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平德 李盛华 付志斌 周明旺 王鹏志
1.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73005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730000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近些年来发现的一种长约18-25nt的非编码的小RNA分子,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并参与许多生命活动的调控过程。从1993年发现首个miRNA至今[1],关于miRNA和疾病相关性研究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研究发现,在生命体的细胞分化、胚胎发育、血管形成、疾病发生等许多病理生理的发生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从而为许多难治性疾病的诊疗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是指由酒精、激素等非创伤性因素导致的股骨头部血运障碍,最终导致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表现。本文以miRNA为基点探讨其在血管新生相关机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希望从分子生物学的层面,为NONF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找到新的思路。
血管新生是指新血管生成的生物学过程,包括血管发生、血管新生和动脉生成这三个主要过程[2]。在人体生理环境中,只有在怀孕等一些特殊的条件下,才会出现血管新生。除此之外,如有新生血管出现,则会诱发一些特定的疾病,这类疾病统称为血管新生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类风湿、牛皮癣、胃溃疡等。
血管生成以后,新的血管互相融合成新的血管网,发挥着调节血流、提高对心肌、骨骼肌及骨骼组织等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NONFH发病可能与血栓形成、血流中断、血管壁损伤、脂肪栓塞、凝血功能异常等诸多原因相关[3]。主要病理过程是股骨头局部缺血导致局部的骨质和骨髓死亡,然后一系列自身修复机制被启动,然而除非坏死部位刚好在股骨头中央或坏死病灶很小,否则这种修复机制是经常无效的[4]。因此,在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修复中,怎样恢复缺血区的血供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5-6]。Wang等[7]用过量激素做出了ONFH的兔子模型,观察其股骨头动脉结构的变化,发现其小容量血管数量增加并血管管径变小的结论。总之,ONFH的病理过程涉及诸多方面,需要有更多的科学依据来证明,但局部缺血事件的发生仍然是ONFH病理环节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否可以通过增加或改善坏死部位的血供和血管再生来治疗ONFH,成了ONFH研究的热点之一。
miRNA是一种存在于生物体内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小RNA分子,是以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结合的mRNA,参与调控mRNA及基因表达的转录后调节,从而达到调控基因表达的目的。作用机制为切割mRNA长链,缩短mRNA多聚腺苷尾以降低其稳定性,降低mRNA在核糖体内翻译蛋白的效率[8]。miRNA在调控基因表达方面可起到促进或抑制作用,但是主要是抑制作用。近些年,发现了大量的miRNA,目前miRNA数据库已收录的人类miRNA有1881种。miRNA是生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调节因素之一。更多的证据表明,miRNA是心血管和肿瘤等疾病发生的重要调节器[9,10]。
血管新生是一个复杂过程,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EC)功能变化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由EC释放的细胞因子,在调节内皮细胞的迁移和分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因此,在内皮细胞的调节功能中,一些关键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更多地受到重视。研究发现,let-家族、miR-17~92簇、miR-221/222、miR-21、miRNA-23~24簇和miR-126在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s)中高表达[11,12]。有研究证明,抗血管新生相关miRNAs结合正调节蛋白可抑制血管的发生;但血管新生相关miRNAs在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中结合负调节蛋白而促进血管生成[12]。
2.1 促进血管新生miRNAs由于血管EC在血管壁上的独特作用和位置,一直在充当血流机械传导的初级传感器。血管的完整和EC功能正常,是持续血管新生和血管功能正常的基本环节。miR-126是现在所知的促进血管新生的重要miRNA,其可以通过抑制SPRED1而增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促血管新生的作用[13]。在小鼠模型中缺失miRNA-126,表现为血管发育缺陷及广泛出血;在大鼠试验中,miR-126定向缺失可以导致出血、部分胚芽坏死及血管渗漏,从而导致血管的生成障碍和血管完整性的丧失。敲除斑马鱼的miR-126可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血管的完整性并降低出血。因此,miRNA-126在调控血管生成及维持血管完整性方面可能起着非常重要作用[14-15]。
