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秋菊:一根铝丝线巧手“助残”

2020-03-02 14:50尤歌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2020年1期
关键词:秋菊助残艺术团

尤歌

杨秋菊:“砀山县挚爱残疾人艺术团”团长,“菊姐残疾人手工坊”创办人

荣誉: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

在安徽省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有这么一个特别的手工编织作坊,它托起了数百名残疾人的“上班梦”“创业梦”,带领他们学手艺、摘掉“贫困帽”……

帮助残疾人“站”起来

冬日的皖北大地,草木凋零,万物蛰伏,漫长的冬季似乎无休无止。可是,走进安徽省砀山县朱楼镇陈寨村的“菊姐残疾人手工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

这里围坐了几十名从事手工编织的手作人,他们或老弱或残疾,一双双巧手中,各色的铝丝线灵活地扭来绕去,不同材质的珠饰串联其间,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中国龙、孔雀开屏、龙凤呈祥、砀山梨花及各类串珠头饰等工艺品,就这么绽放在手指间。比这些玲珑剔透的手工艺品更触动人心的,是这里不绝于耳的爽朗笑声,兴致来了不时还会有人唱两嗓子,温暖、喜乐的氛围,直把萧索寒冬拒于门外。

“菊姐残疾人手工坊”的发起人叫杨秋菊,手工坊创办5年来,性格爽朗的她,帮助身边这些老弱病残重拾了生活信心,找到了生命价值,一声声暖心真诚的“菊姐”,表达不尽这个特殊群体里每个人的感恩之心。

和大家不同,秋菊是一个身体健全的普通人;但和大家一样,她也是一个苦命人。秋菊幼时双亲离异、寄人篱下,饱尝人情冷暖;二十来岁嫁了大自己10岁的丈夫,生儿育女,辛苦奔波,几年前丈夫又因病离世,她不得不以柔弱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网上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那曾使我悲伤过的一切,也是我最热爱过的一切。”对于秋菊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坎坷的身世命运,没有让她变得消沉颓败,反而铸就了她一颗坚毅却柔软的心,她创办的手工坊不仅帮助老弱病残实现脱贫,还成了他们最温暖的家。但手工坊,却并不是秋菊助残扶弱的起点。

2000年,她和丈夫结婚后,原本过着种地务农的平淡日子。但她发现,跟随他们一家生活的小叔子虽然双目失明,丧失了劳动力,却酷爱唱歌,还天生就有一副好嗓子。这让她心思一动,想为身边的残疾人做点事,“残疾人也应该有尊严地生活,只有自食其力了,才能找到生命的价值,而不是靠社会和家庭来养活。所以,我要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志气和信心。”

很快,秋菊和丈夫成立了砀山县挚爱残疾人艺术团,最初吸纳了6名会唱歌、懂表演的残疾人,后来发展到30多人。除了在县城和周边地区表演节目,他们还开着大篷车跑遍了全国多个城市,最远到过东北三省。听着这些人饱经沧桑的歌声,看着他们认真而独特的表演,秋菊被他们身残志坚、积极乐观、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常常不自觉地就湿了眼眶。

从“助残”到“扶贫”

挚爱残疾人艺术团成立后,他们在全国流动演出了15年,风里雨里,哭过笑过。团员们在外面演出,秋菊就挑起司机和总后勤的担子,就连两次怀孕时,她也没有抛下大家。

可是,总这么在外面漂泊,不光是她自己,这些残障团员们的身体也都吃不消。在外辗转演出总不是长久之计,秋菊常常在想,有没有什么脱贫致富的路子,可以免去大家吃这颠沛流离、风吹日晒的苦呢?

2015年,秋菊带领艺术团在青岛演出时,偶然间接触到氧化铝手工编织技艺,觉得这是一条让更多残疾人脱贫脱困的好途径。氧化铝色泽艳丽,不易脱色,历久弥新,而且韧性极佳,可塑性好,比普通线编工艺更易上手,更易存放,也更适合残疾人学习操作。“编织不是很重的体力活,只要是双手灵巧,就能创造财富养活自己。”

于是,演出间隙,秋菊挤出所有时间找到当地一名手艺人,学习氧化铝编织技艺。勤奋好强、心灵手巧的她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掌握了这门手艺的精髓,能编织出20多种手工艺品。学成归来的秋菊立刻开班授课,生涩地当起了师傅,把自己所学一点一滴地耐心传授给团员们。因为大家的学习吸收速度、双手灵活度有所区别,她还根据不同工艺品的难易程度开设小班教学,争取先教会一批人,“先进”带“后进”。后来,秋菊更是琢磨出了一套创新方法——她把复杂的工艺品制作流程进行拆解,化繁为简后形成流水线,这样一来,各人做自己最熟练的部分,效率大大提升。

教會了徒弟,师傅并没有闲着。氧化铝手工编织品做出来了,如何销售产生效益成了对秋菊的又一次考验。那时候挚爱艺术团还会不时在家乡周边地区演出,聪明的秋菊立刻就想到了办法——团员们在台上演出,她就在旁边摆设展台,一边给大家讲述团员们演出、编织的故事,一边售卖他们做出来的手工艺品,没想到效果奇佳。这还不算,每次到外地演出,秋菊都会跑遍当地的景区、小商品市场,很多人被他们的故事和秋菊的执着所感动,销售渠道就这么慢慢地建了起来。

