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
摘 要:朗读是借助有声语言转化无声的阅读内容的语言活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为重要、最基础的部分。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深入探究朗读教学策略和路径,也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以新课改为背景,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方法进行了探讨、分析,希望能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朗读 训练方法
语文在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感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第一步。为此,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备受关注。朗读是一种特殊的阅读形式。借助目标明确、形式多样的朗读训练,让学生用心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改变学生在阅读时有口无心的状态。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开展朗读训练呢?
一、重视朗读教学,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教学并不受重视,朗读教学的效果也不理想。以考试为指挥棒,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将精力集中在字词句义讲解上,学生缺少自主朗读的时间。此外,许多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都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如只关注朗读的形式、过程和技巧,不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所以,关于朗读,学生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小学语文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根据年级、学情、教材特点,制定朗读教学计划,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一步来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少讲多练,将提问的时间留出来,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时用普通话去朗读,读出感情,读准字音,掌握好朗读的节奏,确保学生在朗读的同时能感受到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二、明确朗读目标,合理选择阅读的内容
朗讀虽然是阅读的一种,但是它与其他阅读方式有所不同。确切来说,朗读要求个体必须要用清晰响亮、优美、标准的声音去阅读文本。朗读的深层意义在于,通过眼、口、耳、脑的综合作用,领会文本的情感和意义,提高文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小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知识,但是在朗读方面,许多学生还抓不住重点,不明白朗读的目标。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朗读目标,找准重点,精心进行朗读教学的预设,使朗读内容突破形式限制,拓展学生的朗读训练面,以确保朗读教学的效果。
如在学习《梅花魂》这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学目标是“理解外祖父对梅花独特的爱,感受梅花所寄托的爱国感情,学习梅花高洁的品格”。贴近教学目标,教师要找出文中的重点段落,即包含“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这一句的那段,让学生模仿朗读范式去朗读,确保发音正确,语速均匀,感情充沛。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划出该段的重点字词,如精神、秀气、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等,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样的朗读,由于知道了读什么、如何读,所以可以让学生读出精彩,读出味道。
三、朗读形式多样化,重点体会情感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朗读形式单一,是影响学生的朗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教师在朗读教学中,是让学生以自由朗读、集体朗读的形式为读而读的,而没有让学生用心品位,将感情融入进去。更多的教师是以教材为本,让学生反复朗读,却很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新朗读形式。学生虽然读的热闹,但都是“有口无心”地在朗读。而这种朗读很容易让人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创新朗读教学手法,实现朗读形式多样化,让学生重点体会文本中的情感。
如在教学《军神》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对文本讲述的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脑海中想象诊所中医生为未用麻药的病人做手术的直观画面。然后,将《金色的鱼钩》《丰碑》《七根火柴》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并分析文中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配合音乐朗读《军神》这篇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刘伯承钢铁般坚强的毅力。
四、品位文本语言,传授朗读技巧
朗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策略,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小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但是还不够成熟,缺少技巧。语言是作者传情达意的载体,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以作者的表达方式为样本,学会说话和表达。所以,在朗读教学中,许多教师都主张以语言为重点,让学生抓住词句段,体会文本的语言和感情,学习朗读技巧。
如在学习《景阳冈》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听录音,借助录音朗读想象武松与店家讨价还价要酒吃的情境,想象老虎从树后跳出要捕杀武松时的动作、气势,以及武松紧张的状态。然后,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梗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重点品读描述人虎大战的段落,并本着“促进深度阅读”的目的提出问题:既然文章主要描写了武松打虎,为什么文章的题目不叫《武松打虎》而是叫《景阳冈》?武松突遇大虫时,大虫的动作是扑、揪、剪,武松的动作是多个闪,先躲闪,再闪到青石后。老虎和人的动作各有什么特点?这一段中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总起句和过渡句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朗读时做到口、声、情、意并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
五、进行角色扮演,激发朗读的情感
角色扮演,属于表演性朗读。表演性朗读是一种集有声语言、肢体语言表演、表情调动于一体的阅读方式。虽然单纯的有声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积累材料,但是,许多时候,学生朗读后,很快就会将朗读的内容忘记,更无法在头脑中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有一个清晰的印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表演性朗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让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爱上阅读。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角色扮演、课堂表演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朗读情感,丰富学生的学习感受。
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这篇文章讲述了几个有趣的故事,故事的趣味性和画面感都较强,学生无论是改编和表演,都没有太大的难度。所以,在学生自由朗读、示范朗读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角色扮演,开展表演性朗读活动,以直观的形象讲述课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品位文本的语言和情感。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朗读在学生情感熏陶、文化素养培养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并在朗读教学中明确目标,注意方式,让学生重点体会文章的情感和语言,以激发学生乐读、爱读的心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雪《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 孟海云《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名师在线》2019年第23期。
[3] 张宜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策略探究》,《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第1期。
[4] 魏丽娟、曲晓东《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才智》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