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丽丽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8)
2018 年5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要形成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2019 年4月4 日,孙春兰副总理在全国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各地各职业院校要认真落实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加大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力度。随后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是明确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1]。在“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2]。
截至目前,在各省市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推进下,国内很多高职院校均在不同专业开展了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国家“职教20 条”、《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我国职教发展迎来了一个“黄金新时代”,职教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而“三教”改革又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共设19 个专业大类,共769 种专业,每个专业大类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各有不同。应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大类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强、推广性强的特色“三教”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数字化、智慧化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新时代下的“三教”改革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产销对路的新时代“匠人型”人才,因此改革要定准方向、找准途径,才能事半功倍。
针对高职测绘专业,经过充分的行业企业调研,同时分析我国各高职院校开展的“三教”改革现状,我们提出了以“三需”为改革引领方向,以“三元融合”为改革路径的“三教”改革新思路。
目前我国进入数字经济、智慧职教的新时代,测绘行业“国土三调”等大型基础测绘项目的开展,无人机航测、北斗导航等新兴测绘技术的普及应用,都对高职测绘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三需引领”中的“三需”含义是:学校培养高新技术毕业生对专业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需求,智慧职业教育对智能立体化教学资源的需求,测绘企业对掌握国家基础测绘、无人机航测、高速铁路测量等新兴技术毕业生的需求。上述“三需”正一一对应着“教师、教材、教法”。
为满足“三需”要求,本文提出了“三元融合”的实施路径,即将企业、专业、“双创”三方深度有机融合,形成链式良性运转,创新、扩容产教融合,为“三教”改革搭建平台。其研究的总体框架见图1。
图1 研究总体框架
本研究的思路是:首先,梳理关于我国“三教”改革提出的背景以及研究状态,分析目前数字经济、智慧职教时代下“三教”改革的下一步发展趋势。其次,结合目前测绘行业企业发展态势,研判企业、学校、时代背景对“三教”改革的需求,并根据需求搭建“三元融合”平台,依托此平台开展高职测绘类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的改革实施研究(见图2)。
图2 高职测绘专业“三教”改革思路
“三需”的精准定向直接决定着“三教”改革方向是否准确,因此在改革具体实施前,要研判企业对人才、高职院校对教师能力、新时代职教对教学资源三个方面的需求。首先,通过调研走访测绘行业企业,明确与细化当前企业对测绘类毕业生在技术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同时获取测绘行业相关工作岗位要求标准;其次,通过仔细研讨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测绘专业教师在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线上教学能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力、专业技术技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短板;再次,新时代职教正在步入数字化、智能化,社会对高职测绘专业的数字化、立体化教学资源需求较为迫切。尤其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职业院校开展的线上教学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院(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 依托“三需引领”,搭建高职测绘专业“三教”改革实施平台。我院测绘专业与辽宁省内外多家大型测绘企业有着深厚的校企合作基础,与企业开展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另外,随着“国土三调”“房地一体化”等国家大型基础测绘项目的开展,测绘企业急需掌握最新技术的高职毕业生,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非常高,这为创新与扩容校企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3]。以此为契机,我院测绘工程系搭建了企业、专业、“双创”三元融合平台(见图3),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使“双创”成为产教深度融合的有机链条。在此平台下建有企业教师工作站、校内大师工作室,从而依托此平台进行高职测绘专业“三教”改革。
图3 “三元融合”平台
1.组建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
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掌握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具备专业化职业素养的新型毕业生。想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掌握到最新行业技术,就必须在师资方面做到“引企入校”,组建校企双导师教学团队。依托我院测绘工程系长年以来积累的深厚校企合作基础,邀请、选聘测绘企业高工“带项目”进校园,为其成立校内大师工作室,每学期定期为学生开展授课和实训指导。将企业高工“拉进群”“请进班”,与校内教师组成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并重点发挥企业导师在培养学生核心职业素养、培育高尚劳动精神、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方面的实效作用。
2.教师综合教学能力提升建设
(1)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
在“互联网+智慧职教”的背景下,智慧职教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多元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专业教师赋“三能”,即“信息化课程建设能力”“信息化资源整合应用能力”“信息化课堂组织能力”[4]。
首先,在“信息化课程建设能力”与“信息化资源整合应用能力”方面,教师可以利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职教云等网络教学平台,搭建自己的网上专业课。内容主要包括微课视频、PPT 课件、习题库、拓展资源库制作等,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虚拟仿真、交互式动画等。线上教学资源建设遵循短小精悍、趣味引学的原则。可以对网上的专业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应用,丰富课程内容,以此来提升信息化课程建设能力。我院测绘工程系专业教师利用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已建立了工程测量、摄影与遥感地形测量等多门网络在线课程。每门课程都体现了老师的各自教学特点,学生利用手机端开展的线上学习积极性非常高,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信息化授课新局面。
其次,在“信息化课堂组织能力”方面,要突出网上在线课程的“建以致用”,发挥手机端学习的便捷性,让在线课程成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拓展提升的重要手段与工具。开发专业课程的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避免“网上谈兵”,促成“网上练兵”。教师可以在线上课堂中通过发表讨论、有奖抢答、平台群聊等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组织作用,而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5]。
(2) 基于实际生产项目的教师专业技能提升
