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对中国大学生粉丝影响的研究

2020-03-03 03:56:14张倩丁文霞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动漫群体受众

张倩,丁文霞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以及互联网作为传播媒介的快速发展,日本动漫迅速向全球传播开来。动漫热在中国持续已久,我国已经成为日本动漫最大的输入国,其中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人构成了日本动漫的主要消费群体。随着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动漫不再只是具有单纯的娱乐属性。其作品中包含的本民族文化,潜移默化地对中国年轻一代的行为、心理和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

1 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

现今日本动漫粉丝群体中,大学生粉丝大部分为95后、00后,他们成长的时代也是日本动漫在中国传播的黄金时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3%的粉丝在小学时期就已接触日本动漫,而后在成长阶段继续选择观看日本动漫或消费周边产品,可以说日本动漫伴随了这一批学生的成长。由于日本动漫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传播形式,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大学生粉丝在每个时间节点受到的影响也不同。

日本动漫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大量涌入中国。《铁臂阿童木》在引进国内市场之初就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并引起巨大轰动。《哆啦A梦》等作品也得以迅速抢占国内电视荧幕、映入大众眼帘。早期优秀作品的传播为日本动漫进军中国市场打开了崭新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粉丝基础。这一时期国内家庭多以收看电视作为主要娱乐消遣的方式,凭借着电视在国内普及带来的巨大观众数量,以及日本动漫本身优良的制作,故日本动漫传播以电视动画为主流渠道。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漫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达到鼎盛,《灌篮高手》、《圣斗士星矢》、《七龙珠》等作品刚进入国内,便迅速受到广大受众粉丝的青睐。据统计在1990-1991年间,《圣斗士星矢》便卖出了600多万册〔1〕。可见中国的日本动漫粉丝群体之庞大,消费欲望之强烈。日本动画作品大多由漫画或游戏改编,这种动漫生产模式不仅收获了一批忠实的“漫迷”粉丝,也为能够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进驻中国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时期,传播渠道不再单一局限于电视,市场上出现了各种报刊连载的漫画,以及VCD/DVD影碟机等娱乐新载体。得益于这种新的传播载体,粉丝群体的动漫消费支出门槛得以大幅度降低,从而促进了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大规模传播。

进入二十一世纪,当下的大学生粉丝彼时已处在受教育阶段,对动漫作品已经有了基本的辨别力和较强的购买力。同时数字化时代带来了传播方式的革新,互联网成为动漫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现今大学生粉丝足不出户便可以观看最新的动漫作品,这种线上的参与方式成为他们选择的主要方式。可以在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爱奇艺等)以及论坛贴吧等下载并分享动漫作品,更有A站(Acfun弹幕视频网)和B站(Bilibili)等专业视频弹幕网站支持发表实时观看感受,这种线上的互联互通极大促进了粉丝之间的交流。

2 日本动漫对中国大学生粉丝的影响

丹尼斯·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一书中,将受众分析总结归纳为——“结构性”、“行为性”和“社会文化性”三大受众研究传统。这种分析方法可用来研究日本动漫中国大学生粉丝群体的结构特征、粉丝参与的行为及活动方式、粉丝与动漫行业之间的互动〔2〕。

2.1 结构性

结构性受众研究源于媒介工业的需求,目的是获取有关受众规模、媒体曝光率、到达率和移动性的定量信息;也有助于区分受众类别,探讨社会背景、大众传媒系统和个人媒体使用之间的关系〔3〕。本文以网络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针对18岁至25岁的国内年轻人,投放并收回了200份有效问卷。被调查者中,女性和男性粉丝占比分别为46%、54%。其中超过43%的被调查者从小学开始接触日本动漫,在初、高中开始接触日本动漫占比超过45%,也有粉丝刚刚接触动漫进而被吸引。

自日本动漫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适合不同年龄层观看的优秀作品,如《灌篮高手》、《七龙珠》、《数码宝贝》、《海贼王》等经典作品,构成了几代人的青春记忆,使得日本动漫在中国的粉丝群体结构日益庞大。根据粉丝对日本动漫的认同、依恋及相关行为的激烈程度,粉丝类型可以划分为忠实型粉丝、狂热型粉丝以及紊乱型粉丝〔4〕。粉丝对动漫投入的时间也有较大差距,问卷结果显示,平均每周在动漫上花费1~3小时的大学生粉丝占比超过90%,6.5%的被调查者花费时间为3~10小时,超过10小时的不足3%。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构成了社会中最具有表达欲和求知欲的群体,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以发烧友的身份参与到动漫浪潮中,并日渐成为动漫产品与服务消费的主力,助力整个动漫市场快速升温。

