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调查研究
——以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

2020-03-03 00:14
理论与当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贫困户攻坚

黔东南州作为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脱贫户返贫已成为脱贫攻坚期间的新问题。为防止出现一边脱贫一边返贫现象,在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确定退出后,相关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要保持不变,以防止和减少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黔东南州防治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的现实问题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自2014年实施精准扶贫以来,黔东南州脱贫状况相对改善,脱贫质量稳步提高。但是黔东南州16个县市均属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贵州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由于贫困人数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程度深、脱贫后续不稳定,从而导致返贫致贫。

(一)致贫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

2018年脱贫户返贫274户,因病返贫140户,占比51.09%,因学返贫51户,占比18.61%,因灾返贫43户,占比15.69%,因残返贫29户,占比10.58%。贫困户致贫85054户,主要是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残致贫亦有占比。

(二)一定比例贫困户的收入水平难以提高

贫困家庭独立经营能力低下,生产经营效益有限,几乎完全依靠帮扶政策维持生活。部分贫困户的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笔者对两组贫困户样本进行了调查分析。2014-2018年增加值分别为-1063元和-475元,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79和-2.20,其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均为负增长。

(三)贫困边缘户生活改善有限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家庭与列入精准扶贫的贫困户家庭总体上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差异并不大,但因略高于贫困线得不到帮扶,这个群体属于贫困边缘户。贫困边缘户与贫困户收入差距并不大,但是自精准扶贫启动以来,贫困边缘户无法享受到扶贫相关政策,有的实际生活比贫困户还艰难,严重影响脱贫攻坚的进程和质量。

二、黔东南州防治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存在问题的分析

(一)农民内生动力不足,思想落后

农民自身原因导致贫困或返贫是最普遍的,也是最难克服的。受之前各种惠农政策影响,依赖心理强,“等、靠、要”思想严重;农民大多在理财和消费方面观念淡薄,得过且过,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还有一些因征地而获得现金补偿的农户,存在“小富即安”心理,没有创业的愿望,成天赌博、喝酒、玩乐度日,甚至滋生“没钱了再出去打工”的消极心态。

(二)产业扶贫带动能力不强,发展滞后

当前州内特色产业发展能力不足,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经济优势,反而成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瓶颈。同时政府的投入能力、农民的抗风险能力都非常有限,加上产业补助方面存在“只管生娃、不管养娃”的现象,不注重后续产业发展扶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

(三)就业扶贫推动效果不显著,缺乏创新

近年来东西部劳务协作、就地就近就业吸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但是效果不太明显。主要表现在:驻外劳务联络站作用发挥还不够好,就业、扶贫、移民等部门协作的力度还需加大,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调研中发现,有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大都是自行邀约外出务工,各县每年组织的技能培训作用无法得到发挥。

(四)贫困线阻隔贫困边缘户,悬崖效应凸显

随着脱贫攻坚力度的加大,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的倾斜,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些非贫困户既没有小康户的经济实力,又得不到享受精准扶持的政策红利,帮扶达不到,带动又轮不上,由此引发的心理不平衡和相对剥夺感,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特别是那些收入略高于贫困线的边缘人群,随时有可能成为新的贫困户。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值得重视:贫困户获得的收入有相当部分并不是靠自身劳动付出所得,甚至有的贫困户好吃懒做,坐享帮扶,此行为无不刺激着原本认为勤劳可以致富的贫困边缘户。

(五)因学因病因灾返贫致贫,加重农民负担

1.上学压力大,因学返贫。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减轻了大部分农村家庭孩子上学费用支出的负担,但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学费,则沉重地压在不少家庭身上。以公办教育为例,公办普通高中三年学费、住宿费、兴趣费、生活费等大致需要花费4万元左右;至于大学的费用就更为惊人,普通一本高校本科生4年至少花费8万元到10万元。高额的教育费用支出,使得不少农村家庭为了让孩子到好的高中,考上好的大学而纷纷举债,“不上大学等着穷,上了大学很快穷”成为当下一些农村的流行说法,以致因学致贫返贫。

2.医疗负担重,因病因伤返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长期以来困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要问题之一。2016年、2017年、2018年的因病返贫户数分别是10.12%、38%、51.09%,呈逐年上升趋势。农村家庭一般得病要么忍,要么拖,实在扛不住才入院医治,这时就会花上几千块甚至更多的医疗费。除此之外,外出务工意外致伤致残导致家庭生活陷入拮据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辛辛苦苦奔小康,生场大病全泡汤”,沉重的医疗费使得脱贫户返贫,非贫困户致贫。

