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金焕 李嘉燕
摘要:新时代,高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塑造大学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人格、引导大学生新時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为实践。从思政教师角度出发,以云南民办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以传承本土红色文化为主线,通过分析云南民办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现状来探究影响思政理论教育的因素,为提高新时代思政理论教育时效性提供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时代 本土红色文化 思政理论教育 时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22-02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办好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有利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此,以“云南民办高职院校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试图分析传承现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促使“课程思政”向新时代“思政课程”转变。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状分析
高校思政课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提高思政理论教育时效性,思政教师都在孜孜不倦开展教研教改,目的在于能让高校大学生“真信、真学、真懂、入脑、入心”。将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融入思政理论教学,可大大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原因在于:其一,云南民办高职院校95%以上的学生来自本省,对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认可程度高;其二,在理论教学中,融入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可丰富教学内容方式;其三,列举本土红色革命老区事例,有助于学生把握相关精神。然而,通过对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思政理论课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学的两次调查结果分析发现:第一,开展此课程的教师较少。只有极少数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了少部分的本土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大部分教师从未开展过此内容的教学和科研。第二,教学效果较好。大部分学生和教师认为,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开展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学,可以提高学习积极性,有助于深入把握授课精神,思政理论教学质量较高。第三,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处于“碎片”化的状态。在调查中了解到,虽然有少部分教师将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作为科研对象且取得了一系列效果,但是在此过程中,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传承仍处于“碎片”化状态,没能结合教材内容做到系统传承,更没形成方案。第四,生源素质偏低。云南是一个拥有26个少数民族的边疆省份,生源总体素质较低,民办高职院校总体上低于公办类的高职院校,且生源中的三校生成分比公办高职院校高。学生的学习、特别是对于思政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使思政理论教学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达不到预期目标。
(二)主要问题
1.思政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教师是守正创新,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在对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的调查中发现:从年龄结构上看,大部分思政教师年龄在35岁以内,属于青年教师;从学历层次看,本科居多,硕士以上学历极少,无博士;从专业背景看,大部分都不是本专业;从职称情况看,多数是初级、中级职称,有1个副高职称;从工作经历看,都集中在5年以下,教学经验不足;从专兼职教师情况来看,大部分都是兼职教师,都在其他行政岗位、教辅岗位从事相关工作,单纯从事思政理论教学、教研的老师不多。由此可知:民办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年轻、学历不高、专业不强、职称偏低、教学经历不多、其他工作量繁重等,导致只有极少数思政教师致力于思政教研教改。在繁重的工作面前,思政理论教学的质量有所下降,思政教师无心无力在思政理论教学的中开展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教学。
2.思政理论教育不规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是高职院校思政理论教学必须开授的思政理论课,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在调查中发现,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在思政理论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但因为是年轻的学校,在师生比、集体备课、校领导对思政课的关注程度方面不如公办院校,有时甚至压缩思政课课时,没有形成规范的思政理论教育体制,因此,思政教育教学科研也就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章法可循,无足够的时间使用,严重影响了思政理论教学的质量,也影响了思政理论教学的创新。
3.方式较为单一
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在新时代为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中国梦”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思政理论课,一定要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教学。调查中发现,一些班级和教师极少能结合新时代“互联网+”,所运用的教学手段仍是传统的讲述,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相关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为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方向,对广大教师寄予殷切期望。民办高职院校要推动思政理论教研教改,关键就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招聘用人一定要符合思政教师的基本要求,在待遇、尊严、培训、学习、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留住人,发展人,使思政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二)重视思政理论教学规范化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必须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思政课课前、课中、课后全程管理,规范学分设置、教务安排、教研管理、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工作,强化其价值引领功能。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规范教学,思政理论课才不会脱离精神指引,才能更好地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
(三)以“大思政”格局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
要结合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既提升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又发挥通识课程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要结合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责任认知;要结合办学特点和教育规律,依托地域文化,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遵循规律,做好教学实施工作;要结合德育和思政工作能力提升,加强队伍建设,全方位打造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知识和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以“大思政”的格局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可以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目的。
三、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理论教学一定要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关键问题做到守正创新。在思政理论教学中,开展传承本土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积极性。思政教师应继续探索,不断创新,以提高新时代云南民办高职学院思政理论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常軼军.政治认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线[J].探索,2018(6) .
[2]韦红霞.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1).
[3]张玮.山西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2) .
[4]王芬.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6) .
[5]柴世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才智, 2016(22).
[6]黄立新.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促进烟台文化产业的发展[J].理论学刊, 2016(2).
[7]赖晓燕.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以四川省广安市为例[J].亚太教育,2016(6).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