2.2 行为性

行为性受众研究侧重于通过加强媒介传播的效果,考查受众的媒介选择、使用、观点和态度,以解释媒介的影响并预测受众的行为〔5〕。由于日本动漫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大学生粉丝群体数目庞大,中国每所大学里都有多个动漫协会,“漫迷”、“宅”、“哈日族”等现象正不断形成,日本动漫对中国大学生粉丝的行为和意识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报告显示,85%的受调查者认为日本动漫对自己产生影响,43%的人认为影响很大,认为日本动漫文化影响个人的观念、思想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受调查者高达64%。这些数据表明,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物质和心理层面产生了深度的影响。

在物质层面,51%的受调查者表示会在动漫上消费。生活中他们有意向地选择带有动漫符号的产品,如购买动漫书籍、手办玩偶、画册、参加漫展等。日本动漫在刺激消费的同时也改变了大学生粉丝的消费观念,他们购买动漫衍生品时不再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仅仅只是考虑物品外观是否新颖,或只是贴上了动漫形象的标签而冲动消费,这种消费是一种情感的需求和宣泄。动漫衍生品的推出是生产商营造商业价值的一种手段,使得动漫角色从“荧幕中走出来”亲近观众,这也是大学生在动漫上的主要消费对象。动漫衍生品有表达内心情感的作用,反映出人们追求简单娱乐和自我价值的精神理念。事实上,动漫衍生品是人们生活水平发展到一定层次时为满足自我心理需求而诞生的产物〔6〕。

在心理层面,大学生粉丝在消费时会自动倾向于有关日本的选择。如服饰上喜欢日式和服风格,讲究“日范儿”;饮食上偏爱日本料理,喜欢“日料儿”;家居风格选择简洁带有禅宗情调的日本风格;购物攀比“日货”,甚至是学习日语、去日本留学等等。这种观念也会影响关于未来从事专业以及生活方式的选择。根据2013年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公布的海外教育机构日语学习者调查报告,与2009年的调查相比,中国的日语学习者人数增加了26.5%,总人数突破100万,在各个国家及地区中的排名第一。短短数年,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就超过韩国,荣登榜首〔7〕。许多人学习日语是因为喜欢日本动漫或是出于考虑未来的就业问题。在受调查者中,有因为喜爱日本动漫而选择了相关专业,也有选择了相关专业而喜欢上了日本动漫,还有在毕业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不管是哪种行为方式,都表明日本动漫对中国大学生粉丝的影响已经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心理层面。

2.3 社会文化性

社会文化受众研究表明,受众是具有主动性和选择性的,受众的媒介使用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反映〔3〕。小众文化的发展需要狂热粉丝的推动,也需要时代进程的推波助澜。在这群年轻人的青少年时期,Cosplay文化方兴未艾,他们以十足的激情参与并创作自己的专属标签,从而推动中国的Cosplay文化从无到有,从小众到流行。在大学里,有共同爱好的动漫群体会定期组织cosplay活动,通过模仿和扮演等活动以期望能最大程度接近自己喜爱的动漫人物。在这个可以充分表达自我的年龄段,大学生粉丝群体通过展现真我个性、抒发忘我性情来达到思想意识与自由意志的解放。如果说Cosplay活动是大学生粉丝喜爱日本动漫的外向维度表现形式,那么“御宅族”就是他们在内向维度对日本动漫挥洒激情的表达方式之一。“御宅族”是日本动漫的骨灰级粉丝,一般痴迷或沉溺于动画、漫画 ,并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加入动漫元素,试图跨越次元来展现别样的精彩。出于狂热的喜爱,他们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收集喜爱的动漫作品及周边产品,如动画片、漫画杂志,乃至去搜集所喜爱声优的所有资料和作品。动漫相关的电子游戏,有时也受到追捧。

中国大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接受着日本动漫带来的影响,这种影响上升到了文化层面。他们对日本次文化、民俗风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衣着打扮和行为举止的刻意模仿,期望达到置身其中的感觉。大学生粉丝往往对于自己喜爱的对象有着超强的感知力和强烈的表达方式,所以由他们构成的日本动漫粉丝群体已不再是简单的校园团体,日益扩大的人群数量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一群体形成的“粉丝文化”范畴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粉丝为喜爱的动漫产品或服务进行消费,以购买动漫周边的方式拉近与偶像的距离,无形中也带动了社会文化产业的多方面发展。

