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03-03 05:34杨伟伟
中外医疗 2020年34期
关键词:腓总硫辛酸传导

杨伟伟

苏州金阊医院内分泌科,江苏苏州 215000

2型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内分泌科疾病,其 病程长,病情反复,迁延难愈,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可能并发周围神经病变,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对称性疼痛等症状,甚至进一步引起足部溃疡与坏疽,患者致残风险显著升高[1-2]。目前临床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但单一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有待提升,越来越多的学者寻求联合用药以突破当前瓶颈[3]。α-硫辛酸与甲钴胺均是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有效药物,该研究方便收集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6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别采取甲钴胺单独治疗及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的56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病例均符合《2014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4]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并且经神经系统检查、肌电图检查等综合检查证实为周围神经病变,同时排除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合并其他糖尿病并发症、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伴有精神系统障碍以及对该研究药物成分过敏者。将56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样本量均为28例。观察组中男性11例,女性17例;年龄46~79岁,平均(58.78±3.50)岁;糖尿病病程时间3~15年,平均(7.15±2.35)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时间1~5年,平均(2.40±0.81)年。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45~78岁,平均(58.50±3.39)岁;糖尿病病程时间3~17年,平均(6.85±2.67)年;周围神经病变病程时间1~5年,平均(2.52±0.86)年。将所有患者的上述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所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通过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同时辅助糖尿病饮食及适量运动。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66982),取甲钴胺(用量1 mg)混合于0.9%NaCl溶液中,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为15 d,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α-硫辛酸(国药准字H20056403),取α-硫辛酸(用量600 mg)混合于0.9%NaCl溶液中,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次/d,1个疗程为15 d,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评价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具体包括显效、有效与无效[5]:临床症状彻底消失,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升5 cm/s以上或恢复至正常速度为显效;临床症状可见好转,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提升不足5 cm/s为有效;临床症状未见好转,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无提升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采用肌电图仪检测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检测神经主要包括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

1.4 统计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MNCV

治疗前,观察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MNCV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MNCV均提升,且观察组的M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NCV比较[(±s),m/s]

表2 两组患者MNCV比较[(±s),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观察组(n=28)对照组(n=28)t值P值观察组(n=28)对照组(n=28)t值P值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时间32.15±2.15 32.75±3.45 0.781 0.438(60.49±3.77)a(50.02±4.28)a 9.713<0.001 33.15±2.77 33.85±2.63 0.970 0.337(55.14±5.08)a(44.05±4.19)a 8.912<0.001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2.3 SNCV

治疗前,观察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SNCV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SNCV均提升,且观察组的SNCV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肢体感觉异常、对称性疼痛等症状,同时也是糖尿病足的主要诱因,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存质量均有严重影响[6-7]。目前临床对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以口服药物为主,探寻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表3 两组患者SNCV比较[(±s),m/s]

表3 两组患者SNCV比较[(±s),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 P<0.05

观察组(n=28)对照组(n=28)t值P值观察组(n=28)对照组(n=28)t值P值组别治疗前治疗后时间30.46±2.79 31.75±3.58 1.504 0.138(55.76±5.18)a(42.18±5.66)a 9.366<0.001 35.05±3.08 36.28±3.45 1.407 0.165(61.77±4.18)a(43.16±6.07)a 13.362<0.001腓总神经 正中神经

甲钴胺是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经典药物之一,它可影响甲基转换反应而促进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进而维持轴索结构蛋白的正常输送,促进髓鞘等病变神经组织的修复,最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8]。但相关研究发现[3],单用甲钴胺的患者病情可能仍呈波动进展,临床疗效有待加强。α-硫辛酸是一种水溶性的辅酶药物,其抗氧化作用显著,能够有效减轻氧自由基、活性氧等物质对神经的损伤;另外其还可加强胰岛素的应答能力,促进葡萄糖的吸收,通过降低高血糖状态而减轻周围神经病变[9]。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寻求联合用药以改善治疗效果。朱蕾[10]的报道显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1%,显著高于单用甲钴胺组的总有效率82.4%;张亚骥[1]的报道显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65%,显著高于单用甲钴胺组的总有效率71.74%。该次研究的对照组单独采用甲钴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α-硫辛酸,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7.86%(P<0.05),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腓总神经、正中神经均是支配肢体的重要神经支,黄红霞[8]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显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组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MNCV、SNCV较单用甲钴胺组改善更加明显;李辉[11]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显示,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组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MNCV、SNCV较单用甲钴胺组改善更明显。该次研究结果显示,两组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MNCV、SNCV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提升,而观察组提升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说明甲钴胺联合α-硫辛酸能够更显著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与上述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甲钴胺能够修复受损神经,α-硫辛酸能够减轻神经组织的氧化损伤并控制血糖,二者联用发挥了协同作用,因此可发挥更优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理想,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腓总硫辛酸传导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超声在腓总神经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腓总神经麻痹治案一则
经皮电刺激治疗腓总神经不全损伤疗效观察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