组织在缺氧、缺血条件下,可以显著提高EC miR-424和miR-210的表达,两者都是缺血环境中具有保护细胞作用的miRNAs。miR-210可以在各种组织细胞中表达。研究发现[16-17],miR-210在脑组织缺血后的表达逐步升高,通过抑制靶基因酪氨酸激酶配基EphrinA3的表达,从而抑制内皮细胞对VEGF的趋化能力和毛细管状结构形成。同时在体外实验发现,miR-210通过靶基因EphrinA3刺激EC迁徙,而促进血管形成。朱建兵等[18]发现,组织在缺氧状态下产生的缺氧诱导转录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transcriptionfactorα,HIF-1α)可以诱导血管EC miR-210表达升高。miR-210可以促进心梗后的血管再生,并可以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改善心脏供血功能[19]。miR-424可以在冠状动脉EC中特异性的表达。Ghos等[20]研究发现,HIF-1α/HIF-2α是缺氧后促进血管新生必不可缺的细胞调节因子之一,miR-424可间接增加HIF-1α/HIF-2α在内皮细胞中的表达。因此,缺氧状态下miR-424表达升高,在心肌缺血、缺氧后改善血供重构和促进血管新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鼠脑梗死后血管新生的过程miR-296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1]。俞巧等[22]发现,miR-143和miR-145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具有促进作用,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2 抑制血管新生miRNAs Poliseno等[23]发现,HUVECs中与血管新生相关并高度表达的miRNAs有15种,其中发挥显著的抗血管新生作用的是miRNA-221/222。miR-221/222抑制血管新生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下调SCF受体c-kit的表达水平,但不影响mRNA的水平,属转录后调节[24]。Li等[25]证实,高糖处理HUVECs可诱导miR-221/222的表达水平,导致下调c-kit的表达,减弱EC的迁移功能。通过反义miR-221核酸链抑制miR-221后,上调c-kit的表达,可抵消高糖对EC功能的抑制作用。
在人类基因组中,miR-17-92家族共编码7个miRNAs,Suárez等[26]研究发现,在肿瘤血管新生的过程中miR-18a和miR-19a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理抑制抗血管新生蛋白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而促进血管新生。miR-92a是EC中高表达的内源性的血管新生抑制因子,通过抑制EC的出芽能力和毛细血管状结构形成,抑制血管新生。miR-424在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中表达增加,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27]。李玲娟[28]在大鼠永久局灶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研究发现,miR-376b-5p可抑制脑缺血缺氧后的血管新生。Cha[29]和Cascio[30]等发现miR-519c和miR-20b可直接通过抑制靶基因HIF-1α来抑制VEGF通路,发挥其抗血管生成作用。
在骨骼疾病的研究中,miR-146a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在骨关节炎软骨差异表达的miRNA。而与NONFH相关miRNA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31-32],Li等[33]通过β干扰素-1干预的关节软骨细胞观察其miR-146a和VEGF的变化,发现miR-146a能够上调VEGF表达。表明miR-146a在退变性骨关节炎的软骨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着调控作用。Yamasaki等[34]研究发现miRNA-210在NONFH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其他系统的各种疾病的研究中发现miRNA-210具有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16],进而推测miRNA-210可能会在NONFH坏死的血管修复中发挥作用。Yuan等[35]在激素性ONFH的模型中研究发现内皮细胞与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提高miR-210的表达及促进细胞的存活和分化。
有研究者[36]通过对27个NONFH患者的血浆中的miRNA检测发现,其中miRNA-423-5p、miRNA-21-5p、miRNA-130b-3p、miRNA-130a-3p等miRNA表达显著上调,但miRNA-484、miRNA-101-3p、miRNA-342-3p、miRNA-99a-5p等12个miRNA表达却略下调,并且已有研究表明,这些miRNA可能在细胞碉亡、增殖和干细胞分化等过程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的微小RNA,并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相当广泛的调节功能,miRNA主要是在基因表达调控、胚胎干细胞调控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是对基因的转录翻译的调控作用最显著。
随着现代医学对NONFH研究的深入,股骨头的复杂的血液供应系统和为身体承重的关键作用,受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后容易发生股骨头血液的供应障碍,从而引起ONFH。虽然对NONFH的具体发病机理尚未研究清楚,但是股骨头血运障碍而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已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因此,彻底改变股骨头的缺血状态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首要问题。前期研究发现[37-38],ApoA1基因位点突变可能是非血瘀质NONFH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PAF-AH和NOS1基因位点突变可能是血瘀质高发NONFH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但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是否可以从miRNA的角度证实本研究结果,成为下一步的研究计划。近年来,研究发现了许多特异表达的miRNA,并揭示了部分miRNA在相关疾病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血管新生相关miRNA研究发现,其在缺血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虽然miRNA与NONFH的研究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从血管新生的角度去研究NONFH与miRNA的相关性的科学研究仍比较缺乏。因血管内皮损伤是NONFH的病因学假说之一,本文旨阐述NONFH与血管新生相关机制的关系,探讨miRNA对血管新生的调节作用以及miRNA与NONFH的关系,希望为临床上治疗NONFH提供新的线索和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