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贵州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0-03-02 17:18刘大泯
理论与当代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族质量发展

刘大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为教育强国重要一环的基础教育,特别是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整体落后的面貌未能得到彻底改变,全国有60多万义务教育阶段孩子辍学,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薄弱,一部分留守儿童上学也存在困难。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关中小学义务教育质量的问题受到吴志明、崔玉英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的高度关注,他们为此联名提案。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部分”提出:要推动教育公平发展和质量提升。2020年4月27日,中共贵州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就近期民族工作作出决议。决议认为要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的文化素质,推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贵州作为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大省,在肯定我省义务教育取得成绩的同时,通过进行深入调研,结合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提出我省提高民族地区义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贵州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基本现状

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国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55.5%,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40%。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民族资源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以“全省办教育”的思路,“财政年均对教育的投入增长16.8%,每年还压缩党政机关行政经费的6%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省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三年学期教育毛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23、11.4和24.8个百分点”,五年来我省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入实施精准扶贫‘1+N’计划,累计资助学生4419万人次,资助金额553.2亿元,无数个困难家庭的学生得到了出彩的机会”。仅2019年,贵州共争取中央资金182.47亿元,省财政投入资金65.73亿元,压缩省级党政机关行政经费6215万元用于教育精准扶贫。我省不断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投入力度,初步走出了一条穷省大教育的图强之路。

在肯定上述成绩的同时,我省民族地区留守儿童上学难、初中学生低分比例高、高中阶段厌学现象愈加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突出,我省民族地区义务阶段教育质量整体落后的面貌制约了我省教育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可见推进义务教育改革,关键在落实。不抓好落实,再好的目标也是水中花、镜中月。

二、贵州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短板与不足

长期以来,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中存在的“一张嘴、一本书、一张黑板”等基本教学现象,说明了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物质资源、人才资源、评价机制及留守儿童等方面形成的困难和不足,至今还没有完全消除。综合调查,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不均衡发展制约了贵州省民族地区教育资源有效供给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我省民族地区中小学义务教育是我国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上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涵;虽然近年来我省民族地区中小学资源配置已成为省级财政的重要方向,但公用经费的分配方式不合理,同时还存在公用经费拨付不及时甚至有挤占的现象;另外我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因为规模小、布点分散、远离城市中心等原因无法得到充足的资源供给,影响了办学条件的改善。具体表现在民族地区中小学设施设备近年有了较大改善,对照国家的相关标准,科学教室、艺术教室、实验教室、体育器材及教学仪器设备、多媒体、艺术设备等短缺,无法满足师生要求。

(二)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制约了贵州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我省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民族乡村,由于条件艰苦,远离中心城镇,点多、体长、面大等因素,引进补充教师较难,对优秀年轻教师吸引力不强,师资队伍流失严重、结构老龄化等问题突出、收入偏低等,造成我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的困难,影响了我省义务阶段教育的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贵州省民族地区课程供给质量偏低,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影响了义务教育的质量提升

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文件表明,新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全面、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评价机制的改革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中重大课题。我省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民族乡村,课程的丰富性和充足性远远落后于中心城市的中小学。有的村级小学只有语文、数学两门课程,其他科目只反映在课表上,有的学校需开设相关课程,但是课时远远不够。教师的专业化背景及老龄化的制约,影响了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的全面发展,成为我省民族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的一大障碍。

(四)贵州省民族地区社会、家庭教育功能的弱化,造成学生低分比例偏高、厌学现象突出的现象,影响了我省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近年来,我省民族地区外出务工的农民增多,一些学生、家长陷入了“读书无用”的误区,认为自己的子女只要有人“代养”,有学校接收寄宿就行,孩子的学业是次要的,读完小学、初中就让他们成为自己一样的“打工族”,导致学生成绩偏低、厌学现象突出,沉迷于手机和游戏,给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也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对城乡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发展造成极大的社会隐患。

三、推动贵州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义务教育质量事关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结合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针对提高我省民族地区,特别是边远少数民族乡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贵州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意义,增强责任担当

贵州经济发展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其中最大的一块短板就是基础教育发展薄弱,特别是我省民族地区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平衡已经大大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要充分认识义务教育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充分认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明确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起步阶段打牢坚实基础,从而推进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有质的提升,各级政府及教育职能部门、学校和家庭齐抓并进,通过改革见真招、出成效。

(二)加大力度提高贵州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

要树立鲜明的教育质量导向,旗帜鲜明抓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合格率。“各级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我省民族地区学生低分、厌学问题,将提高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及基本学业达标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将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达标率作为评价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增值教育评价体系,以学校教育质量、学生学业成绩及其发展进步的情况来考核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开,倒逼地方政府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三)加快教育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推进贵州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投入保障力量

2020年4月10日财政部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做好义务教育保障工作的通知》,这个文件是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初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而制定的有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具体文件。学习贯彻好这个文件,我省教育、财政部门要认真对照检查,聚焦突出问题和重点任务,积极探索通过各种方式持续加强教育扶贫政策落实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我省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财力保障。同时,推动教育财政投入标准体系及动态更新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民族地区各级各类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生均成本、财政拨款、转移支付、奖励补助条件,及对标准的周期性调整办法。依据标准,形成针对不同层次和类型教育的差别化政策。

(四)建立贵州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互联网+教育”平台

这次新冠疫情发生后,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我省民族地区农村孩子存在上网窘境,与此折射出来贫困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短板问题。省地财政部门列支专项经费,确保我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实现教育信息提升工程。提高公用教育标准,将义务教育信息化成本纳入生均公用经费,破除数字教育不断扩大的鸿沟,加快建立县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发达地区教师和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协同配合,建立起“互联网+基础”教育全新的公共服务教学平台。

(五)抓好贵州省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

办好义务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教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工作重心下沉到我省民族地区,特别是乡镇及乡镇以下农村中小学,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优秀教育人才向基层、农村流动;去年中央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文件特别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心,关键是抓好落实。不抓落实,再好的目标也是水中花、镜中月。2020年5月1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田祖荫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们讲了多年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问题,迄今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为此,今年国家连发两个通知,要求今年年底以前必须完成这项目标任务,作为一项硬任务,各地再不能推诿,国务院将组织实地督导问责。我们讲的尊师重教、师道尊严不能成为一句口号,而要全社会形成这种风气。与此同时,要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向教学一体和教育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落实乡村教师乡镇工作补贴,特别是落实我省边远的民族地区生活补助和地区津贴政策,建设好乡村教师周转房,让他们安心教学。

(六)提升贵州省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学业水平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我省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同时为处境不利学生提供技术服务和教育干预(扶贫),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食堂、宿舍、后勤人员等配套建设,提高生均经费标准,为单亲、离异、残疾、服刑、吸毒等家庭的儿童或留守儿童、孤儿等确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技术服务。借鉴国际经验,组织实施针对处境不利的家庭的孩子的专项教育干预计划,通过阅读、心理健康、学业辅导等教育干预,消除家庭不利影响。

(七)完善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评价考核办法

重组“无效学校”,退出不合格教师。通过督导评估,关闭重组教育质量极其低下、学生大面积不及格甚至低分的“无效学校”;完善相关制度,对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年龄偏大或长期患病的教师实行提前退休、退养制度,或者退出教学一线,转岗从事后勤和教辅工作,补充年轻、紧缺学科的、优秀教师。

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需要扎实推进,既要看到取得的成绩,又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将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系统来抓,切实满足我省民族地区群众的需求,才能稳步提升其质量,实现我省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猜你喜欢
民族质量发展
我们的民族
“质量”知识巩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多元民族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