成危害的传染性疾病以及疫情的蔓延,或者是因为自然灾害或社会因素威胁广大师生身体及心理健康,影响高校正常运作。因为高校的自身特点是人员密集、集体活动比较多,一旦爆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整个高校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高校和社会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要高度重视,做到提前预防,把损害降到最低。
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不同于其他突发性公共事件,因为高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高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其独特性[2]。
1.突发性
高校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发生时都是非常突然的,因为高校学生生活习惯相近,生活起居相一致,活动密集,使得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都是非常突然的,让人措手不及。
2.广泛性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人数不断增多,并且伴随着高校校园扩建,一旦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学生极易心理恐慌,社会秩序出现混乱。高校的学生来自各省各地区,因此一旦高校爆发突发性卫生事件,往往波及的不是一部分地区,而是面积相对要大的跨区域范围[3]。爆发后,不仅会影响师生的身体及心理健康,还会影响高校的正常工作秩序和社会的整体稳定。因此,高校面对公共卫生事件要提前做好应急的相关预案。
3.紧迫性
高校的突发性卫生事件一旦爆发,领导者就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根据事态的发展做出应对措施,避免事态的加速恶化[4]。高校领导者一旦犹豫不决,错过了处理的最佳时机,就会给教师以及学生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对高校全体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全社会的安全稳定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4.严重危害性
高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所带来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其中包括会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会对高校师生以及社会成员在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焦虑等一系列的问题。
5.复杂性
高校的不断发展使得高校的整体环境变得愈发的复杂。例如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扩招,随着国家的发展以及工业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社会环境也愈发的复杂,这些都使得高校的致灾因素具有复杂性。高校的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因非常的难以判断,以至于突发性事件一旦爆发,其所波及的范围和所造成的影响都是难以预料的[5]。高校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这些复杂性的特点,对高校师生身心健康和社会安全稳定及社会和谐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6.可预防和可控性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的安全健康意识不断的提高,当前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具有一定的可预见性和可控性。如对已经感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再度蔓延,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避免突发事件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
高校人员密集,集体活动较多,人员复杂并且高校的学生多来自于全国各个地区,情况较为复杂,常见有以下几个类型。
1.流行性传染疾病
流行性疾病其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广,因此是高校公共卫生事件中最常见的类型[6]。也因为其传播途径广,也是最难以控制的类型。
2.食品卫生安全
因为高校人员密集、学生多集体活动;又因为各种原因有所疏忽;高校食堂的经营管理多存在漏洞;等等:这些因素都导致了高校多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因此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和警惕。
3.饮用水中毒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也是各种传染源传播的媒介,当今社会飞速发展,工业化不断加快,影响了生活用水质量,给人们的身体带来了危害。
4.实验室突发事件
实验室突发性卫生事件是指高校的实验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而导致了高校师生人员伤亡。近几年也发生过高校实验室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高校以及全社会要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应急预案,使影响降到最低。
5.学生意外伤害事件
高校的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在近几年频频发生,归结其主要原因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为课业没有之前那样的繁重,变得自由而散漫,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有的因为从之前的最优秀,变成了平淡无奇,其内心的失落感严重;有的学生因为家庭非常的贫困无法融入到同学中去,变得敏感自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失去了人生目标;另外有的学生因为突然离开了父母,生活无法自理,而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以上这些因素使得高校的学生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所以高校和社会要高度重视,做好全方位的预防工作。
高校人员密集、活动场所集中、集体活动比较多、学生流动性大等客观因素导致流行性疾病在高校的传播速度和传播频率不断增大[7]。在高校,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实验室突发事件和高校群体性伤害事件也不断增加,高校的卫生事件及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应急管理存在着诸多的困境,高校急需完善应急处理的相关机制。
因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高校应急预案管理者常常不够重视,认为已经有了相关的应急预案,不需要再做深入的处理,思想上麻痹大意,容易产生松懈情绪,没有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应急处理机制[8]。一直以来,由于我国的相关卫生体制不够完善以及群众的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而轻视相关应急管理的现象。高校普遍对学生的应急防范意识工作做得不到位,往往学生一个学期才演练一次,大多也只是在一旁观望,没有真正地参与到其中,因此师生在面临急性传染疾病的蔓延时,也无法应对。
目前高校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中,不仅要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预防工作,还需要做好事后妥善处理,以及总结评价工作。这样才能组建一个完善的应急处理机构,确保能最大限度地组织协调各部门处理好突发事件。但就目前各高校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来看,面对突发状况仅仅是临时组建一个应急处理小组,抽调一部分人员处理事件。随着最后事件处理完毕,临时组织的应急小组也就解散了,这是许多高校目前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普遍现象。作为校园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单位,一般都是校医院,但是其专业水平普遍较低,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能力也比较弱,缺少相应的基本物质保障。
据了解,高校已经普遍按照要求制定了本学校的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但是大多数并没有结合本学校的实际状况,缺乏可操作性[9]。高校对预案的重视程度不够,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不多,并且缺乏实际的演练,认为等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再作出相应的方案就来得及,但是往往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师生都不具备应对危机的能力,物资储备也不够,并且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缺乏担当。
