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学靖,余昌元,杨国伟,杨 东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云南 昆明 650051)
宣威市宛水街道火车站至电视台扶贫公路改扩建工程路线起点为宛水街道龙口(宣倘公路),止于电视台岔路口,处于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西片区的中部靠近宣威城区边缘。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图纸资料,结合实地踏勘,拟改扩建公路在保护区内长度为4.91 km,占用实验区面积3.6428 hm2,其中:既有道路面积为 1.963 7 hm2,改扩建新增占用面积 1.679 1 hm2。
根据《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影响评价区为拟改扩建公路占地范围外扩 1 000 m构成,为两山夹一沟,面积768 hm2。该区域山体较为陡峻,坡度约20°~50°;海拔高差较大,介于 2 020~2 560 m。按《云南植被》分类系统,该区域自然植被类型包括暖性针叶林、灌丛和草丛3个植被型;进一步可划分为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和暖温性草丛3个植被亚型;云南松林、黃背栎灌丛、长叶女贞—马桑灌丛、马桑—火棘灌丛、金茅—多花蒿群落共5个群系。
2018年8月6—11日,项目组到宣威市宛水街道火车站至电视台扶贫公路改扩建工程涉及区域一带进行实地调查。根据评价区生境分布的具体情况,本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主要调查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由于受调查周期和调查规模限制,本次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调查以访问调查为主、实地样线调查为辅的方式进行,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根据已有公路以及山间小路,在评价区内设定4条调查样线,每条样线约1.5 km;遇到水塘、水沟、溪流等水体时做穿插扩展调查。实地调查时,调查者行走速度约2.0 km/h,使用10×35 mm双筒望远镜对样线两侧和周围出现的动物实体进行观察记录,并记录样线上发现的动物足迹、粪便、羽毛、洞穴、巢穴等痕迹。同时还观察记录动物栖息地植被类型、坡度坡向、水源位置、人为干扰情况等自然要素。
野外调查期间,访问林业站管理人员、护林员以及当地村民计10人。通过受访者的描述判断动物种类;对不确定的特征和信息采用非诱导式方式进行询问,根据其补充描述的形态特征、大小、体色、羽色、生活习性、生境情况等特征确认物种信息。随后对确定的非保护物种进行有关分布和资源状况访问,尤其是分布信息的访问,对珍稀濒危物种则进一步了解其种群数量和资源变化以及威胁因子等。
收集整理《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报告》、《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修编)(2005~2015年)》等参考资料中的该区域动物相关记载,参照《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9]等资料,根据调查者近年来在云南珠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多次考察以及本次野外样线调查和实地访问调查结果,结合现地栖息地状况,确定评价区野生动物分布。
隔代照料孙子女对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王亚迪(47)
3.1.1哺乳动物
在评价区内记录到哺乳动物6目10科16属17种。其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为啮齿目RODENTIA,有2科6属7种,占评价区内哺乳动物总种数的41.2%;其次为食肉目CARNIVORA,有3科4属4种,占评价区内哺乳动物总种数的23.5%;再次为翼手目CHIROPTERA,有2科2属2种,食虫目INSECTIVORA有1科2属2种,各占评价区内哺乳动物总种数的11.8%;攀鼩目SCANDENTIA和兔形目LAGOMORPHA各仅有1种分布。调查结果表明,本区域哺乳动物是以对人类干扰和生境破坏耐受性较强的小型啮齿类、小型食肉类、食虫类物种占据优势,缺乏大型哺乳动物如猴科Cercopithecidae、熊科Ursidae、鹿科Cervidae等动物。
