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00)
当前,我国“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群众对政务服务改革的期盼日益强烈,“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成为各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改革目标,“一网通办”是满足群众改革需求的有效手段。在此背景下,传统政务服务模式越来越需要向着现代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迈进,探索行之有效的“一网通办”模式十分必要。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27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建设和互联互通,形成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
按照国办《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国务院办公厅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加快推进一体化平台建设,甘肃、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广西、江西、山西、云南、安徽、内蒙古、辽宁、天津、海南、黑龙江等多地相继出台加快建设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的具体实施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2个省级政府和40余个国务院部门全部建设了自己的政务服务平台。
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还将建设移动端,并充分发挥移动端“轻、便、易”的优势,推动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发展趋势十分迅猛,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图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来源于国家网信办《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放管服”改革是政府自我革命,要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李克强总理曾说,“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网上办,意味着不见面审批,由传来的以实体大厅为中心,向以网络为中心转变,全程在网上进行。现实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单位和部门坐等改革、主动性不强的问题。
相对于其他工作,“一网通办”工作对政府自身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电子证照库的建设,往往是同时需要本单位的网络技术人员和具体从政审批服务的工作人员同时参与,而且要对业务工作和网络技术工作都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确保群众“网上办好”。
“一网通办”工作正是党和国家践行发展为了人民的具体实践,不光要有政府主导,还要有人民参与,有良好的舆论氛围,有的地方想毕其功于一役,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问题就全盘否定这项工作,导致了“一网通办”工作丧失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各级政府部门要有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践行“四个意识”,要把推进“一网通办”工作作为检验群众路线的试金石,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把网上办事大厅建好、用好。
要经常性地开展业务培训,有针对性地对领导干部、工作人员进行电脑基础知识技能培训,集中开展“放管服”、网上审批等方面的政策和业务培训,要激发领导干部的学习主动性,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政府部门要抢抓机遇、敢于争先,在全社会做出表率。
“一网通办”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各级各部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一茬一茬接着干。要把整体性谋划和分步骤实施结合起来,要把把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审批、教育、医疗、水电气等逐步纳入一网。要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发展的东风,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氛围,助力“一网通办”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