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中国和印度做为相邻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且都是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与贸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中国与印度双边贸易总额从2013年654亿美元,到2014年705.8亿美元,再到2015年的近716.6亿美元,两国贸易关系逐渐紧密,使得中印贸易关系备受关注。除此之外,中印两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非常之大,但尽管中印双边贸易额有所上升,仍存在两国贸易额与其经济规模的发展并不吻合的现象,这些现象也成为大家所研究的话题。
中国和印度同在20世纪40年代末建国,且在经济方面出现非常多的相似点:都因人口众多给农业经济带来压力,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都以发展成强大工业国为目标等。如今,两国同为新兴经济国家,发展中国家,以及劳动力密集型国家,势必在贸易方面存在竞争性;但因建国后两国经济政策的不同,要素禀赋的差异,外贸结构的转变等使得两国贸易存在互补性。分析中印双边贸易的发展现状,以及两国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有利于两国贸易互补,弱化竞争,促进两国贸易发展,经济繁荣昌盛。
国内外学者多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分析贸易竞争性,用产业内贸易指数(IIT)等分析各国贸易互补性。例如S.M SHAFAEDDIN(2004)运用RCA分析了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旨在研究中国自从加入WTO后贸易竞争优势的提高是否会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利。吕宏芬和俞涔(2012)在分析了中巴近年的贸易现状基础上,运用RCA,出口相似度指数等多个指数对中巴双边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巴贸易结构具有很大差异,且可在农业,资源,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加大合作。近几年来,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国内学者越来越关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现状及贸易情况。何敏,张宁宁(2016)便通过RCA指数和贸易专业化指数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情况,分析得出其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贸易合作有利于两国经济水平的发展。
国外学者对中印贸易关系的研究较少。不过早在1995年,J.Mohan Malik教授便对后苏联时代的中印贸易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中国虽然在全球趋势下,双边关系得到提升,但在21世纪的多元化背景下,两国势必会会存在区域优势和全球影响力的竞争。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印农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纺织品贸易等各类贸易进行了研究;有些学者分析了两国的贸易历史进程,贸易政策,贸易摩擦或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实证研究等,研究内容较为繁多。如成蓉,程惠芳(2011)在分析中印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中得出了印度的服务贸易强于中国,而中国的商品贸易优于印度的结论。王孝松(2014)等人在研究印度对华反倾销的过程中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摩擦问题,并找出了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越大,其反倾销税率越高的规律。
为了研究中国跟印度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各国的比较优势,笔者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修改为:
RCAijk=(Xijk/Xij)/(Xik/Xi)
其中,RCAijk表示i国在k类商品上对j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ijk表示i国对j国在k类商品的出口额,Xij表示i国对j国全部商品的出口额,Xik代表i国k类商品在世界上的出口额,Xi代表i国全部商品在世界上的总出口额。在讨论中国对印度出口竞争力时,i表示中国,j表示印度;相反,在讨论印度对中国出口竞争力时,i表示印度,j表示中国。其结果分析标准参照表1。
表1 RCA指数的分析标准
本文引入贸易互补性指数来比较研究中印在各类产品上的互补性,其公式为:
Cij=RCAxik×RCAmjk,
且RCAxik=(Xik/Xi)/(Xk/Xw)
RCAmjk=(Mjk/Mj)/(Xk/Xw)
其中,RCAxik表示i国在k类商品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mjk表示j国在k类商品的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指数。这里,Mjk表示j国在k类商品上的进口额,Mj代表j国全部商品在世界上的总进口额(其他均已在上文提到)。根据定义可知,当一国出口的产品的类别于另一国家进口的主要产品类别一致时,两国的贸易互补性指数(Cij)越大,反之Cij越小。当两国进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相同时,Cij等于1。
本文根据Blassa(1965)的相关理论,计算得出了从2006年至2015年中国对印度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由表2可知,SITC0,SITC1,SITC8这三类产品从2006年到2015年的RCA指数都是小于0.8,说明中国在这三类产品上对印度的出口是具有比较劣势的;SITC2,SITC5,SITC6,SITC7这四类产品的RCA指数都是大于0.8,说明在这四类产品上,中国对印度的出口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中SITC5的RCA指数最大,且都是大于2.5的,表明中国在SITC5这类产品上对印度出口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其次是SITC2类产品,其RCA指数都是在1.25到2.5之间,表明中国对此类产品上对印度出口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表2 2006年至2015年中国对印度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UN Comtrade网站:https://comtrade.un.org/