3.1.2鸟类
在评价区内共记录到鸟类9目23科51属66种。鸟类的物种多样性虽然较为丰富,但是每个类群的丰富度却差异巨大。各目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为雀形目PASSERIFORMES,有13科34属48种,种类数占影响评价区内鸟类总种数的72.7%;其次为隼形目FALCONIFORMES,有2科3属3种,鸡形目GALLIFORMES有1科3属3种,鹃形目CUCULIFORMES有1科2属3种,此3目各占鸟类物种数的4.55%;鸻形目CHARDRIFORME、鸮形目 STRIGIFORMES、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鴷形目PICIFORMES等4目各有2属2种;鸽形目COLUMBIFORMES仅有1属1种。显然,影响评价区的鸟类多样性以林栖小型鸣禽为主要成分,符合当地植被状况。
3.1.3爬行动物
评价区内共记录有爬行动物2目4科7属8种,其中游蛇科Colubridae有3属4种,蝰科Viperidae有2属2种,壁虎科Gekkonidae和鬣蜥科Agamidae仅有1种。
3.1.4两栖动物
评价区内共有两栖动物1目4科6属 8种,其中蛙科Ranidae有3属4种,蟾蜍科Bufonidae有1属2种,雨蛙科Hylidae和姬蛙科Microhylidae仅有1种。
根据1988 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评价区中分布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白腹锦鸡Chrysolophusamherstiae、红隼Falcotinnunculus、普通鵟Buteobuteo、黑翅鸢Elanuscaeruleus、领角鸮Otusbakkamoena、短耳鸮Asioflammeus等6种。列入CITES(2017)附录Ⅱ物种有树鼩Tupaiabelangeri、豹猫Felisbengalensis、红隼、普通鵟、黑翅鸢、领角鸮、短耳鸮等7种;无列入IUCN红色名录物种。
经实地调查,在拟改扩建公路位址发现豹猫粪便2处、树鼩1只,尚未发现其他珍稀濒危物种。
评价区中记录有中国特有物种5种,即云南兔Lepuscomus、白腹锦鸡、领雀嘴鹎Spizixossemitorques、昆明攀蜥Japaluravarcoae、昭觉林蛙Ranachaochiaoensis;未发现保护区特有种和云南特有种分布。
经实地调查,在拟改扩建公路位址发现领雀嘴鹎1只,未发现其他中国特有种实体分布。
动物丰富度主要由自然植被所决定。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与其他保护区相比较,影响评价区物种丰富度低,并且个体数量较少,仅记录有哺乳动物6目10科16属17种、鸟类9目23科51属66种、爬行动物2目4科7属8种、两栖动物1目4科6属8种。评价区由暖温性针叶林、暖温性灌丛和暖温性草丛3个植被亚型组成,动物物种组成与自然植被分布相吻合。
评价区内仅记录有云南兔、白腹锦鸡、领雀嘴鹎、昆明攀蜥和昭觉林蛙等5种中国特有种。
云南兔其主要生活于灌丛、草丛中,以草本植物和树叶等为主要食物。施工期的施工作业会对云南兔的生境造成一定的扰动和破坏,使其远离原栖息生境致使栖息生境有所减少。但评价区内云南兔数量较少,而其他区域还拥有大量的适宜栖息地,对于具有主动避让性的云南兔来说,施工作业对其影响较小。进入运营期后,由于施工活动停止以及部分施工用地进行生态恢复,云南兔可以重新占有原来的栖息地。虽说工程永久占地部分不可能得到恢复,但由于新增永久占地区占保护区面积比例很小,并且云南兔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适应力,因而该特有物种的种群数量不致因此而发生明显下降。
白腹锦鸡和领雀嘴鹎主要活动在影响评价区的森林和灌丛中,以陆生植物为主要食物。由于白腹锦鸡远离施工区,因此项目建设对白腹锦鸡基本无影响。对于领雀嘴鹎,在拟改扩建公路施工区域发现其实体,由此判断,施工区域占用森林和灌丛等生境将对领雀嘴鹎在该区域的栖息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减少其活动范围。如果繁殖季节施工,如需清除领雀嘴鹎筑巢的树木,则将使其卵或幼体死亡,繁殖中断。进入运营期后,由于施工活动停止,对领雀嘴鹎的不利影响将减少。总体而言,白腹锦鸡和领雀嘴鹎在其他地域分布范围广、种群数量大,且由于施工区是在原有公路的基础上改扩建,且占地面积较小,加之鸟类的活动范围较大,因而不会对这些特有鸟类产生较大影响,其种群数量不致因此而发生明显下降。