培养学生掌握最新的行业专业技能,不能单单依靠企业教师,还需要校内教师发挥主体作用,因此要为教师创造接触实际生产项目的条件,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我院测绘工程系依托“三元融合”平台,按照专业特点的不同,在辽宁省内外多家测绘企业设立企业教师工作站。自2017 年起,每学期安排教师进行整学期的下企业生产实践,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真刀真枪”地做项目、练技能,提升专业教师整体专业技能实战水平,确保教师掌握最新的行业应用技术。
(3) 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
课程思政目前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应着重强化专业教师育人“第一线”意识,依托专业,培养专业教师“通用育人元素”和“特色育人元素”的挖掘与应用能力,彻底改变专业课教学中关于课程思政的“两张皮”状态[6]。针对测绘专业课程,可依托线上课程或线下课程,将我国北斗卫星组网、天眼FAST、2020 珠峰高程测量、港珠澳大桥、三峡大坝等重大超级工程中的测绘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针对学生的课程思政、劳动精神教育在“润物无声”之中入脑入心。
(4) 以赛促教、以赛促改
目前针对高职教师的省、全国教学能力大赛每年都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为每名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重要平台。通过参加大赛,教师在增长自身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方面的同时,还可以发现和对比省内外其他高职院校教师的差异与不足,及时了解本专业教学水平差距,有利于认清自己、找准短板,强化相应教学能力。
我院测绘工程系教师连续多年参加国家级、省信息化教学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其中我院老师的“光线作画,绘山河——数字摄影测量”成果获得了2019 年全国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在展示我院教师教学能力的综合水平的同时,更是极大地提升了自身的教学能力。
根据高职测绘类专业课程的特点,校企建设教材、活页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资源,形成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
1.校企共同开发教材
在“三元融合”平台下,要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根据目前测绘行业开展的“国土三调”、“房地一体化”、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测量等重大国家测绘项目,同时结合无人机航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开展校企合编教材。另外,依托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基于生产项目型的活页教材,将操作规范、作业标准、质检标准全面引入实训课堂,使校内课堂零距离对接企业生产,实现“校内所教”对接“企业所用”[7]。目前我院测绘工程系已与多家测绘企业合编出版了《工程测量技术》 《地形测量》《GPS 定位技术》等教材,制作出《无人机外业航拍技术操作流程》 《立体测图》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CPⅢ测量操作规程》等活页式教材。
2.线上教学资源
新时代下,高职教学中的线上教学资源正在逐步体现重点化、实效化和不可或缺化,它在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应对教学突发情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全国开展的线上教学就是最好的验证。也正是这次疫情,让我们高职教师认识到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性、线上教学资源的不可或缺性[8]。职业教育针对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都要开展线上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建设路径可以以各大网络教学平台为基础,建立独立的教学资源丰富的在线课程,也可以建立大型的通用型教学资源库。
我院测绘工程系自2018 年以来分别建立了地形测量、工程测量两个教学资源库,以及地籍测量、矿山测量、工程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等多门在线开放课程,并已经利用其开展了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1.“互联网+”课堂下的教法改革
目前,高校课堂上学生玩手机已经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和棘手问题,手机已经成为了学生放不下的生活依赖,因此,与其难以管教倒不如引导其正确应用。在专业教学中,依托建立的在线课程,结合信息化网络教学平台,使手机成为老师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工具。利用其开展课前预习、课中讨论抢答、课后拓展做任务,从而让学生手中的手机“变害为宝”。通过线上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与交互式教学,开发情景教学法、智慧闯关教学法等,再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大数据支持,打造融智能教师、智能教材为一体的“互联网+”课堂,形成凸显“学生客户”“教师客服”的“师生主导、学生主体”的“互联网+”课堂效果,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9]。
2.“生产化”课堂下的教法改革
在“三元融合”平台下,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将企业真正生产项目引入生产型实训基地,通过下发任务单、作业手册、检查验收标准等,开展生产化课堂教学,凸显“学生员工”“教师验收”的生产项目化课堂效果,高效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技能。另外,积极开发课后第二课堂,利用组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课余时间开展地籍数据入库、航测立体测图等有实际收入的企业外包项目,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既能“受益”又有“收益”。
截至目前,我院测绘工程系依托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已成立两家大学生实体创业公司,与省内外多家测绘企业开展项目合作,并分别获得2018 年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和丹东市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共设19 个专业大类,共769种专业,每个专业大类在教学与人才培养方面各有不同,所以应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大类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强、推广性强的特色“三教”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数字化、智慧化新时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匠人型”人才。这就需要经过认真仔细的调查与研究,研判行业企业真正的用人要求,定准本专业的实际教学要求,才能开展精准“三教”改革。另外,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三教”改革可以互相借鉴,但更要重在实效,避免远看“高大上”,近看“假大空”。要从第一线的课堂教学出发,收集第一线的教学改革反馈信息,时刻将“靶向”改革、收获实效放在第一位,才能让“三教”改革见到实效。
高职教育“三教”改革并非改在一时、改在一地,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技术不断革新,“三需”也在时刻变换着,因此要赋予“三教”改革以蓬勃向上的顽强生命力,像细胞一样不断自我更新换代,吸取新营养,破除旧观念。这就需要职业院校教师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从教学第一线中获取灵感,践行“三教”改革初心,时刻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匠人型”人才。我们现在正在变“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未来的职业教育更应该向“沉浸式”与“体验收获式”发展,更加体现学生主体作用[10]。
总之,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是一项需长期坚持、不断更新的工作,需要时刻与本专业所属行业、企业保持互融互通。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将产、教、创“三元融合”落到实处,将“互联网+”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手段,将企业新技术、新规范引入到教学中,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三教”改革实效,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来之即用”的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