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凤鸣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连战连捷,“贫困人口由2012年的923万减少到30.8万,累计减贫892万、每年减贫超过100万,贫困发生率从26.8%降至0.85%,5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在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4年综合评价为‘好’,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创造了脱贫攻坚的省级样板。2017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肯定我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20年7月22日至23日,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强调,“要认真总结宣传好脱贫攻坚‘贵州战法’,讲好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精彩故事。”为贯彻好全会这一重要精神,本文就脱贫攻坚的贵州战法做一简要回顾和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贫困人口,情寄贵州发展。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特别是视察贵州及“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指示,2012年4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明确“ 扶贫开发是我省的‘第一民生工程’,要奋战五年,全力总攻‘绝对贫困’,让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2015年11月11日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十三五”时期全省要“突出抓好大扶贫战略行动”。2015年12月7日召开的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推进大会明确:“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6年9月30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贵州省大扶贫条例》,这是扶贫领域第一部省级层面的立法。2018年6月25日至26日,贵州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这是贵州省委首次召开全会专题研究脱贫攻坚。此后,贵州省委十二届五次、七次全会均聚焦脱贫攻坚主题展开。整个进入“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五级书记抓脱贫,省、市、县四家班子、各级各部门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找位置、担使命,选派近5万名干部到基层驻村帮扶,形成了全力扶贫、全面扶贫的大格局;逐一制定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深度贫困村攻坚方案,全力总攻深度贫困堡垒;2018年发起“春风行动”“夏秋攻势”“秋后喜算丰收账”“冬季充电”系列行动,2019年又接续发起“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冬季充电”,压茬推进“攻坚行动”。脱贫攻坚已成为全省当之无愧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统揽统筹,成为新时代贵州的鲜明印记。
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对贵州省的“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给予肯定。这个计划就是从2015年开始,在3年内减少贫困人口 300万人以上,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任务,使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12月4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黔党发〔2015〕27号),对“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进行完善,并提出按“五个一批”的总体要求打好脱贫攻坚“六大攻坚战”。2017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发出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战的动员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2017年8月6日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表示,“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群众不富,寝食难安;小康不达,誓不罢休”,并强调要重点打好基础设施、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这“四场硬仗”。
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集中研究打好今后三年脱贫攻坚战之策。2018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贵州省委随后在2018年6月25日至26日召开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胜的决定》,强调全省“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打好‘四场硬仗’,扎实抓好‘五个专项治理’,着力做好‘四个聚焦’,深入推进‘一场产业革命’”。其中,“四场硬仗”就是基础设施、易地搬迁扶贫、产业扶贫、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五个专项治理”就是抓好贫困人口漏评错评、贫困人口错退、脱贫攻坚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四个聚焦”就是扶贫资金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东西部扶贫协作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一场产业革命”,就是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这些要求在工作中也被简称为“4541”,这是在完成“33668”行动计划的特殊历史节点,贵州省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对全省下一个三年脱贫攻坚行动路径的进一步深化。
在“四场硬仗”中,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它和农村以“组组通”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搬”不了就“通”“通”不了就“搬”的硬性要求,成为有着内在关联的两场硬仗,彻底改变了贵州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
