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对皮下血肿的预防效果分析

2020-03-03 05:48周蕾袁媛
贵州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角肌肝素钠注射器

周蕾 袁媛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MICU,陕西 西安 710061)

低分子肝素钠是临床常用的抗凝剂,临床采用皮下注射的形式给药后进入血浆集聚一定的浓度,降低高凝状态并发挥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低分子肝素钠在皮下注射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此处组织疏松,脂肪较多,但同时血管和淋巴较为丰富,利于药物吸收和渗透。虽然采用皮下注射,但由于此处血管及淋巴丰富,注射过程中导致药物与毛细血管接触而导致局部血液渗出。临床需要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患者往往需要多次皮下注射,如果形成血肿后会影响再次注射,因此临床应尽可能降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血肿发生率,利于后续治疗[1]。本方案采用两种不同的注射手法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比较两种方法对预防血肿的效果,以期为临床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需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患者100例,按照入组顺序编号,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各50例,均为女性患者。对照组年龄(28.0±8.82)岁;预估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89±0.64)5 d。观察组年龄(38.0±8.80)岁;预估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84±0.61)5 d。纳入标准:均符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指征: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无异常;年龄18~65岁,上臂三角肌下缘皮肤平整光滑无炎症,皮肤颜色正常;患者认知功能正常;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出血性疾病者;对多种药物过敏或对低分子肝素钠过敏者;随访资料收集不全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两位医师核算所需低分子肝素钠剂量,由同一组护士进行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作为注射点,间隔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左、右两侧进行注射,两次注射点相距2 cm以上。低分子肝素钠为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该注射液为一次性预装药物注射器直接注射,注射器顶部有一段气体,注射时勿排除气体。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法注射,观察组采用上提皮肤垂直进针法行皮下注射。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5 d。常规皮下注射:护士注射前对手进行清洁消毒,左手拇指、食指扒开上臂三角肌下缘皮肤并绷紧使皮肤形成一定的张力,拇指和食指错开,形成注射部位,右手持注射器,右手食指固定针栓,使针头与皮肤形成30°~40°角度,斜刺入皮肤至针头长度的50%~70%,略回抽无回血后轻推针栓注入皮下注入药物,推尽注射器内药物及空气,拔针,棉签按压注射点3 min。上提皮肤垂直进针皮下注射:护士注射前手清洁消毒,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点皮肤,形成隆起皱褶,并按摩隆起皱褶处,右手持注射器,右手食指固定针栓,皱褶最高点处垂直进针,刺入针头约l/2,略回抽无回血后轻推针栓,推尽注射器内药物及空气,注射完后针管停留6 s拔针,拔后注射点中等用力压迫3 min。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注射期间皮下血肿发生率,血肿面积分级构成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皮下注射满意度。皮下血肿判断标准:两组患者均于每次注射后24 h内观察注射部位皮下是否出血,按照出血与否及出血范围分为4级, 0级:注射后注射点无症状;1级:注射后皮下出血直径<1 cm;2 级:注射后皮下出血直径 1~2 cm;3 级:注射后皮下出血直径>2 cm。患者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完成5 d的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后,对其进行满意度调查,患者根据自身感受对护士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期间的感受及症状情况选择满意度选项,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表示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皮下血肿率比较 对照组出现皮下血肿27例,皮下血肿发生率为54.00%;观察组出现皮下血肿6例,皮下血肿率为12.00%。观察组患者注射后皮下血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χ2=16.157,P<0.05)。

2.2两组患者皮下血肿分级构成比较 对照组0级23例(46.00%)、1级13例(26.00%)、2级8例(16.00%)、3级6例(12.00%);观察组0级44例(88.00%)、1级3例(6.00%)、2级2例(4.00%)、3级1例(2.00%)。

观察组患者注射后血肿分级中0级率高于对照组,而1、2、3级血肿率均低于对照组(χ2=8.015、13.047、4.767、11.737,P<0.05)。

2.3两组患者对皮下注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十分满意21例、一般满意21例、不满意8例,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患者十分满意31例、一般满意17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6.00%。观察组患者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16,P<0.05)。

3 讨 论

目前临床对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皮下血肿有一些成熟的方法[2],如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其注射结束后抽针时,药液因短暂的负压而出现回流,导致药物回流至注射部位的毛细血管中,与血液直接解除而发生出血[3]。这种方法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出现血肿的几率。但临床应用[4]显示,仍然不能完全避免皮下血肿,这可能与注射的方式有关。在注射过程中,如何尽可能避免低分子肝素钠与血液解除是预防皮下血肿的关键。

本方案采用上提注射处皮肤行垂直进针的方法行皮下低分子肝素钠注射,结果显示,较之于传统的斜刺进针法,其在降低患者注射后血肿发生率及血肿的严重程度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感受,增加了患者对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的满意度。分析上提皮肤垂直进针预防皮下血肿的原理可能有以下原因:首先上提注射处皮肤后形成局部隆起,这样可降低隆起处皮肤毛细血管的紧张度,使其处于较为松弛的状态,在弯曲时也不易受到损坏,避免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渗出到皮下[5];其次,采用垂直进针的方法,注射器针可深入脂肪层,而脂肪层皮肤松散,其对药物的吸收渗透性均较为优良,避免了药液在局部累积增加皮下出血的风险;再次皮下注射前对注射处的皮肤进行适当的按摩,充分扩张毛细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6],增强药物吸收效率,药物经皮下组进入血液后可快速扩散,快速降低局部血药浓度,而降低血肿发生率[7]。

综上所述,采用上提皮肤垂直进针法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可有效降低患者注射后血肿发生率及血肿严重程度,提升患者对皮下注射的满意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三角肌肝素钠注射器
金属元素Cu、Fe对肝素钠氧化过程的影响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行动吧, 液压挖掘机!
从“手枪注射器”说起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儿童三角肌挛缩症:3.0 T高场强MRI特征分析
拆除眼科美容缝线中7号注射器针头的临床应用
子宫输卵管造影推注器的研制与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