两栖动物移动缓慢,活动范围较小,较局限于具水的水渠、沟、塘等区域,而爬行动物活动相较两栖动物更宽泛。拟改扩建公路主体呈线状施工,且是在原有道路的基础上改造、拓宽,多种开挖活动、土石填埋等工程作业会对小生境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对该区域栖息的两栖爬行动物物种的食物、迁移、散布和繁衍构成一定影响,但这种障碍是在拟改扩建公路之前就存在的。因此不会因为该拟改扩建公路而加剧这种障碍作用。需要指出的是,昆明攀蜥和昭觉林蛙等在云南均为普通种、常见种,调查中未发现国家级和云南省级保护物种,且随着施工期结束以及时间的推移,在施工后期的人为修复和环境的自我恢复功能作用下,施工影响还可逐渐消除。因此,总体上拟改扩建公路对两栖爬行动物的影响较小。
评价区内记录有树鼩、豹猫、黑翅鸢、普通鵟、红隼、白腹锦鸡、领角鸮和短耳鸮等8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或CITES附录的动物。
对于哺乳动物来说,树鼩以植物果实、种子等为主要食物;豹猫为肉食性捕食者,喜捕食啮齿类和其他小型动物。由于项目建设占地以及施工人员和工程机械的惊扰将使上述物种远离施工区,其食物分布面积有所减小。但树鼩和豹猫具主动避让性和较强的适应性,可以选择其他非施工区域进行迁移、散布,以维持其正常繁衍。进入运营期后,由于公路状况改善,交通量增加,交通干扰将减少道路两侧小型哺乳动物、鸟类的分布,因而对于豹猫的食物链有一定的影响;而树鼩的食物链所受影响甚微。在迁移、散布、繁衍方面,树鼩和豹猫均具较强的跑动、攀爬能力,公路的运营对其影响甚微。
对于鸟类保护物种,因白腹锦鸡远离施工区,项目建设对其基本无影响。而黑翅鸢、普通鵟和红隼为昼行性猛禽,领角鸮和短耳鸮为夜行性猛禽。由于猛禽运动范围大,运动速度快,取食范围广阔,且多不在项目区内觅食,因而拟改扩建公路建设对这些猛禽的食物链结构、迁移、繁衍等影响甚微。
宣威市火车站至电视台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在原公路上进行,虽说线路较长,但建设区域涉及面较小,对影响评价区内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小,加之处于保护区边缘,动物在该区域少有活动。同时,动物具有较强的主动避让性和环境适应特性,项目建设不会导致重要动物种群数量减少,对其迁移、散布、繁衍产生的影响不明显;不会明显改变在该区域栖息的某一动物物种的食物链结构,更不会因食物链结构方面的影响而造成某一动物物种在影响评价区内消失,且项目进入营运期后其影响可逐渐消除。因此,如果做好宣传教育和防范措施,杜绝盗猎和驱赶野生动物,宣威市火车站至电视台公路改扩建工程对动物的影响较小。
5.2.1进一步优化工程施工方案
对动物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的噪声、粉尘、震动,因此施工过程应尽可能采用先进技术,尽量减少和降低施工带来的噪声、粉尘、震动,最大限度地避免开挖的土石滚入下方坡面破坏项目区外的植被以及避免河道阻塞对两栖爬行动物造成影响。
5.2.2避免在动物繁殖季节施工
由于在施工沿线发现有豹猫、树鼩、领雀嘴鹎等重要动物实体或活动痕迹,同时为减少施工对其它活动于施工区周围的动物带来的影响,应尽可能避免在动物繁殖季节(主要是春季)施工,以尽可能减少对区域范围内动物繁殖的影响。
5.2.3加强巡护监测
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均应开展对项目建设区野生动物的监测,以便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对动物的实际影响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项目建设使保护区的可进入性增强,为非法盗猎野生动物提供便利。因此,针对人为活动增加,保护区管理部门应增加管护人员,加强日常巡护,坚决杜绝保护区内的盗伐、偷猎等非法活动和驱赶野生动物的不良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