本文在研究印度对中国出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时,同样计算得出了从2006年至2015年印度对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由表3可知,SITC0,SITC1,SITC3,SITC7,SITC8这五类产品从2006年到2015年的RCA都是小于0.8,说明印度在这五类产品上对中国的出口是具有比较劣势的;而SITC2,SITC4,这两类产品的RCA指数都是大于0.8,说明在这两类产品上,印度对中国的出口是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中SITC2的RCA指数最大,且最低的是2015年的RCA,都能达到5.61,表明印度在SITC2这类产品上对中国出口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在2011年之后,印度在SITC5,SITC6这两类产品上对中国出口的RCA指数都是大于0.8的,且对SITC6来说,其RCA指数逐年上升,表明在2011年之后,印度在这两类产品上对中国的出口具有较强或很强的竞争力。
表3 2006年至2015年印度对中国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UN Comtrade网站:https://comtrade.un.org/
表4为计算出的从2006年到2015年中印在各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看出,SITC6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最大,且大于1,存在较强的互补性,且在近几年内(2012年后)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中国应该继续保持SITC6类产品对印度的出口;其次是SITC7,SITC8这两类产品,其贸易互补性指数都是大于0.5的,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中国应该保持并且加强SITC7,SITC类产品对印度的出口。而SITC2,SITC3,SITC4,SITC5这四类产品在2012年后都保持着逐年增长的趋势,表明中国在这四类产品上对印度的出口有所上升,互补性不断增强。另外,SITC0,SITC1,SITC9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基本接近0,中印在这三类产品上的互补性比较小,因而中国应减少在这些产品上对印度的出口。
表4 2006年至2015年中印在各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UN Comtrade网站:https://comtrade.un.org/
表5为计算出的从2006年到2015年印中在各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可以看出,SITC2,SITC3,SITC5,SITC6这四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基本都大于1(除个别年份),存在较强的互补性,其中SITC2类产品的互补性指数最高,虽然在2012年后呈下降趋势,但仍稳定在3.5以上,中国应该继续保持在这些产品上对印度的出口;其次是SITC0,SITC4,SITC8这三类产品,其贸易互补性指数在近几年内都是大于0.5的,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中国应该保持并且加强这些产品对印度的出口。而SITC0,SITC7这两类产品在2012年后都保持着逐年增长的趋势,表明中国在这两类产品上对印度的出口有所上升,互补性不断增强。另外,SITC1类产品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基本较小,中印在这类产品上的互补性比较小,因而中国应减少在这类产品上对印度的出口。
表5 2006年到2015年印中在各类产品上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UN Comtrade网站:https://comtrade.un.org/
总体来看,中印双边贸易既存在竞争性,又存在互补性,且其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大于互补性的。由于中印都是劳动密集型国家,部分要素禀赋相似,且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两国外贸发展历程较相似,使得中印在产品结构跟市场结构上都有较高的相似度,因而两国贸易存在较强的竞争性。譬如,中国跟印度都在SITC2,SITC5,SITC6这三类产品上对对方国具有比较优势,因而都对对方国出口相似的产品,导致两国在这些产品上的竞争性。
中印贸易虽然存在较强的竞争性,但本文计算出了中印贸易互补性状况,分析得出其互补性也是存在的。中国对印度具有较强互补性的商品集中在SITC6类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上,而印度对中国具有较强互补性的商品集中在SITC2,SITC3类初级产品,SITC5类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与SITC6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两国由于部分资源禀赋的差异,互补性产品不尽相同,且就算存在竞争性的SITC6类产品也会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实现产业内贸易,因而两国贸易的发展空间是较大的。除此之外,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各自国家的贸易规模和经济实力不太吻合,不过两国都已进入了贸易发展的高速的阶段,这一情形也可说明两国贸易具有发展空间跟潜力。
在政策方面,两国应该优化双方产业和贸易结构,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我国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利于发展产业内贸易,实现两国发展各自的比较优势,同时能在产业内扩大两国贸易,改善贸易不平衡问题,努力应对贸易摩擦。双方只有以经济合作互利,共同发展为前提,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及亚洲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实现两国经贸的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