艺术团的收入有了保障,秋菊原以为自己能够松口气,却发现这根本就不可能。那时候,“菊姐”已经名声在外,不少残障者纷纷上门学艺,这让秋菊看到,自己还有更多为这个群体发光发热的可能。于是,她干脆在砀山县城里租了房,正式成立“菊姐残疾人手工坊”,一边授艺、一边销售。有残疾人朋友愿意来学习,她不仅“来者不拒”,而且还不收一分钱学费。大家学成以后,既可以在她的手工坊上班,也能领取材料自己回家做,秋菊再计件回收。

通过氧化铝手工编织,手工坊里的编织工一年人均能赚一两万元,这份收入让他们终于挺直腰杆“站”起来,慢慢迈开了脱贫的步子。这个结果也让秋菊内心欢欣雀跃,没想到自己的一次尝试竟然改变了这么多人的生活轨迹,她的“野心”顿时膨胀起来——或许,自己还有能力帮助更多人。

从那以后,秋菊主动吸收周边的老弱病残、留守妇女来学习手工编织,帮助大家自力更生。

“我虽然是个残疾人,依靠双拐才能走路,但我的手很灵活,编织手工艺品,能自食其力,也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47岁的陈省芹激动地说,“我现在不再是家庭的累赘了,这多亏了秋菊的大力帮助,她是我的‘大恩人!”

原来陈省芹从小肢体残疾,依靠双拐行走,再加上丈夫10多年前因病去世的打击,她对生活一度失去希望。后来,秋菊主动找到陈省芹:“大姐,外面的生活丰富多彩,你要坚强地生活下去啊!我们那里比你情况严重的多得是,你要是不嫌弃的话,就加入我们吧……”刚开始,陈省芹不愿给别人添负担,秋菊就三番五次上门劝说,陈省芹终于动心了。在手工坊,陈省芹被身边的伙伴们热火朝天的生活激情所感染,从内心里一下子接受了这个温暖的“家”。由于她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爱钻研手工编织技术,又热爱唱歌,不到一年就成为编织队的技术能手,还是残疾人艺术团的骨干。现在的陈省芹,乐观豁达,收入稳定,和早几年相比完全变了一个人,她逢人便夸秋菊是她的“救命恩人”。

陈省芹当然不是唯一一个被秋菊“劝”来的人,因病致残、因伤致残,甚至是附近的老人,只要手脚灵活的,秋菊都会劝他们到手工坊“上班”。做这一切对秋菊来说,完全是心意使然,她不图名不贪利,就想着自己能帮助一个算一个。可是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她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从“助残”变成了“扶贫”。

扶残助困的“当家人”

秋菊的手工坊从拥有几十名成员的小作坊,到建成容纳几百人的扶贫工厂,源于一次会议。

2017年,秋菊在镇里开党代会时,向镇领导和参会同志汇报了手工坊的运作情况,并拿出一些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这些编织工艺品让坐在前排的一个人眼前一亮,这个人就是陈寨村第一书记王夫北。当听到秋菊已帮扶几十名残障人士脱贫时,王书记当即就在会上真诚邀请她回村,并把村里紧靠着省道的厂房免费给她使用,还临街建起了扶贫驿站、开设了展示厅,秋菊的手工坊正式扩大为如今扶贫工厂的规模。

经过秋菊几年的苦心经营,如今的手工坊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带动了100多名老弱病残就业脱贫,还顺利开办了网上店铺,成功扶持了学员创业,在江苏泗洪县开了分厂。

这个世界总会奖励那些脚踏实地、默默努力的人。2017年7月,在淮海经济区首届妇女手工制作創新大赛中,秋菊的作品《中国龙》荣获了一等奖。2017年11月,秋菊的“菊姐残疾人手工坊”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巧手致富示范基地”。在2019年举办的全国妇女手工创业创新大赛中,“菊姐残疾人手工坊”先后经历市、省、东部赛区比赛,获得东部赛区公益组第二名的好成绩,最终成功晋级中国妇女手工编织100强,并作为安徽省项目代表参加决赛。2019年年底,因带领贫困、残疾人脱困脱贫,用巧手编织 “幸福梦”,秋菊个人被安徽省妇联授予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其实手工坊发展至今,并非一路坦途,因为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秋菊一个人去协调解决,其中会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最难的时候,为了维持生产经营和人员吃住,秋菊开过出租车、当过水果销售员,这些都是手工坊里的“家人们”不知道的事。秋菊就这么心甘情愿地付出着,她把欢声笑语留给大家,辛苦眼泪都吞到自己肚子里。

每个人的成长中,都可能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时光,那些不能打倒我们的,终将帮助我们扎下更深的根。对秋菊来说,她经历的一切艰难困苦,是她烙印在灵魂上的伤痛,也是她想要帮助更多人改变困境的无穷动力。

“薇客”聚焦省内优秀创业女性、女性工作者及女大学生村官,带领大家一起见证这些“开挂”女性的风采!如果您或者您身边的女性朋友,也有这种“开挂”特质,欢迎推荐或自荐!

栏目联系方式:0551-62608776 或微信关注公众号“薇客V”点击“薇客邀请”即可。

猜你喜欢
秋菊助残艺术团
《秋菊有佳色》《海芋》《稚鼠图》《独自逍遥云游处》
《秋菊有佳色》《海芋》《稚鼠图》《独自逍遥云游处》
大学生助残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及路径优化探究
秋菊
舞台上的意外
助残社会组织状况与发展
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改革与探讨
“鞋山”
街头巨偶
秋菊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