贵州省的易地扶贫搬迁,源于此前的扶贫生态移民。自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27日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的要求之后,2015年12月4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就明确要“打好易地扶贫搬迁攻坚战。”2016年8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16〕22 号),同时在惠水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生计保障和后续发展试点,总结提炼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三”经验(盘活“三块地”、统筹“三就”、衔接“三类保障”、建设经营性“三个场所”、探索建立服务群众“三种机制”)。此后,贵州省委省政府又先后印发《关于精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若干政策意见》(黔党发〔2017〕6 号)《关于贯彻落实“六个坚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黔委厅字〔2018〕54 号)。此后,全省上下坚持建设资金省级统贷统还、贫困自然村寨整体搬迁为主、城镇化集中安置、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不让贫困户因搬迁而负债、以产定搬以岗定搬等“六个坚持”,规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高质量高标准做好“上半篇文章”。
但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仅仅搬得出还不够,还要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此,2019年2月15日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意见》(黔党发〔2019〕8号),明确要重点抓好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五个体系”建设。到2019年,全省完成188万人搬迁入住任务的同时,同步建立和完善“五个体系”建设,深受群众好评。据随机入户抽查,“搬迁群众对搬迁政策的满意度达99.5%,对配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达99%,对住房的满意度达98.3%,对就业脱贫措施的满意度达97.9%。”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还被中央肯定。2016年8月,全国第一次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贵州召开,2019年4月,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现场会仍在贵州召开,两次会议都得到李克强总理的肯定性批示。
贵州省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不可能都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不能搬迁的,也要改善其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此,2017年8月5日,贵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黔党办发〔2017〕24号),明确“不搬迁的村寨要通公路、不能通公路的村寨要搬迁”,在全省开展脱贫攻坚农村公路“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充分发挥交通在脱贫攻坚中的先导作用。“搬”不了就“通”,“通”不了就“搬”,二者必选其一。“通”不仅仅是通路,而且是以“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水、电、网、讯等基础设施的“通”。到2019年,全省建成通组硬化路7.87万公里,实现3.99万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100%通硬化路,彻底解决沿线1200万群众出行不便问题。此外,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所有行政村光纤网络、4G网络全覆盖,农村信息化进程大大加快,深刻地改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
如果要问基层干部,脱贫攻坚什么最难?回答肯定是产业扶贫,这是脱贫攻坚的第一硬仗。2017年8月6日,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推进大会上强调,要“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加快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
如何打好这个“第一硬仗”?孙志刚书记在2018年2月9日的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产业革命,在转变思想观念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来一场革命,在转变作风上来一场革命,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但是,这场革命该怎么搞呢?孙志刚书记又提出“八个要素”,即:产业选择、培训农民、技术服务、资金筹措、组织方式、产销对接、利益联结、基层党建。这32个字逻辑严密,在提出产业革命任务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革命的路径方法。为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革命,2019年6月28日至29日贵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意见》。
但是,产业革命毕竟是从来没有搞过,具体从哪一个产业切入,又成为一个新课题。贵州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决定从调减低效玉米破题。长期以来,贵州农村主要种植玉米、土豆、水稻三大作物,尤其玉米有1200万亩。“种玉米每亩产值680元,但是,如果改种中草药、蔬菜、食用菌每亩产值分别是玉米的9倍、10倍、46倍。同时,玉米根系发达、生长耗水量大,且多数种植在土壤贫瘠的坡地上,易流失水土,给生态保护带来威胁”。但低效玉米作为传统产业,在群众中有强大的种植惯性,很难简单地一减了之,必须在调减过程中妥善回答“不种玉米种什么”的问题。为此,贵州省委省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和比选,最终确定“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村产业革命的重要抓手,具体是茶叶、食用菌、蔬菜、牛羊、特色林业(竹、油茶、花椒、皂角等)、水果、生猪、中药材(石斛)、刺梨、生态渔业、辣椒、生态家禽,分别由一位省领导领衔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19年,以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抓手,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阵地,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78家,经营领域涵盖一、二、三产业,共联结合作社11016个,带动农户211.82万户,增收总额144.18亿元,户均增收6835元。”这场革命使全省的农业经历从自给自足向参与现代市场经济转变、从主要种植低效作物向种植高效经济作物转变、从粗放量小向集约规模转变、从“提篮小卖”向现代商贸物流转变、从村民“户自为战”向形成紧密相连的产业发展共同体转变、从单一种植养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拓展省内、东部、进军营三大市场,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三化水平,壮大流通型龙头企业、农村经纪人队伍、农村电商三大销售主力,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强化资金支持、科技服务、农业设施三个保障,必将推动产业革命进一步深化。