以往突发事件发生后,高校都会对舆论进行严格的控制,为的就是怕对师生造成恐慌,影响学校的声誉。但如今信息时代,各种自媒体的出现,使得一旦重大突发事件出现,网上便会有许多不实的传言,并难以控制[10]。因此学校如果不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声,占据舆论的主导,就会让一些不实的信息进行扩散,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正确的处理方式是,应该及时准确地向公众传递事态的发展趋势,引导公众科学理性地看待事件。
师生认识不到位是目前高校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不当的主要因素。近几年高校多起卫生安全事件引起了社会普遍地高度重视,但是高校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得社会群体普遍对其有一些思想上的疏忽,导致高校在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上的能力有所削减。
高校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不完善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校缺乏一个结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另外,应急预案制定后,程序上是否符合实际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11]。部分高校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发生后,各个职能部门领导或者责任人会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但在各部门领导到达现场之前,各部门应该怎样协调工作,并有效有序地开展相关工作,也需要在应急预案中有所明确。
1.高校周边的环境较为复杂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不断扩招,高校为了给师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选择扩大建设校区,校区之间有一定距离且环境复杂。这都对高校控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造成了困难,尤其是高校周边无卫生许可证的餐厅,需要重点关注。
2.应急物资储备不到位
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物资储备不是很充足,应急事件的医疗物品品种单一并且数量不足,应急处理的设备和工具也不齐全。
3.专项应急资金投入不足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需要高校在财政上持续提供充足的资金,但目前高校普遍对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的财政物资投入,缺少相关的培训演练、人才引进和物资基础。因此,只有在经费上提供充分保障,才能对高校重大卫生事件进行妥善处理。
不同高校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致灾因素也不同。有一些高校,因为应对公共卫生的物资储备不足,导致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所削弱。有些高校因为经历过卫生事件,所以会形成本校自己的经验和应急方案,抵御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会有所增强[12]。财政扶持力度是高校应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重要因素。
高校应急管理物资储备工作必须做得全面,资金来源要多样性,要多方面利用诸如保险、基金、财政等手段,提高高校应急物资管理水平。另外,还必须加大对公共捐助资金的管理力度,安排专人公开透明地进行资金公示,以提高资金的管理力度。
高校应该投入足够的应对危机的财力物力。当前高校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都会进行总结和经验反思,总结的问题往往无外乎安全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够等等。
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去实施,高校的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也需要组建一批高素质的团队。其中该团队应该包括各管理部门的成员、校医疗团队,以及志愿服务队伍,并且要训练各成员之间的沟通配合的能力[13]。另外,应该加强高校的公共卫生和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组织师生参加相关的培训;增加师生应急处理的能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校必须要增加演练。主动型的策略是在事件发生前高校事先进行相关的实际演练和安全知识教育,使得在事件发生前就把致灾因子降到最低。另一种消极策略是,事件发生前高校没有做出相应的实际演练,等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往往手足无措,被动地等待外界救援,因此错过了最佳时间。
高校的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很多时候会承受巨大的压力,尤其是面对危机时,既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也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14]。这里的领导能力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把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去,全力应对危机事件;第二,要始终坚持目标,在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始终带领团队朝着一个方向目标努力,最终解决问题;第三,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并安抚调动团队中人员的情绪,始终向他人传递自信乐观的精神。
面对突发事件管理者要做好相应的战略措施。在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领导者要始终将长远目标即战略目标牢记心中,并将各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调配到一起,共同实现长期目标。但是在实现长期目标的同时,领导还需要根据短期内的具体形势制定短期目标,带领组织成员始终朝着良好目标发展。
管理者要能够调动成员的积极性。有规律的日常事务及务实的相关工作成果,会大大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15]。善于观察发现组织成员的消极情绪也是领导力的关键。当有组织成员有焦虑等不良情绪时,领导者需要及时发现并安抚好成员情绪,使其注意力转移到正面的事情上来。
领导者是处置危机的基石,要始终保持自己的精力。在应急处理的团队中,只有领导者保持十足的精力,其他组织成员才会充满干劲,因为是其他成员在无形中会模仿领导者的行为。在应急事件的管理中,若要让组织的其他成员充满干劲,有足够的精力储备,领导者则必须要发挥强大的示范作用,这样才能带动全体组织成员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所处的环境中不稳定因素在不断增加,其中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是最频繁的,但是也是在所有危险因素中最容易被人所忽视的。高校的公共事件爆发不仅会影响师生的个人安危、高校的社会声誉,同时也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因此在高校公共卫生事情上不能有半点疏忽。
目前部分高校的公共卫生预案和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表现为没有相关具有实际可行性的预案,在突发事件的演练上也流于形式。尤其是在师生心理问题上不能够做到及时排解,公共卫生事件的资金储备不足,面对突发事件往往措手不及,因此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的应急管理部门面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要从组织队伍的人员培养、师生心理健康维护、舆论引导、协调合作等方面加强建设。当今互联网飞速发展,公共卫生事件一旦爆发,高校要在第一时间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及时发布真实可靠信息,让全体师生及社会群众第一时间了解事态的发展以及事件的发展趋势。因此,首先要组建一批高素质高能力的新闻发言团队显得尤为必要。高校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是要组建和培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人员,要制定相关具体制度作为安全健康的保障。其次,随着高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会出现心理问题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因此灾后进行的原因分析、心理疏导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在平时的实际演练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要做到小问题大解决,大问题则要临危不乱,这些能力都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