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惠清
厦门市第三医院急诊科,福建厦门 361100
急诊科是医院中的重要部门,聚集病情预防、医疗护理以及康复内容于一体,在急诊科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因此对急诊科医护人员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急诊清创缝合术是急诊创伤患者常用的术式,效果良好,但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发病急,且发病后存在明显的生理疼痛,常引起患者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也会导致患者出现负面情绪,护理难度较大[1]。因此在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积极控制应激状况,调节患者情绪及心理,保证手术效果。优质护理是在护理改革中形成的新型护理手段,其将患者实际需求作为中心,对护理内容进行优化,以此提升护理水平和质量[2]。为明确优质护理对急诊清创缝合过程的影响,该研究2019年3—5月间随机选择40例急诊科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并施以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现报道如下。
随机选取急诊科80例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纳入研究,计算机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常规组(40例)年龄20~75岁,平均(48.5±9.3)岁;男∶女为24∶16;致伤原因:车祸致伤∶器物致伤为15∶25。优质组(40例)年龄20~74岁,平均(48.6±9.1)岁;男∶女为24∶16;致伤原因:车祸致伤∶器物致伤为16∶24。两组基线资料(平均年龄、男女分布及致伤原因)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实施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意识正常者;具备沟通交流能力者;患者及家属获知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原发性血液系统疾病者;哺乳或孕产妇;感知功能异常者;严重器质性疾患;无法自行填写问卷者;精神疾患;退出研究或未完成研究者。
对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常规接待患者,进行常规分诊,并组织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手术,术前确定患者伤口状况,评估患者病情及伤口污染状况;术前准备相关手术器械及物品,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损伤部位辅助患者进行体位调整,保证手术部位充分暴露,并配合医生进行清创处理;术后在患者清醒后加强对患者的体征监测,告知患者术后相关注意事项,并定期为患者换药,预防伤口感染。
对优质组实施优质护理:①接诊护理。在患者入院后,立即接诊,开通绿色通道,并通过与患者或家属交流,快速了解患者受伤过程、受伤时间、出血状况等,并综合评定患者身体状况,实施快速分诊,确定需进行手术治疗后立即进行手术准备[3]。②术前护理。及时按医嘱进行相关手术准备,通知相关医护人员;对存在出血患者及时使用药物止血,控制出血状况;及时询问患者身体疼痛状况,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案,告知患者急诊清创缝合术的优势及作用,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在患者等待手术期间,向患者简单介绍急诊手术医生及护士的基本状况,并鼓励患者,陪伴患者,提升患者安全感,对存在焦虑、恐惧、抑郁情绪患者,可向患者介绍手术成功案例,提升患者信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4]。③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快速了解手术室环境,减轻陌生感;术中维持室温22~26℃,维持湿度50%~60%,术中指导患者配合手术,鼓励患者,耐心引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保持身心放松,并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体征状况,及时询问患者身体感受,在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或体征异常波动时及时告知医生。④术后护理。术后及时为患者清理身体上血迹,并加强保温护理,术后在观察室停留30 min,期间告知患者术后加强情绪调节,出现疼痛积极实施注意力转移缓解疼痛,避免情绪波动、疼痛刺激引起血压骤升,导致出血;指导患者术后加强对切口的保护,禁止大幅度活动,禁止切口沾水或挤压,预防伤口裂伤、感染等;指导患者术后食用清淡、易消化、优质蛋白食物,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促进切口愈合[5]。
①分析患者负面情绪变化状况,在护理前及护理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总分均为80分,SAS>50分为有焦虑,SDS>53分为有抑郁[6]。②分析患者手术应激反应状况。在患者术前和术中评价心率、平均动脉压状况。③分析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使用医院自制的满意度量表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护理(25分)、操作技术(25分)、服务态度(25分)、身心舒适(25分)。总分100分,以总分>90分为满意,总分70~90分为基本满意,总分<70分为不满意。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纳入满意度。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护理后组间SAS、SDS评分比较,优质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对比[(±s),分]
注:较护理前对比,*P<0.05
常规组(n=40)优质组(n=40)t值P值组别58.4±3.7 58.5±3.5 0.124 0.902(45.3±3.4)*(37.5±3.5)*10.110<0.001 57.1±3.6 57.2±3.2 0.131 0.896(46.1±3.2)*(35.8±3.5)*13.736<0.001 SAS护理前 护理后SDS护理前 护理后
术中组间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优质组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应激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应激指标对比(±s)
注:较术前对比,*P<0.05
常规组(n=40)优质组(n=40)t值P值组别74.2±3.5 74.3±3.2 0.133 0.894(95.2±3.5)*(82.1±3.4)*16.979<0.001 85.2±3.6 85.3±3.7 0.124 0.902(101.5±5.4)*(90.5±3.6)*10.720<0.001心率(次/min)术前 术中平均动脉压(mmHg)术前 术中
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优质组比常规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对比[n(%)]
目前交通业、建筑业等相关行业发展迅速,其引起的意外事故发生率明显升高,急诊人群也逐渐增多[7]。急诊清创缝合术可有效处理患者创面,控制出血状况,并预防创面坏死、感染等,在急诊创伤患者中运用广泛[8-9]。但急诊患者发病急,患者突发创伤后心理上常难以快速接受,且创伤发生后会出现出血、疼痛等症状,会进一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加重患者心理负担,引起多种不良情绪出现。而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还会影响交感神经兴奋,导致生理应激,引起血压及心率异常,影响病情控制效果,也影响手术的实施。因此在治疗期间需加强护理干预,控制不良因素对病情的影响[10-12]。优质护理服务则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旨在务实基础服务,能够为患者提高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该研究中优质组护理后SAS、SDS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原因是在优质护理中,可围术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及知识宣教,可针对性提升患者认知,缓解负面情绪。两组患者术中心率、平均动脉压较术前均升高,但优质组升高幅度更小,原因是手术创伤应激及患者心理应激会引起心率、平均动脉压应激性升高,影响病情,而通过优质护理可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负担,并促进患者配合手术,从而可减轻体征波动,保证手术顺利实施[13]。优质组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原因是优质护理内容的制定以患者实际需求为基础,可针对性改善患者身心状态,因此满意度更高[14]。优质护理服务主要以患者自身具体疾病以及生理、心理需求为基础,尽可能给予患者治疗护理、生活干预、心理疏导以及健康指导等护理服务,以患者为服务中心,患者切身感受为服务原则,能够做到深入临床,落实相关护理任务,为患者提供连续性以及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于采用急诊清创缝合术的患者来讲,能够保证手术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在护理干预下尽快恢复生理以及心理状态,在改善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能够缩短治疗时间,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此外,优质护理服务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同时与医学社会所提倡的人性化服务理念相符合,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肯定,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宋相娟研究[15]认为,采取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急诊清创缝合护理满意度98.00%高于予以常规护理方案的对照组(P<0.05);该次研究结果中,优质组满意度97.5%高于常规组的80.0%(P<0.05),研究结果与上述文献满意度报道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在急诊清创缝合术患者中运用优质护理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减轻生理应激,改善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