3.自然灾害频发,因灾返贫。黔东南民族地区自然条件复杂、地理环境特殊,自古就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仅2018年上半年累计受灾64633人次,从受灾人口看,低温冷冻受灾人口最多,达2.6万余人;从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看,因农村80%以上的住房为木质结构,农村住房火灾最高,直接经济损失达2335万元;从区域受灾程度看,剑河县最重,直接经济损失达921万元。2018年因灾致贫2167户,脱贫户因灾返贫43户,返贫人口短期内大量增加,导致“苦心帮扶好几年,瞬间回到扶贫前”。此外,也存在着少数因婚丧嫁娶生致贫返贫现象发生。

三、黔东南州防治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要更加注重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黔东南州要从战略高度认识防治返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稳定脱贫,优化防治返贫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一)完善致贫返贫风险的预警机制,确保建档立卡不落下一户一人

致贫返贫现象虽然具有普遍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可预防和控制。首先,瞄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识别的对象要全面覆盖,不仅要精准识别初次致贫人口,还要精准识别重新返贫人口;不仅要精准识别收入贫困线以下的人群,也要识别收入贫困线边缘的人群。其次,开展脱贫人口跟踪监测。坚持“摘贫不摘监管”,对近几年来的脱贫人口开展“回头看”,建立常态化的脱贫人口网络化跟踪监测机制,对照贫困标准,排查返贫风险,及时采取帮扶措施。第三,创建政府部门联动帮扶机制。刚刚脱贫的贫困户、贫困村以及薄弱村都相对脆弱,面临的返贫概率大。村干、驻村工作队、网格员要与贫困户、非贫困户、边缘户等协作,还可以加强与医疗、教育、移民、就业、住建、生态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沟通协调机制,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加强对他们的后期扶持,阻断返贫现象发生。最后,健全预防控制贫困发生机制。严格执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农村消防条例》,加强对木质结构房屋的检查和防范;认真落实《中共黔东南州委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深入推进统筹协调、属地管理、灾害参与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二)健全长效稳定的社会保障机制,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是遏制贫困户脱贫后再次返贫的有效保障。实现“两不愁”相对容易,实现“三保障”难度较大,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结合《黔东南州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工作方案》,加快完善相关扶持和保障措施,用制度体系确保贫困群众真脱贫、稳脱贫。

1.完善各类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区域贫困人口法律援助、教育救助、人文关怀制度,完善留守人群扶持措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移,切实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三重医疗保障”制度,保证“有地方看病,有条件看病,有医生看病,要看得起病,要方便看病”。完善教育扶贫机制,建立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奖、补、减、贷扶助体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坚持住房安全保障标准,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逐村逐户核查验收,防止因建(重建)房过重负债返贫。

2.健全贫困人口就业保障机制。通过优化就业创业服务、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返乡下乡创业带动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方式,牢牢抓住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为重点,创造性开展扶志转勤、扶勤转能、扶能转富“三扶三转”行动,促进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3.探索创建乡村振兴政策普惠机制。过大的差异化对待,容易激发群众之间的矛盾。为保障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不要硬性区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让广大农民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三)激活群众的内生动力机制,铸就新时代新型农民

稳定脱贫、预防返贫,需要激发群众永续脱贫的内生动力。一要先扶志。充分发挥贫困群众自愿脱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干劲和决心,在政府的引导下,靠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困落后的命运。二是必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立足“扶智”提升贫困劳动力生产技能和就业技能。同时,组织专家、技术员深入贫困乡村,开展产业规划、示范推广、技术培训、产销对接等科技服务,提升贫困群众的科学技术素质和产业发展能力。三是扬优秀。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奖励表彰自愿脱贫、提前脱贫的贫困群众。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增强感恩教育。推广丹寨“三转”经验,编排苗语、侗语《懒汉脱贫》《扶贫干部》等小品,开办苗语汉语、侗语汉语“双语广播”,张贴“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等宣传标语,激发贫困群众从思想上“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四是除陋习。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引导贫困群众建立科学的消费观念,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适时给农民打“预防针”,劝导他们有病及时治疗,以减少小病拖成大病的风险;提倡勤俭持家,坚决刹住婚丧嫁娶上的铺张浪费和攀比之风等。

(四)加强产业融合机制,开创乡村振兴新格局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必由之路,是防治返贫的重要举措。抓住产业扶贫这个根本,落实好“五步工作法”和产业革命“八要素”,全方位、多渠道推进脱贫攻坚。一是建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的重要保证。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或份额的形式将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量化到本集体成员,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设立“公益股”“扶贫股”,保障贫困户获得收益和共享发展机会。三是扎实推进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和资金,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发展股份合作。黔东南州在产业发展中要将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衔接起来,利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产业,深入推进“农文旅一体化”,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增加贫困户收入,推动群众实现脱贫致富。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贫困户攻坚
捕鱼节上捉鱼忙
补妆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