3 影响的利与弊

大学生是日本动漫中国粉丝群体的主力军,他们思想开放、前卫,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但也极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日本动漫对中国大学生粉丝的影响是把双刃剑,其作品包含的正确文化价值导向,对大学生粉丝产生了积极影响,而其中的不良部分也会影响他们的正确价值判断。超过35%的受调查者表示日本动漫对自己的影响利大于弊,5.2%的受调查者认为影响弊大于利,40%的受调查者表示中立。

日本动漫丰富大学生粉丝业余生活和娱乐文化的同时,还提供了一个释放现实生活压力的宣泄空间,通过轻松幽默的语言、搞笑的故事情节、夸张的举止等这种诙谐幽默的手法,用以舒缓精神压力、放松心情。日本动漫不仅蕴涵娱乐价值,其作品里隐藏的文化价值观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和对事物的认知。日本动漫里包含的积极价值观有:第一,严谨的生命态度。日本人把对生命的严谨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也投射在其动漫作品里,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人生态度给当代大学生上了一堂思想教育课。第二,奋斗精神。日本动漫作品里有不少励志故事,如《海贼王》、《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等作品都是主人公不断拼搏,经历万千磨难后最终取得成功,完美诠释了“有志者事竟成”。这类励志型作品给大学生粉丝打了一剂“鸡血”,使得他们勇于脱离生活的“温床”,树立年轻就是要奋斗的观念。第三,团队精神。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与彰显个人英雄主义的美国动画不同,日本动漫更强调团队合作。动漫作品《海贼王》对友谊有着深刻的描述,被认为是“人生的教科书”。作品始终贯彻的努力、合作、友谊与奋斗的价值观,为大学生粉丝树立了正确的团队意识以及重视合作等价值导向。日本动漫作品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梦想的追逐,对大自然的崇敬也是从一而终的。把复杂的生活简单化,只有不断坚持目标努力奋斗,才会获得成功。

日本动漫深受广大受众的喜爱,但是市场上的动画作品良莠不齐,一些动漫作品对大学生粉丝在思想观念、生活和行为上产生了不良影响。中国大学生粉丝群体中有一批“重症”粉丝,他们的代名词为腐女、宅男、二次元少女和中二病患者等。其思想被日本动漫作品中的角色同化,大肆追捧同人漫画、耽美漫画,贴上“萝莉控”、“正太控”的标签。许多作品中出现的兄妹恋、姐弟情、同性恋等与中国传统思想相悖的禁忌感情,容易影响大学生粉丝的审美取向,甚至造成恋爱观、人生观的扭曲。大学生粉丝群体中的狂热爱好者——“御宅族”,他们足不出户、留发蓄胡、逃避现实、游戏人生,甘做动漫网络上的“键盘侠”。他们在生活中神情冷漠、意志消沉,却对自己的爱好充满热情,过度沉溺于动漫作品,从而迷恋虚幻的世界,脱离现实生活。同时日本动漫里夸张的英雄主义也会影响大学生粉丝自我价值判断,易带上“主角光环”、盲目认同模仿,偏离准确的自我定位,不肯脚踏实地做事。动漫作品里为营造情节效果出现的不恰当的语言、暴力的血腥画面、极端个人主义、色情带有性暗示的行为等也非常不利于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对大学生粉丝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部分狂热粉丝过度迷恋和盲从,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4 结语

随着更多的日本动漫作品被引入国内,中国动漫面临的竞争愈加激烈。由于国产动画总体质量相对不高,大学生对国产动漫很难产生认同感。作为动漫主要受众群体的大学生选择日本动漫而忽视国产动漫,对于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大学生群体的认知水平较高,在日本动漫唯美的画面、刺激的情节吸引下,不自觉地被这个国家所传达的文化观念吸引,甚至会对其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由此看来,日本对其民族形象的塑造以及文化的传播均取得了成功。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应当理智看待国产动漫的现状。日本动漫在为中国大学生粉丝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同时,其中错误的价值思想也容易使人走向极端。我们在接受优秀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以理智冷静的心态面对文化冲击,避免其中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也在传播的过程中自我更新〔8〕。通过动漫产业来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动漫行业需不断革新,以实现根本性的转变,目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动漫群体受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动漫二次元
南风窗(2016年19期)2016-09-21 16:48:27
锋绘动漫
看天下(2016年23期)2016-09-02 18:45:06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开口笑
故事大王(2016年1期)2016-04-21 17:49:25
锋绘动漫
看天下(2016年5期)2016-03-14 22: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