针对脱贫攻坚不精准的问题,2017年3月8日,习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2018 年2 月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时又强调:“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为此,党中央明确将2018 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要求,贵州省通过开展两轮“五个专项治理”,推进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打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硬仗。
先是突出“两错一漏”开展“五个专项治理”。2018年5月7日,贵州省委常委会用1天的时间专题研究国家反馈脱贫攻坚问题整改落实措施,明确从贫困人口漏评错评、贫困人口错退、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等五个方面开展专项治理,也叫第一轮“五个专项治理”。其中,治理错评、错退和漏评是本轮的重点,简称“两错一漏”。经过治理,全省漏评率降至0.8%、错评率降至0.35%,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准确率进一步提高,错退率0.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核减重复享受危改、不属于4类重点对象约1.3万户,农村老旧住房排查出30.04万户,危房改造不到位问题全部整改完成。清理闲置扶贫资金16.58亿元,推动了扶贫项目库建设和进度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发现扶贫领域违纪问题10059个,立案3222起,党纪政纪处分1105起2401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问责1652人。”
2019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指出:“总的看,‘两不愁’基本解决了,‘三保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随后,2018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贵州省存在8大类25项60个问题。5月5日,贵州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针对我省‘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和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发现问题狠抓整改,深入开展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专项治理、驻村帮扶不扎实专项治理、政策落实不到位专项治理,”此后又增加了扶贫协作有差距、攻坚打法不精准两个专项治理,构成新一轮“五个专项治理”。这轮专项治理,解决“三保障”问题是重点。因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三保障,关键是要落实好国家政策、使用好扶贫资金,而政策落实不到位、资金使用不规范,根子在驻村帮扶不扎实和攻坚打法不精准。通过专项治理,推进教育扶贫政策更加到位,义务教育资助人数190.3万人,同时非义务教育资助37.2万人,有效防止因学返贫;完成所有行政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配备,确保贫困人口能就近看病、有医生看病、看得起病;在2018年危房改造不彻底专项治理基础上,实施老旧住房透风漏雨整治30.6万户、人畜混居整治7.12万户,保障了贫困人口住房安全。建成大中小型水库2634座和200多个骨干水源工程,铺设管道5100多公里,改造小水窖8771个,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便于群众知晓和监督,推动逐项保障到位,还逐户制作确保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3+1”保障“明白栏”。制定《贵州省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问责办法》(黔扶领〔2019〕10号),资金使用进一步规范。组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大调研大走访,驻村帮扶更加扎实。对贫困发生率在30%和20%以上的村,逐村研究、因村制定“按时打赢”工作方案,攻坚打法更加精准。完成2760个深度贫困村、2632所贫困县中小学和1081所乡镇卫生院完成结对,东西部扶贫协作更加深入。以专项治理方式推动国家考核反馈问题整改,得到国务院扶贫办肯定,贵州省还作为先进典型在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考核评估工作会议上发言。
为向绝对贫困发起最后总攻和决战,2020年1月4日,贵州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工作方案》(黔委厅字〔2020〕1号),明确对全省所有有剩余贫困人口的行政村进行挂牌督战,确保2020年上半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2020年下半年进一步查缺补漏,做到不掉一户不落一人,巩固脱贫成果,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但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增添了难度,这是历史前进中的曲折性。贵州省委省政府及时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率先对“五类重点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查清和阻断传染源,为脱贫攻坚、复工复产增强底气。2月10日,率先召开全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2月15日,召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取消省内所有交通卡点,为脱贫攻坚、复工复产扫清流通障碍。全省党员干部立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不能耽误的紧迫感,奋力打好“两场仗”,誓夺双胜利。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月10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意见》(黔党发〔2020〕12号),3月31日召开全省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动员大会,强调“要千方百计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确保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必得;确保上半年所有剩余贫困县达到摘帽标准、所有剩余农村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条件,决不能出任何问题、有任何闪失、留任何遗憾。”把4、5、6三个月作为“窗口期”,让各地各部门放下思想包袱、及时自查自改问题;明确省领导挂牌督战9个深度贫困县和3个剩余贫困人口超过1万人的县,督战一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部门和地方“双台账”,压实“双责任”,问题整改实行“双销号”,完不成任务实行“双问责”,全省上下在最后阶段发现和整改问题15000多个,充分作好了从7月份起分两批对全省66个贫困县和2个非贫困县开展脱贫攻坚普查的准备。
贵州省委十二届七次会议强调,要“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全面胜利。”这是奔向最后胜利的冲锋号,消除绝对贫困的这一天就快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