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印君(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江西 九江 332000)
高职院校是向社会输出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单位,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升。而思政教育则承担培养主流意识形态、提高人才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将其与高职院校专业教学工作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必然渠道。课程思政是现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发展方向,为使该人才培养模式创造出最高的教育价值,需要不断对其做改进创新。
2017年我国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进以思想政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的概念首次以官方形式提出。课程思政可理解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与育人有关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当中的全新教育理念。从课程思政的内容上看,又可将其定义为在传递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的思想、素质、品德等做积极引导的教育模式[1]。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为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其思政教育包括显性和隐性两部分,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强化显性思政的同时挖掘隐性思政的教育价值。
教学大纲是高职院校日常教学活动的核心指导,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统筹规划的作用。想要确保课程思政教学规范、全面地展开,首先应做好顶层设计,对现有教学大纲做优化调整,为课程思政构建可靠的行动指南。
高职院校各专业在教育目标、要求、方法上存在一定差异,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后需要面临的工作环境和能力要求也不一致,因此在制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时,必须兼顾专业特点和学科特征,保留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中先进、普遍适用的部分,同时对其内容做合理补充,确保其能够为教学实践工作所直接参考。高职院校可组织各专业教师共同进行教学大纲的优化制定,整合教师的意见,开展课程思政顶层设计工作,注意将学科特色融入到教学大纲当中,以确保之后一系列的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均能与实际教学需求相适应。例如,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应重点关注学生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将素质教育与酒店管理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在专业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教学大纲制定完成后,高职院校还需对其落实情况做跟踪观察,发现教学大纲与实际教学工作不相符的地方要及时加以改进。
在制定科学的教学大纲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应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在常规课程中融合途径的选择,通过多元实践,找准课程思政教育的实现载体,以最大限度发挥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的优势作用。课程思政的实现需要通过整体教育规划,提取不同课程中的思政要素,并结合课程特点,将更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使专业课程与思政内容有机融合,让二者之间能够相互促进,提高课堂教学成效。本文介绍以下几项融合途径:
1.统筹规划
统筹规划的融合路径即在高职院校现有核心课程体系或公共课程当中选取有代表性的课程,由专门的教研小组通过集体规划、商讨,对课程内容做统筹规划,总结课程内容中可与思政要素相融合的点,并将其体现在教学大纲、教学方案当中。基于该融合路径,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相对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引导。
2.总结提炼
总结提炼即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知识点,从社会、就业等角度出发,对该知识点做扩充解读,渗透相关的思政内容,强化专业课程与社会实践间的关联,以画龙点睛的方式完成课程思政教学。例如在讲解经济法学科知识时,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法律条款,列举正面及负面案例,对比分析企业发展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而以社会责任、遵纪守法等要素进行点题,对学生的法律意识做积极引导。
3.知识导入
知识导入即基于常规课程特点,将与思政教育有关的内容、素材以辅助资料或具体案例的方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思政元素构建起的情境中进行专业知识学习[2]。该融合途径的优点在于,既能借助思政要素辅助学生知识理解,又可将学生导入到思政教育情境中,通过体验式教育,同时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例如,在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中,教师选取新时期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的文章为案例,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广泛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讲话的主题和内涵,将英语翻译技巧与内容解读相结合,给出最终的翻译结果。在该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主实践,能够对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党情有更深入的了解,自主体会我国的发展思想、发展理念,进而达到强化学生文化自信、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的目的。
4.隐藏渗透
相较于以上几种融合途径,隐藏渗透的课程思政教学更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其要求教师严格规范自身言行举止、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然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榜样作用,潜在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思想意识做有效引导。隐藏渗透融合途径需要与教师团队的培养同时执行,例如,高职院校结合党和国家思想、方针、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时组织学校教师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使教师接触更多先进思想理念,并通过现场互动讨论、论文书写等方式,促进学习内容转化,进而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传递给学生。除爱国、敬业等宏观思想,教师还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公物、节约资源、团结帮助同学,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形成优良的个人品格,使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社会生活挑战。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物质生活水平较高、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其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过早接触网络工具,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习惯和学习习惯。相较于传统社会,网络环境的自由度更高,各类信息充斥网络,大学生因涉世未深,自主判断、分析能力和抗压能力比较有限,容易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进而产生主流意识偏移甚至出现一些过激的思想和言论,这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也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强的自主性,并偏向于碎片化、便捷化的学习方式。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就要基于以上两大特点,对现有教学方式、手段做优化创新,合理迎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思想行为特点,设计可被大学生所普遍接受、喜爱的学习方式。
第一,引入体验式教学法。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学习主题,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社会性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思考、判断,升华其思想政治理念。
第二,引入案例教学法。除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真实案例,社会历史事件、模范人物故事、热点新闻话题、热门公众人物等均可用作教学案例。这部分内容与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且多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此为媒介对学生做思想意识引导,能够使课程思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探究理论知识,思考思想内容,最终达到提高职业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的教育目标。
第三,引入信息化教学工具。打造线上翻转课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方位渗透。例如,利用微信、微博、QQ等当代大学生常用的信息化平台,向学生定向分享与课程思政有关的内容,并组织线上的主题讨论活动,同时通过此类平台了解学生思想状态,及时进行教育介入;利用微课视频、信息化教学平台等工具,打造翻转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提高课上教学内容精度,实现德育与智育协同教育。
考评机制带有的强制性和约束性有助于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对现有考评指标、考核内容做适当调整,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以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养,获取与之有关的知识和内容[3]。另外,考评指标实则是对学生素质、能力要求的量化,若设计得当,能够有效发挥教育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既定目标的引导下学习和成长,实现高效教育。给出如下考评机制调整措施:
第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为学生建立个人成长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其在课程思政中的学习和进步情况,以此为基础开展课程思政优化调整工作。
第二,丰富、细化专业课程考核指标。例如,在某一具体课程的期末评价中,将原本测试+出勤的考核模式转化为测试+实践+出勤+素质的考核模式,适当降低测试与出勤的分数占比。通过完善考核指标,观察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情况,同时引导学生重视自身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注意此处的素质不光指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高低,还应包括其职业素养、服务意识、学习态度等层面的考量。
第三,课程思政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同步进行。将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情况、教学成果实现情况作为教师教学能力及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并与教师评奖评优相挂钩,以此来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群体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性,赋予课程思政源源不断的活力,确保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始终与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
思想政治教育与常规课程相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升级的必然路径,在发展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通过多元实践,丰富融入途径,优化教学大纲,做好顶层设计;基于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调整考评机制,提高重视程度。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