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会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江苏 淮安 223005)
在世界文化和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枯竭、不曾断裂的文明。为什么它能保持千年,不被淘汰,毫无疑问是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强大力量。不幸的是,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因为各种因素,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损害,期望我们的恢复和拯救。幸运的是,现今更多的高校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着手在学校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宣传活动,并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的文化土壤。培养此类文化软实力的极佳时间就是在校学习期间,《礼记·学记》的开头就对“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做了精辟的阐述。
当前,我国针对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较为欠缺,导致青少年对传统文化存在认知偏差,影响了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现今,还有不少人谈论“传统文化”色变,表示是封建落后的,是没用的;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人类社会,没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有些人甚至觉得这是迷信。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极大地妨碍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由于传统文化被妖魔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先入之见,排斥传统文化这个“新”事物,在具体的活动中,有的学生为了把老师安排的作业完成而消极学习,无法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未将传统文化引入课堂和生活中,而是将其当成一种活动在公共场合进行展示,若把它当成一种写作方法,便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专注于这些活动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由于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是由“零”起步的,他们会觉得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甚至将来再碰到传统文化都会本能地排斥。
一些高职院校在课堂教学中已经融入了传统文化,然而仍旧有所局限,《弟子规》《二十四孝》等读物被置于课堂上翻译。现今,市场上的大多数书籍都配有白话文翻译,这使得教师们在课堂上采用填鸭式教学,简单而直接地将文章的字句释义翻译给学生,并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回归正确的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结束,就如一个完美的圆。高职院校中,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自我修养是当前学习传统文化的最终目标,但高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却不甚理想。
本文以“高职院校大学生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素质模型”明确的孝悌、爱国、诚信、知报、笃实、好礼、勤俭、义利、克己、力行十个方面为遵循,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总结了高职学生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前的基本素质。
现在在读高职学生大多为“95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人的溺爱中成长,大多数人善于展现自己,不关心别人的感受,有许多想法,没有得以实践,未认识到利他也是利己,自行隔断了个体同社会的关系,以至于削弱了社会责任感,最终导致年轻人丢失了内心深厚的家国情怀。
改革开放以后,西方的一些不良的思想和理念被引进来,包括西方所倡导的所谓的民主和自由,但我们目前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其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就如同原海南公安厅副厅长张发同志所言,近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突飞猛进,道德却急速下滑。归根结底,是被所谓的西方前沿文化腐蚀了。有些大学生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是圆的”。此类错误的思维转变是西方国家乐意看到的。仍记得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写的《1999不战而胜》中的一句话:当中国的年轻一代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而是相信我们美国人的时候,我们就不战而胜了!当前,我国许多有识之士已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的恶果。习主席在讲话中曾强调:只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民族青年持续的学习和宣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方可永久矗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我们重拾民族自信心之时,便是我们民族不战而胜之日!
当我们走在大街上时,我们会看到奔走的行人和疾速飞驰的汽车,这一社会缩影也反映在高职院校里,具体体现为学生不愿意平静下来阅读一本书,无法专心致志于一节课,无法尽心竭力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心浮气躁几乎成了所有人身上不可抹去的印记,由近段时间的网络事件也能够了解到现在的高职学生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缺乏判断对错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是一种道德,不仅是个人的道德,而且还是一种大德即民族道德和社会道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总书记还说过,“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道德是衡量善恶的标准和行为的准则,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美德,价值观便有了外在的表现以道德讲堂的方式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现今,社会上存在不少公益性质的道德讲堂,大多数都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孝道等传统文化内容,然而,它的目标人群大多是社会工作者,在校大学生很少。针对于此,我们将传统文化课堂引入道德讲堂中,从多方面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下面将分析道德讲堂这一新形态。
同过去传统的授课相比,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将上课地点由普通教室搬进了大讲堂中去。首先由硬件上来讲,讲堂具备独特的优势。如LED大屏幕、环绕扬声器、中央空调、可容纳200多人的大空间。其次由软件角度来看,讲堂的整体风格庄严肃穆,传统文化展示在讲堂的每一处角落,也会体现在中国传统字画、石雕、剪纸以及绢画等形式上最后,道德讲堂独立于教学大楼之外,同图书馆相连,自成世外桃源,环境寂静。当学生走进道德讲堂的大门时,传统文化的形象便会由眼、耳、鼻舌、口、身、意途径进入脑中。
以“仁、义、礼、智、信”为基础教育理论,大力倡导“素食健康、环保、动物保护、社会公德、自强不息”的价值取向;以“和谐”“大同”为教育的核心内涵,实践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延续民族文化生命线,振兴民族教育;以诚信、勤奋、平等、恭敬、务实的教学要求,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重点内容涵盖修身养心、道德伦理和职业操守等方面,让学生由其中体会到身心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根源所在。学习过程在唱国歌、行拜孔礼、唱感恩歌、跳手语舞、诵读经典、演情景剧、感恩洗脚以及感恩分享等八个环节中进行,还可以按具体实况增办健身、书法欣赏等活动。可以说将实践充分和课堂结合,一节课运用多种实践活动是道德讲堂的一大特征也是优势经过学习两期后,所有的学生表示此类学习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道德讲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寻访班级干部、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企业等,据调查统计数据发现,通过教育实践,学生孝亲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所有的学生经过孝亲实践,开始重视父母、关爱父母,感觉同父母的关系比之前更亲密了;学生们也都把烟戒了,不再浪费食物,每个月平均消费也降低了三分之一;一半以上的学生则利用空闲时间打工和创业,缓解了父母的经济压力等。社会、企业对学生也是好评不断。
对于已经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德育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通过思想政治课,将传统文化的精髓镶嵌代入学习课程中,结合职业教育的“两高一新”人才培育模式开展教学优化变革,让无味的思想政治课转变为学生热衷的生活实践课程。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宝库,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深远的影响。大学阶段是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关键时期。学生步入社会后,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工作所遇到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大学素质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进而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科学文化、身心素质、专业素养全面进步,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