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市记忆二十年

2020-03-03 02:38赵小斌
中外文摘 2020年2期
关键词:书市人民美术出版社书友

赵小斌

早在少年时代的家乡小城,作为唯一正规购书途径的新华书店就常在周六的店门口举办一种类似特价书市的活动,每周从库房里拿出一大批七八十年代的库存书6 折出售,对于90 年代初的我而言,这的确是不小的诱惑。记得最早主要是淘一些散本的连环画,比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三国演义》,河北美术出版社的《西游记》,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聊斋》,都曾经以1毛钱左右1 本的价格淘到,只是惜乎不全。于是每到周六,早起出门一个人拿着两三块钱跑去新华书店门口换回十来本书就成了10岁前后的我最雷打不动的任务。

大约是在上初二的时候,那个书市突然就悄无声息地终结了,此后再也不曾出现过。不知道是库存清理完毕了,还是书店经理换了人或经营理念了。

高中的岁月里尽管没有书市,却在连续两年去我出生的小县城里过暑假时发现了书库。

小县城的新华书店从来没有过特价书市,所以几乎整个80 年代以来的库存书都积压在库房里。我寄宿的亲戚在书店有熟人,知道我爱书,就通融了让我每天下午去库房里挑书,并按照原价结算。于是,这段岁月成了我高中时代最美好的回忆之一。我在那里买到过群众出版社的《福尔摩斯探案集》5 册、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的《随想录》5 册等一直特别钟爱并随身携带的书,它们中的很多也在1998 年跟着我一起来到了北京。

那时候北京的书市还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一年一度,所以叫作金秋书市。我刚到北京时,正好在报纸上看到书市的预告通知,才发现与学校的军训安排有了冲突,所以没有去成。不过从大二开始,直到毕业以后第七年的整整10 年间,尽管书市已经从劳动人民文化宫移师到了地坛,而且一年一度成了一年两度乃至三度,我都不曾缺席过其中任何一场。在书市上与一些期待已久的书相遇的那种如获至宝的感觉,便是书市最大的诱惑。

毕业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西城的马尾沟发现了新华书店总店的库存书销售大厅。第一次走进去之后瞬间仿佛梦回了高中时代,唯一的区别是当年小县城的库房其实有点像图书馆,所有书开架排列,而新华书店总店则真的摆成了库房仓储一样,不过品种之全、好书之多,也让刚毕业的我收获颇多:译林出版社的《追忆似水年华》的精装老版,现当代文学的几个丛书系,半数以上都是当年从这里淘的。之后马尾沟的新华书店总店库房还辗转搬去过马连道,挤在一堆茶城里面,很不好找,但也被我找到过,但不知为何,搬过去之后的书就没有以前好了,至于后来再搬回马尾沟,我就没再去过了。一是我已经离开了马尾沟附近展览路上的那家银行,二是我也先后发现了丰台的西南物流和朝阳的王四营,开着车去这两个地方选购,成了后期大规模买书的滥觞。

也不知道这些库存书集散地在我生活中的出现算不算告别书市的缘由,但2009 年以后我就真的再也没专程去过书市,最后一次去还是为了组织豆瓣网几个书友的聚会,想着书友相聚,恐怕一起逛书市应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再后来听说书市又搬到了朝阳公园,就更加没有兴趣,只是在今年书市开市那天路过进去瞅了一眼,规模比地坛时代小了不少,更与劳动人民文化宫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人流也不旺。只去了几家熟悉的店转转,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和新蕾书店的库存摊上挑了11 本80 年代一出一印(第一次出版,第一次印刷)的《故事大王画库》,算是有些别梦依稀的感觉。毕竟在我的童年时代,这套书还真是没少看,母亲还曾把其中1 辑5 册作为考班级第一名的奖励送我,想起来,满满都是温暖。

如今,女儿正慢慢长大,也越来越喜欢书,不知道以后再让我专程去书市的动力,会不会就是她了呢。

猜你喜欢
书市人民美术出版社书友
《未来科技的13个密码》
清晨书市
跳蚤书市
书友信息
省交通运输厅举办“书香交通·文化同行”读书分享会
津门画派画家作品
抢救阅读50招第7招:找书友
“跳蚤”书市
初次在外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